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米CEO張祺:互聯網資產管理的“大設計”
張祺有足夠的底氣給自己貼上“職業”的標簽。在辭職創業之前,他曾在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總經理,管理資產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服務投資客戶超過600萬。3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11年基金行業從業經驗,讓他在為添米進行跨界整合之時顯得遊刃有余。
當然,多數創業者在創業路上的甜苦和悲喜,他在這壹年打造添米的過程中也都經歷過。但是當初創建添米時的初心始終未改,那就是讓那些勤勤懇懇地工作生活的人安心、低門檻地參與理財,讓他們過上安全、富足、甜蜜的生活。
2015年7月底,張祺的添米順利獲得熊貓資本千萬級別的A輪投資,這同時也是熊貓資本自今年6月成立以來,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處女投”。對於張祺而言,此輪融資不僅意味著添米有實力招募更優秀的團隊,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更意味著他在創業之時許下的那個願望,更近了壹步。
身邊人的啟示:如何讓人人都能理財?
時間撥回兩年前,那時候互聯網資產管理對於多數人還是壹個遙遠的概念。2013年6月,阿裏巴巴旗下余額寶的問世,張祺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在熱烈討論,更有不少人將手中的閑錢存到余額寶賬戶裏,畢竟期初的收益率還非常可觀。
作為壹位在證券、基金行業從事超過14年的專業人士,張祺感到驚奇的是,身邊親戚朋友們對於貨幣基金並不熟悉,更不知曉其他理財產品和渠道。“在他們眼裏,理財無非就是把錢存銀行定期,為未來生活存足夠多的養老金。”他回憶道,“有些也聽說過銀行理財產品、信托基金這些詞兒,但不是門檻太高,就是覺得不安全。”
那時余額寶的出現,無疑是讓許多理財的“小白”驚喜的。在最火的時候,余額寶的收益甚至能達到銀行活期的20倍。就在以支付寶為代表的各種“寶”進入普通人生活的同時,P2P這壹名詞也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超過18%的高收益甚至讓張祺的幾個朋友大膽嘗鮮,全然不顧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
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張祺的壹個朋友就“踩雷”損失了壹年的積蓄,這讓作為證券、基金行業從業者的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彼時,張祺覺得自己應該為親戚朋友們做些什麽。畢竟親友中的大多數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生活的普通人,他們理應過上安全、富足、甜蜜的生活。
但張祺最初的努力還是未能被身邊人很好地理解。在精心為他們挑選合適的理財產品(如100萬起點的信托和私募)後,他們要麽抱怨門檻太高,要麽表示看不懂說明。壹來二去,了解了普羅大眾的理財關鍵和訴求之後,張祺才深刻體會到傳統的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並不適合他們,但這也讓他看清了創業的方向。
經過大半年的市場調查後,張祺最終在2014年決定辭職創業,並於當年8月正式創建了添米。這壹切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像他親戚朋友這樣不熟悉金融的人可以安心的理財,通過理財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和更有保障的未來。
從傳資產管理公司跳出來的張祺,也相信有了互聯網,這些都能變得更簡單。
專業化的團隊:跨界整合創造新價值
要打造壹個全新的互聯網資產管理平臺,張祺在金融領域當然是個專家。添米的初創團隊和我本人均來自於傳統資產管理行業——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證券、銀行。長期在這些行業看到的層層中介、信息不對稱的狀態,讓他們更加明白普通人渴求怎樣的理財產品和交互方式,以及如何去解決他們的痛點。
但張祺在創業之前畢竟不是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在這方面打造壹支專業化的團隊也至關重要,而這也是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之壹。張祺深切體會到“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懂金融的人不懂互聯網,而懂互聯網的人不懂金融。“怎樣把互聯網和金融有效地融合在壹起,是壹門藝術!雖然難,但充滿樂趣和價值。添米的價值也在於跨界整合之後創造出來的價值。”這是他創業壹年以來的最大感觸。
添米是2014年8月1日正式成立的,在這之前的近半年時間李,張祺咨詢了大約60多位專業人士。在這段日子裏,他通過微信、每周的各種聚會、頭腦風暴,不斷地和從事互聯網營銷、IT開發、銀行信貸風控的小夥伴們和證券基金的金融模型專家反復溝通,相互學習,不斷磨合,最終形成信任和默契。
正因為前期的準備十分完善,添米在去年8月1日正式成立的時候,整個創始團隊的組織框架和合作分工已形成。目前添米的基礎資產風控團隊都來自基金、銀行,從事信貸風控和開發至少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負責開發這些風控功能和金融工具的程序員也有10年以上同類經驗。核心團隊之外,添米還有壹大批來自各行各業的兼職人員,不斷地為創始團隊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和建議。目前,整個團隊正在井然有序地向前推進,近期陸續又有壹些互聯網大拿加入添米,這壹切都讓張祺覺得信心滿滿。
專業團隊的構建也是添米始終不變的目標。此次獲得熊貓資本的A輪融資之後,張祺也表示資金將用於繼續打造風控體系金融模型;同時對於用戶體驗和理財需求的深度調研和滿足,都需要引進更多人才。
“我個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壹個高度人才密集的行業,因此我們致力於用最優秀的人才來打造添米2.0,服務我們的用戶理財需求。”這也是張祺創業以來壹貫的人才觀。
未來願景:互聯網資管的“大設計”
獲得熊貓資本的A輪融資,對於添米而言當然也是壹個裏程碑式的事件,但這遠非終點。被問到添米未來的競爭對手,張祺眼裏只有壹個,那就是自己。
這當然不是狂妄之語,因為張祺自有壹番對於添米的“大設計”。添米核心團隊此前的職業經歷,主要是針對機構和專業投資者設計符合他們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而添米未來的發展對他們提出了更高要求。看似類同的理財產品,其背後的產品設計底蘊其實往往不同,給用戶帶來的風險和收益也完全不同。所以張祺的目標總結起來就是,如何用這些復雜設計的產品更好的服務“小白”用戶,並且用互聯網言簡意賅的方式表達出添米服務和理財體驗。
而他眼中添米“與自己賽跑”的歷程,就是不斷用已經掌握的“高大上”金融專業知識,去真正結合普通用戶的需要;把添米設計的金融產品,能更淺顯易懂的解釋給每壹個用戶,讓他們合理配置好自己的資產。這看似由上及下的過程,其實更不輕松。
“擁抱互聯網”剛壹年的張祺如今更加相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為人們的壹種生活方式,用做資產管理的風險控制的內核+互聯網先進的傳播和匹配特定用戶的方式,將成為壹種趨勢,讓用戶能買到更適合自己且收益更好的產品。基於這樣的思考,張祺為添米未來描繪的“大設計”就是要做成壹家全方位的互聯網資產管理公司。“就像在傳統世界裏有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壹樣,互聯網的世界裏也正在誕生互聯網銀行、互聯網證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資產管理。”說到這些,他更加躊躇滿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