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宋太祖的後代到底是怎麽生活下去的

宋太祖的後代到底是怎麽生活下去的

太祖趙匡胤有四子,德秀與德林均無後,燕王德昭有五子,秦王德芳有三子。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北上進軍幽州,宋軍慘敗。

太宗從幽州城下敗逃後,有人以為他已死於亂軍之中,曾準備立其為帝,以遵"金匱之盟"約。

此事後來被太宗得知,於是耿耿於懷,把兵敗的惱怒全部傾註在趙德昭的身上。

當趙德昭提醒他應該對將士征北論功行賞罰時,太宗於是大怒,說:"待妳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未晚。

"德昭聞語,知太宗已露出殺機,為了不危及宗室,當夜自刎於家。

太宗聞訊,追封魏王,後改為燕王。

德昭有五子,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其後,從(守)、世二字輩,均無人出閣外放為官。

至令字輩,才有宗室子孫放外為官。

德昭玄孫趙令疇,頗有才華,於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外放任潁州(今安徽渦陽)府書記。

其時,蘇東坡為潁州郡太守,愛其才,特上書推薦令疇。

被宣仁太後所斥,認為宗室之後聰明者甚眾,只重德可也,不並論才。

後,蘇東坡因事被貶,令疇也因與蘇東坡有事而被罰金,故而家貧如洗,後逝世時無以為殮,還是宋哲宗趙煦令戶部賜予其後人銀絹,才得以人棺安葬。

德昭玄孫趙令(廣心),為趙惟忠之後。

惟忠生從信,從信生世逢,世逢生令慮。

出閣外放為潁州簽判。

歷綿州通判,累知蜀州、閬州、慶源府。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分西外宗子於泰州(今江蘇泰州市),令趙令廢為西外宗正事,負責泰州宗室事務。

後避戰亂,令慮率宗子避址於福州(今福建福州市),置司居住。

德昭玄孫趙令衿,於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調任信州永豐縣丞,後遷福州為運判、臺州知府,終於紹興府(今浙江紹興)府任上。

德昭玄孫趙令衿,嘉孝穆公趙世(山失)之子。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遷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市)。

太祖第四子趙德芳,授秦王,有三子,知惟敘、惟憲、惟能。

英國公惟憲生新興侯從郁,從郁生華陰侯世將,世將生慶國公令澮,令澮生秀王子偁。

趙子偁於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參加宗室子舍試合格,外放為嘉興縣丞,後為處州知縣,紹興十三年(公元1142年)告老退職回鄉,居秀州青杉閘(今浙江嘉興縣境內)。

次年春病故。

在嘉興縣承任上生子伯琮,後被選入宮。

是為宋孝宗。

宋孝宗的同母兄伯圭,在其弟伯琮入宮為太子時,任秀州華亭縣尉,後升為浙西提刑司。

宋孝宗受禪後,他又升為臺州(今浙江天臺等縣)知府,頗著政績,改為明州(今寧波市)知府,並兼任沿海制置使。

其時,海寇猖獗。

伯圭設計勸降海寇匪首葛明,並活捉另壹匪首倪德,海寇遂散,明州沿海由此安寧。

伯圭在明州知府任上十年,"政寬和,浚湖陂,均水利,辨冤獄,政通人和。

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兼崇信軍節度使,"賜第還湖州(今浙江吳興縣),尋斃於家"(《宋史·安僖秀王子偁傳》)。

伯圭有九子。

長子師夔,初為太平州蕪湖主簿,後歷任臺州、秀州通判,又為徽州知府,湖州知府。

二子師揆,為婺州(為金華縣)通判。

公元1126年,北宋遭"靖康之難",金兵攻人洛陽。

燕王德昭五世孫趙子(氵直)為河南少尹,主持西京內府各事,居洛陽。

金人攻入洛陽時,子(氵直)出逃荊南,不久荊南攻破,子(氵直)匿於民家,得知汴京開封也被攻破,於是匿居於荊南鄉下不出。

匿居五年,至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被宋高宗召見,授官扛西都轉運使。

後因疾辭官,卒於家,年67歲。

子(氵直)族兄子崧,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進士。

汴京開封失守時,任淮寧府知府,起兵勤王失敗,後為鎮江知府。

因與人言"太祖後當再有天下",加之政敵誣告其擅自不戰放棄淮寧,而降為單州團練使,謫居南雄州(今廣東南雄縣),卒於貶所。

子櫟,燕王五世孫,靖康時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縣)太守,金人破汴京與荊南諸州,獨子櫟保住了汝州。

而高宗紹興七年死於職所。

子砥,為太祖六世孫,為鴻臚丞,居汴京開封,"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北遷,居於河北燕山,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燕山囚住三年後逃歸,任臺州(今浙江臨海縣)知府,卒於任所。

子畫,燕王五世孫,出任澤州、密州、秀州知府,後告假請歸,居於徙(今浙江衢縣)。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卒於居所,終年54歲。

子潚,秦王趙德芳五世孫,趙令奧之子。

年僅七歲時,父親逝世,家貧困而求學誌堅,終於於宣和年間中進士及第,調任真州(今江蘇儀征縣)刑曹。

因主持正義,與太守爭論獄事,而被解職。

後改任衢州推官,因功升臨安府知府。

宋孝宗繼位時,子浦練兵,創"鵝鸛魚麗陣",受到孝宗嘉獎,賜金帶,擢敷文閣直學士,移為明州知府,兼沿海制置使。

整頓海疆,窮躬親治,捕賊盜頭目多人,海道遂平,升龍圖閣直學士,調任福州知府。

晚年移知泉州,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卒於官,終年六十六歲。

師(罒幸艹),燕王趙德昭七世孫。

德昭生彰化軍節度使惟忠,惟忠生宣城侯從謹,從謹生崇國公世恬,世恬生嘉國公令晙,令晙生朝奉即子笈,子笈生和州防禦使伯骕,伯骕生師(罒幸艹)。

師(罒幸艹)之上各位世祖父,雖有封號,實為虛授,全是有名無實。

師(罒幸艹)於宋孝宗時舉進士及第,在京師臨安府任職多年後,外放為吉州(今江西新幹縣)知府。

吉州境內有銅礦山,原官府煉廠欠額20萬兩。

師(罒幸艹)到任,百廢俱興,整治銅礦,改革煉術,不久就補欠額20萬,並有盈余,升遷戶部郎官。

宋光宗時,擢太府少卿,出任秀州知府,後以工部尚書知臨安府,先後四任臨安府尹,頗有政績,因與宰相韓侂胄意見不和,多次受排擠。

後為鎮江府知府。

終年72歲,卒於臨安家中。

希言,燕王趙德昭八世孫,惠王趙令(廣心)後。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中進士及第,調任衢州司戶,後改任吉州司理,因功任臨安府仁和縣知縣,終年61歲。

其子與權,進士及第,官至開府儀同三司。

希懌,燕王德昭八世孫,淳熙十四年進士及第。

其時,趙汝愚統軍於福建,希懌為帥府屬吏。

後趙汝愚任宰相,同人京為官,不久改任太平州(今江蘇省楊中縣)通判。

後升平江府知府,復任太平州知府,終年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