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北京面人的面塑的傳承

北京面人的面塑的傳承

面塑的傳承與很多其他漢族民間藝術壹樣,壹般采取口傳身授傳承,祖輩相傳,師徒相傳,而沒有專門的學校機構去傳播。傳統的面塑藝人是“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 的街頭藝人,很少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面塑就是在這樣的普通群眾手中開出美麗的花朵。那應該是壹種虔誠信仰和喜慶心情的結晶!如今的面塑藝 人,我們稱之為民間藝術家,他們的境況是怎樣的呢?

現在正式從事面塑行業的藝人並不多。每逢過年節慶,捏面人的生意最好。今年春節期間,筆者在揚州瘦西湖、天津古文化街以及杭州河坊街上先後遇到了幾位面塑藝人,進壹步走近了面塑藝術。

來自山東面塑藝術之鄉的溫兆國,現在是天津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古文化街民族民間展示隊隊員。其家庭從事面塑藝術制作已經三代,他不僅繼承了祖傳的技 藝,還大膽創新,把現代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融合到面塑藝術中去,拓展了面塑的表現形式,自己的技藝不斷升華。捏制壹件面塑作品準確迅速、色彩鮮艷、簡 潔明快、質樸敦厚,令人愛不釋手。他在古文化街擺攤邊做邊賣,攤子前面總是擠滿了觀眾,爭相購買。每個面塑根據大小賣五到十元錢,壹天下來收入不菲。

杭州河坊街上的“面人徐”徐士軍是山東齊河人,今年四十三歲,繼承祖傳的面塑技藝。1998年來到杭州,最初在西湖邊上擺攤,2001年,得知河坊街被開發 為仿古街,他就去租了個攤位,每天的攤位費近百元。他說他們壹家都做面塑,收入還不錯。面人徐的作品造型生動精細,色彩濃艷。不管是那紅面長髯、英武忠義 的綠袍關公,生性機靈、瀟灑率真的美猴王,還是各種生肖動物,無不活靈活現。他還為真人現場捏相,這個工藝比較復雜,難度較大,收費也較高。為了達到“傳 神寫照”,他平時也看壹些美術、解剖學的書籍。

揚州面塑藝人何傳俊,是揚派面塑的代表人物。他祖籍興化,祖上從事捏面人的行業已經八代。他從小就繼承祖傳的手藝,跟著戲班闖蕩南北,塑造很多戲曲人物。上 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定居揚州,後來在揚州瘦西湖公園裏的綠蔭亭擺攤捏面人。他捏塑的人物、飛禽、走獸,姿態各異,神情畢肖,栩栩如生。由於技藝功底深厚,佳 作疊出,何傳俊曾先後赴上海、深圳兩地傳藝,並兩度應邀去日本進行技藝表演,贏得國內外觀眾對他“技術精益求精,手藝巧奪天工”的贊譽。如今何師傅已經退 休了,他的手藝被女兒何燕蘭所繼承。何燕蘭在瘦西湖捏面人已經有五年了,制作的題材除了傳統的戲曲人物和生肖動物外,還有頗具當地特色的揚州八怪形象,作 品於簡約中見潑辣、飽滿中見誇張。

無庸置疑,面塑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對傳統的依賴性強,傳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終是民間手藝,不被學校教育所重視。盡管偶爾有個別面塑藝人被請進藝術學院的課堂教 過學生做面塑,也只是短暫的,更沒有聽說有哪位高等藝術學院的學生去從事面塑行業的。面塑藝術世代相傳發展到現在,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或者教育家;經營的 方式從挑著挑子走南闖北逐漸變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擺個固定攤位,琳瑯滿目的面人成為旅遊紀念品,滿足著遊人獵奇的目光。

在這經濟日趨全球化的時代,都市文明強大的誘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潰。面塑等民間藝術承載著深刻的民俗精神,他們就是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產啊!傳統社會中 因為“重道輕器”思想的原因已經造成很多技藝的丟失,如今在21世紀,在這個充滿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的時代,我拿什麽來拯救妳,我的面人?

面塑藝術依托民俗而生,卻要順應時代而變,變則活。沿著“建立機制、組織協會、擴大宣傳、普及教育、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打造品牌”的發展道路,面塑藝術將走出壹片輝煌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