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什麽才叫漢服,清朝的服裝是不是漢服

什麽才叫漢服,清朝的服裝是不是漢服

漢服,即漢族的民族服裝,亦稱“衣冠” “漢裝” “華服”。相傳,漢服始於“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軒轅黃帝,秦統壹中國以後,建立了各項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

1、漢朝

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定。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至東漢明帝,參照三代和秦的服飾制度,確立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標誌的漢代冠服制度。

2、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影響,由魏晉的仍循秦漢舊制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各民族的相互影響、相互吸收、漸趨融合。這壹時期的服飾主要以自然灑脫、清秀空疏為特點。

3、唐代

唐代服飾承上啟下,法服和常服同時並行。法服是傳統的禮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稱公服,是壹般性正式場合所著服飾,包括圓領袍衫、襆頭、革帶、長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

4、宋代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但由於宋朝長年處於內憂外患交並之中,加上程朱理學等因素的影響,這壹時期的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

5、元代

元朝時期長衣統稱為袍,其樣式南北方差異不大,但材料貴賤精粗,卻差距懸殊。漢族男性發式變化不多,但北方的漢族女性發式較前簡化。

6、明代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圖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對漢服的影響,“悉命復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貫徹執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開始確定了許多服制。

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州的統治,實行“剃發易服”,服漢衣冠、束發者治重罪。在壓迫下,漢服開始衰落。

擴展資料

漢服采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壹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壹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百度百科-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