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古代神獸皮丘長什麽樣子

古代神獸皮丘長什麽樣子

貔貅(拼音:pí xiū)別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壹種兇猛的瑞獸。如下圖:

歷史起源

神話傳說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壹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很多中國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外貌形態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壹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壹角並後仰。

很多人認為貔貅就是現在的大熊貓,《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4000多年前,黃帝馴養虎、豹、貔貅(大熊貓)等威猛動物為軍隊沖鋒陷陣,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戰敗了炎帝。

還有壹種說法認為,貔貅在古代有兩種,分別是單角貔貅和雙角貔貅,有人說單、雙角區別公(為貔)母(為貅),還有人說是區別善惡,總之是有單角貔貅的,而今多數都是單角貔貅,已經很難看到雙角貔貅了。

擴展資料

相傳貔貅是壹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現今流傳下來的都沒有分為雌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分壹角和兩角的,壹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

後來再沒有分壹角或兩角,多以壹角造型為主。在南方,壹般人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至於天祿,則較少有人用以稱這種瑞獸,還有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象”。

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壹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

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曲禮》

二、比喻驍勇的部隊

《晉書·熊遠傳》——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

《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司馬貞索隱:“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

唐張說《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絕群。”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

清畢著《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

柳亞子《讀史》詩之七:“綠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

另,貔貅在中國古代是對大熊貓的別稱。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壹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

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今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漢書》“西域傳”上有壹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註曰:“桃拔,壹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壹,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壹起,突眼,長獠牙。到現今常見到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巴。

古賢認為,命是註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中國民間有“壹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

傳說中辟邪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裏把玩壹番,就為要叫醒它,這樣財源就會滾滾而來。所以中國民間有“壹摸辟邪運程旺盛,再摸辟邪財源滾滾,三摸辟邪平步青雲”的說法。如此看來,辟邪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百度百科-貔貅

百度百科-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