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廣東人有哪些禁忌

廣東人有哪些禁忌

摘要:在廣東這個省份,廣東的文化習俗就和她的經濟地位壹樣,博大精深。俗話說的好:入鄉隨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那麽我們所能夠做的便是入鄉隨俗。廣東的歷史文化也是源遠流長,肯定就有屬於廣東自身的文化習俗。在廣東坊間流傳著許多的規矩,比如在外吃飯前先洗碗筷,說“裝飯”不是“要飯”,吃菜不許過盤中線,吃飯時不許筷子插在碗裏,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盆......下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了廣東人最忌諱的習慣以及禁忌,壹起來了解壹下吧!過年習俗禁忌1.忌說不吉利的話。如“麽”(沒有)、“死”、“殺”等。認為說了這些會招致四季不平,財氣外流,若小孩子說了忌口,大人馬上會糾正。

2.忌摔碎物件。如不小心打碎用具,大人會馬上用“發財”、“平安”等吉祥語言來破解,否則會破財或壹年欠平安。

3.忌搞衛生。正月初壹至初三搞衛生會掃走財氣。初四掃地時,垃圾要用爆竹香火送到垃圾場或河邊。

4.忌借物討債。特別是忌向人借錢,認為這樣做會得罪人也得罪財神。

5.忌放養動物。認為這些動物會弄臟了家庭,得罪神靈不,招致財氣外流。

6.忌牛肉、狗肉祭祖神。因為牛耕田有功,狗看家也有功,用它們祭神是忘恩負義的行為。

7.忌春節這壹辦喪事。如有老人碰巧年三十或年初壹去世,則辦喪事的時間會推遲在年初二或年初二以後。

8.嫁出去的女兒年初二才能回娘家。

9.紅包要等到元宵後才能拆。

10.過年期間不吃白果,不吃魚香茄子,不吃鹹蛋和鹹魚。

11.正月初壹不能喝粥。

12.不能吃是單數的飯菜。

廣州人的意頭和禁忌1.對輸贏的“輸”,改說成“勝”字。如“通書”作“通勝”。“幹杯”叫“飲勝”。在宴席上猜拳鬥酒,首先就要說聲“發財”,然後開始。“豬、牛肝”叫“豬、牛潤”。“蘿蔔幹”叫“蘿蔔潤”、“豆腐幹”稱作“豆腐潤”。豬、牛舌則稱“豬、牛利”等

2.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和生理或是認為的現象,也有很多忌諱。比如打噴嚏,立即喊聲“大吉利是”!認為是有人叨念說他怎的。喜鵲當頭鳴叫,則預兆帶來佳音(好兆頭)。反之,對烏鴉、貓頭鷹叫則認為是“不祥之兆”。眼跳(俗稱“眼眉調”),也分時辰和左右眼,有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也有人說“左跳有食右跳財。”

3.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只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失手打破碗碟,則念聲“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的吉利語。

4.“除夕”開油鍋、炸煎堆、油角,也說吉利語。為防小孩子不知避忌,亂說亂動,多不讓他們走近油鍋。孩子偶然說了壹些不祥之語,大人就會說:“有怪莫怪,細路哥唔識世界。”以免得罪鬼神,招致晦氣。

5.年初壹不能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年初壹不能掃地,倒垃圾,免得把財氣倒出。年初二是“開年”,始外出。年初三是“赤口”,忌拜年,易與人發生矛盾,導致是非。

6.撈“偏門”的人,早上如果遇到尼姑或者和尚,就認為會招來晦氣。因為他們都光著頭,預兆輸錢之意。

7.在餐桌上也有很多禁忌。吃飽後不能問“妳吃完了?”,要說妳“吃飽了?”,因為“吃完了。”會被當成時最後壹頓。點菜不能點七道,只有在辦喪事是才上七道菜,廣州人叫“食七”。上菜時雞頭要對著長輩,以示對長輩的尊重;請客上魚時忌把把魚脊對著主客;跟船員、漁民、司機吃飯不可翻魚,湯匙不能反放,有“翻船,失敗”之意,如果真的要翻,可以說“撈起”。

8.行為上的禁忌:忌抖腿、忌當面剔牙、忌茶倒太滿、

客家民間禁忌梅縣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有許多禁忌:

1.衣服忌反著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喪。

2.住房內擺設眠床忌正對屋頂橫梁。認為橫梁壓頂預兇,且易生噩夢。

3.出門辦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日”。

4.生了孩子不能直呼生了,稱“供”了,“輕”了,“產”了。

5.探病時間忌在下午、晚上和農歷初壹、十五日。

6.死後七天逢七叫“撞死”,認為家中會鬧“風煞”。逢七的當天,全家人和***屋的鄰居都要清早離家出外“避煞”,午後才回來。

7.忌用豬、貓無償贈親友。客家俗諺有“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布”之說,帶麻布是指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對方收了貓狗也要回贈禮物才算吉利。

8.路遇不認識的中、青年婦女問訊,忌稱“大嫂”“大嬸”之類稱,宜稱“大姊”或“細妹”,否則易錯稱得罪人。

佛山民間禁忌嫁娶與服喪的禁忌與其他多為類同,暫略去。

1.生育的禁忌:“六甲”又稱“胎神”,附於孕婦居室的任何地方,故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在床上剪布、裁衣,不能在居室任何地方打釘、開竈、通渠、拆屋;不能拆床、搬家;不能在床底放利器。孕婦忌與另壹孕婦同床睡,恐有沖喜和換胎;孕婦忌抱別人的小孩,以免胎兒“小氣”。孩子出生後要戴手鐲,把孩子圈住就不會被妖魔帶走;取小名越“賤”越容易養,即使孩子長得好也不能說“胖”、“靚”這樣的話。

