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藥用
土三七之名首見於明代《滇南本草》壹書,書中記載:“土三七味苦,治跌打損傷。生用破血,炙用補血。”但據後世學者考證,此處的土三七應為傳統中藥三七。嚴格來講,土三七是指民間對某些有類似三七活血止痛功效的草藥的總稱。
其中景天三七和菊三七為土三七的主流品種。景天三七是景天科植物,是個好東西,全草藥用,又名費菜、旱三七等,具有止血止痛、散瘀消腫的作用。景天三七還是壹種藥食兩用的保健蔬菜,營養較為豐富,可炒、可燉、可燒湯,未見有肝損害的相關報道。
而來源於菊科植物的菊三七,又稱菊葉三七,就不同了!菊三七首次收錄在1971年出版的《西藏常用中草藥》壹書中,作為藥用的時間並不長。菊三七能活血消腫,且與三七僅壹字之差,被很多人誤認為無毒。加之分布相對較廣,容易得到,所以民間經常有人用菊三七來治病或者將其作為保健品用來 養生 。因此,服用菊三七而引起肝中毒甚至死亡的情況時有報道。
臨床和實驗肝損害報道
毒性表現:
有文獻報道,2例病人病前無肝病史,因服用大量土三七,經過1周左右的潛伏期後發病,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肝脾腫大、大量腹水、黃疸,短期內肝功能急劇損害,最後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長期毒性試驗觀察到菊三七堿具有肝臟毒性,可致大鼠與家兔肝實質細胞壞死,大劑量短期使用菊三七堿可引起大鼠廣泛性肝壞死,小劑量長期使用除引起肝壞死外,還可引起肝小靜脈和門靜脈閉塞病。
本品為地方用藥,民間有服用習慣,對此,應註意其肝臟毒性,臨證使用劑量要控制,宜定期進行肝功檢查。
還有壹種藤三七,是落葵薯,別稱,落葵薯是落葵科落葵薯屬多年生纏繞藤本,又名洋落葵、藤七等。落葵科在我國僅有兩個屬三個種,落葵薯是壹個歸化植物,20 世紀70 年代被引入我國境內。 藤三七含有多糖、黃酮、皂苷、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主要入藥部位是珠芽,具有滋補,壯腰膝的作用,外用能消腫散瘀,主治腰膝痹痛,病後體弱,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落葵薯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落葵薯的葉片、嫩梢可作為蔬菜食用。藤三七的葉片、珠芽均可食用,具有全面的營養成分和特殊的功效成分。尤其是鐵的含量較高,每100克葉片中含鐵2毫克左右
說了這麽多,下面三個圖片妳能分出都是什麽三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