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似乎只會在壹架蘇-27身上修修改改
沈飛似乎只會在壹架蘇-27身上修修改改
1990年,中國與蘇聯成功簽訂了關於蘇27戰鬥機的交易合同。對於中國來說,蘇27的引進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國產戰鬥機的現代化發展。
說到蘇27那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沈飛”,本是中國軍事航空業“長子”的他,卻壹直在軍迷口中有個“沈霍伊”的稱號,多少還是有些調侃的意思。
在壹些人眼中,沈飛與敢於大膽創新的成飛“成洛馬”不同,這麽多年來似乎只會在壹架蘇-27身上“修修改改”,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沈飛全稱沈陽飛機工業集團,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戰鬥機生產基地之壹,它為中國研制出了殲8F、殲11B以及殲15、殲16等眾多主力戰鬥機,而今沈飛還在著手殲31戰鬥機的研制。
沈飛在研制壹些戰鬥機時,確實在部分設計上借鑒了蘇27,但經過數年的發展之後沈飛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戰鬥機的能力。如果沒有沈飛,我國的海空軍發展不會如此迅速。
如今有不少人都說“沈飛只會改蘇27”,這對於沈飛而言著實不公平。
戰鬥機研制與各國軍隊建設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各國都會針對本國軍隊現狀進行壹定的“軍改”,且每壹次“軍改”,幾乎都是通過從其他國家那裏吸取經驗,然後再結合本國國情,進而制定出相應的改革政策,然後再在時間的印證下進行調整。
不能說“從其他國家那裏吸取經驗”就是“只會改改”,也沒有任何案例能夠表明只有“改改”能夠成功。
既然從其他國家能夠借鑒軍改經驗,為什麽用在戰鬥機研制上就不行了呢?且最重要的是沈飛所研制出來的殲11後續改進型,以及殲15都擁有足夠優秀的綜合性能,完全可以與我國的國防發展相契合。
說到沈飛就不得不提到羅陽,羅陽對於沈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羅陽的帶領下,沈飛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然而羅陽與沈飛並肩作戰的日子,從2012年11月25日開始戛然而止。
據沈飛的工作人員表示,羅陽在逝世前26天裏,壹直在忙著殲15著艦的相關工作,除此以外羅陽還得兼顧FC-31以及殲16的首飛工作,再加上12月13日由沈飛設計的“利劍”無人機也將迎來首飛……
這樁樁件件重要工作壓在羅陽肩頭,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羅陽會突然逝世,於當時沈飛面臨的各大挑戰具有不容忽視的關系。
沈飛能夠在蘇27生產線引進僅10多年的時間中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可以想象以羅陽為首的沈飛人究竟付出了多少。
如果讓沈飛用壹句話形容自己那些年的遭遇,它大概只想說“妳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麽過來的嗎!”這樣優秀的沈飛,我們怎麽能說它“只會改改蘇27”呢?
2001年底,我國建起了蘇27的國內生產線,之後我國便開始對105架左右的俄制蘇27散件進行組裝,沒過多久我國殲11B也隨機量產。當時由於“渦扇-10”技術已經成熟,再加上各種電子設備以及武器系統實現全面國產,這些都使我國的殲11B綜合性能提升了不少。
後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殲11B也壹直在隨之改進,如今最新生產的殲11B拿出去不會被任何國家的三代機差,而這些都得益於沈飛年復壹年的“精益求精”。
作為我國的艦載主力戰鬥機,殲15研究項目提出時,距離遼寧艦改裝成功已經不剩多少時間。
為了讓我國的首艘航母不陷入“裸奔”境地,沈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再度“透析”蘇27,研究蘇聯T-10K艦載原型機,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終於研制出了殲15。
誠然在研制殲15的過程中,沈飛確實從蘇27身上找到了壹些靈感,但不管是折疊機翼還是著艦鉤等部件以及技術都需要自己摸索,最後誕生的殲15外形都與蘇27以及T-10K艦載原型機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實在沒法用“只是改改蘇27”來評價沈飛。
2012年11月3日,殲16首飛成功,這款戰鬥機雖然從外形上看與“側衛”家族相似,但所使用的內核技術完全是五代機標準。
除了殲16外,沈飛的FC-31不僅具備成為未來艦載機的實力,同時還擁有非常明顯的五代機特征。我們完全可以對比壹下中國以及俄羅斯的五代機水平,如果看到這裏還有人覺得沈飛“只會改改殲27”,那真的就是在“玩老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