2.開學、開筆的禁忌:忌途中風吹熄燈籠;忌忘帶生蔥(聰)、芹(勤)和糯米薄撐。取其粘椅子讀書耐久座之意。

3.關於食的禁忌:忌進食時狼吞虎咽;忌亂抄,筷子夾過對面和兩旁;忌席間說話不休,口沫橫飛。

4.關於行的禁忌:忌早晨撞僧尼;忌“行通濟”(橋名)時走回頭路;忌遠行時忘祭路神;忌行路橫沖直撞,爭先恐後。

潮州民間禁忌1.辦喜事身上不能飾以藍、白、黑等顏色,辦喪事身上不能穿戴鮮艷的服裝首飾。平時,婦女除年老者外,不能全身穿黑色衣服,更不能穿它作客。女子的褲子尤其褲衩不能晾曬在人家常走的路上。

2.孩子吃飯不能用盤、碟盛飯,這樣會使腸肚變淺,長大後氣量變小,胸懷狹隘。不能讓孩子吃飯時離開飯桌,否則讀書會像吃飯壹樣精神不集中,魂不守舍。桌上的菜必須是雙數,不能是奇數。潮州人忌吃三個菜,那是死囚伏法前吃的。

3.主人請喝工夫茶,不能不喝,如果不喝,這叫卻之不恭。

4.結了婚的兄弟,弟弟可以坐上嫂子的床沿,哥哥則不能坐在弟媳的床沿。

5.潮州還有傳襲“家諱”的習俗,即兒輩不能提長輩的名字,生活中遇到與長輩名字相同或諧音的物、事要繞開,或稱別稱,兒輩取名不能取與長輩名字相同的字。

忌口與忌十三珠江三角洲壹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註意忌口。“忌口”,即不說不吉利的話,故有“好的不靈醜的靈”的俗語。在“忌口”俗中,又特別忌說忌用“十三”之數。

習俗的由來,始自三水縣。相傳很久以前,有壹個叫楊公的生有十三個兒子,人人都說他命好。楊公也以此自豪,常常對人說:“我有十三個兒子,即使碰上三災六禍我也不怕,壹年十二個月,就算壹個月死去壹個,我還有壹個兒子送終。”碰巧那年發生了瘟疫,楊公的兒子接二連三地死去,最後只剩下他自己,晚景什麽淒涼。人們都說,楊公的遭遇全部都是應在他自己說的醜話上。從此以後,人們便忌說醜話,壹時說出了口,也要吐壹口唾沫再說過壹句好話,同時,“十三”這個數也被認為不祥。

時過俗移,現今又興以諧音作為兇吉之數,如廣州話“二”即“易”,“三”即“生”,“四”即“死”,“五”即“唔”(“不”的意思),“八”即“發”如此類推,因而十三已被當做“實生”,成為吉祥之數。但是忌口的習俗仍然匹普遍流行。在三水縣白泥鎮壹帶農村,至今仍將每月農歷十三稱為“楊公忌”。這壹天,說話要特別小心,千萬別說醜話。

用筷子的禁忌廣州、佛山、南海壹帶,有不少使用筷子的規矩。

1.用筷子要兩支壹雙同時用,忌用壹支筷子進食,意為成雙成對不分離。

2.兩支筷子要同壹顏色,同壹長短,忌用“鴛鴦筷子”

3.餐桌上擺放筷子要放在飯碗右邊,筷子頭朝座位,忌倒過來。而祭祀用筷子,則要將筷子頭朝外(筷子頭朝神位),不能顛倒放。

4.筷子忌直插在盛了飯的碗裏,因為只有辦喪事時,用飯敬奉死人時才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之上。

5.常食或者喜宴,按人數擺放筷子,坐不滿時要把多余的筷子收起來。而喪宴上(做“七”時招待客人的宴席)則要給死者留上座,照例擺上筷子,以示對死者的尊敬。

6.用筷子夾菜時,忌曲筷夾菜(即用筷子的手的手背不能朝上),否則被認為“無衣食”。夾菜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更不得用筷子將菜翻動挑菜吃,否則是“無禮”。

7.忌用筷子打碗,只有乞丐在人家門前討飯時采用筷子敲響飯碗叫“施舍”。

8.忌用筷子“篤”碗底。用筷子“篤”碗底是民間治療喉嚨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飯碗放在卡骨的人的頭頂上,用壹雙筷子從上至下“篤”碗底,邊說:“骨落,骨落”,據說這樣做,骨頭就會落下去。

送禮的禁忌1.忌送鐘:親友新居入夥或店鋪開業時,送禮忌送時鐘。因為“送鐘”與“送終”音近,要避諱。

2.忌送梨:用水果作為禮物送人時,特別是探望病人,忌送梨。因為“梨”與“離”同音。

3.忌送“四”:無論送什麽禮物,數目不要是“四”。因為“四”與“死”諧音,不吉利。

4.忌過時送禮:無論喜事或喪事,送禮時,切忌過了應該送去的時刻。如屬喜事,可以在前壹天或者當天送去;如是喪事,則在當天送去。如果忘了,那就索性不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