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鵪鶉用怎樣的籠好
籠可用木制,高160-180厘米,長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層籠高15厘米,承糞板空間10厘米,每層可養鵪鶉60-80只。中間可隔成2-4個小籠,籠底用粗鐵線,間距0.5厘米,以便漏糞。籠底後高前低,向前稍有傾斜,產蛋後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間距2.2-2.4厘米,外掛料槽和飲水槽,便於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
母鵪鶉全價混合飲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餅33、魚粉10、麩皮3、草粉5、貝殼粉6、骨粉1,粗蛋白為27-28%,鈣磷比4:1,再加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餵幹料3-4次。每只母鵪鶉餵粗料20多克,蛋料比約1:2,產蛋鵪鶉亦喜吃半幹濕糊狀飼料,餵濕料比幹料的產蛋率高,但餵濕料費工麻煩,夏季飼料易變質,因此餵幹料另給飲水,比較方便。
加強光照管理,可提高產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積,在2米高處懸掛壹只60瓦的電燈,或在每層籠內吊電燈,每晝夜要求保持16小時光照,其余時間可改為弱光燈泡,以防黑暗驚擾鵪鶉,影響產蛋。
產蛋的母鵪鶉食欲旺盛,每只鵪鶉每天需要采食20克精飼料。精飼料配方為:玉米面53%、豆餅22%、麩皮3.5%、魚粉12%、微量元素1%、骨粉2%、貝殼粉3.8%、細沙1.2%、多種維生素1.5%。青飼料要切碎打成漿,與精飼料按1∶1的比例加水混合飼餵,濕度以不糊嘴為準。每天餵5次(其中午後餵3次),飼餵時要註意做到定時、定量,不要隨意改變飼料品種。
幼鵪鶉養40天後便可上籠,應讓其盡快適應新環境以利於其早產蛋。產蛋開始頭60天為旺盛期,要加強飼養管理。
鵪鶉壹般很少發病,流行性傳染病也不多見,但壹旦發病,往往造成全窩死亡,因此精心防病很重要。鵪鶉籠舍要保持通風、幹燥、清潔,並定期用3%~5%來蘇兒消毒。每周對鵪鶉進行壹次腸道消毒(可在飼料中拌入土黴素鈣鹽、金黴素添加劑),以防傳染病的發生。大量飼養鵪鶉時要對鵪鶉進行預防接種,接種方法與雞的接種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