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請告訴我中國歷史上燒制陶瓷的四大官窯和四大民窯以及它們的壹些有關詳細知識?

請告訴我中國歷史上燒制陶瓷的四大官窯和四大民窯以及它們的壹些有關詳細知識?

四大官窯

定窯 有南北之分,初設窯於河北省曲陽縣,古屬定州,以後遷往景德鎮,俗稱定州為北定,景德鎮為南定。南定,胎質極細,色袖白,其袖為白玻璃釉。定窯瓷器,釉薄有光,以色白而滋潤者為佳,自似粉故又名粉定,亦稱白定。凡粉定之真者,其袖光潤,與舊象牙顏色相似。袖中多有柳紋開片,偽者釉或混、或太幹、或太透亮、或太暗談。粉定種類不壹,質釉而稍黃者,俗稱土定,定器均覆燒。其特點是,上邊口沿無袖,制作的底足較小。裝飾花紋有:光素、凸花、畫花、印花、刻花、堆花、繡花、劃花、暗花等。紋飾布局嚴謹,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繁密有致是它的主要特點。大致有花者多,無花者少,以劃花者為佳。劃花線條較細,比較簡練,自由豪放。花紋圖案有:仿古銅花紋、牡丹、雙魚等。造型有:盤、碗、瓶、爐、壺、瓷枕等。官窯在河南開封,過去叫濘京,宋代“官窯”號稱“五大名窯”之壹,鳳有“新官”、“舊官”之分,前者為南宋官窯,後者為北宋官窯。胎與釉均薄如紙,有月白、粉紅、粉青、大綠、油灰等色,當時月白為上,粉青次之,以後變為粉青為上,月白次之,器物多為開片紋,以冰裂紋為上,梅花紋次之,細碎紋為下,開片紋有帶黃黑線的為上品。釉斑則以鱔魚血為上,墨紋次之。鈞窯在河南省過去的鈞州,現在的禹縣。鈞窯瓷器色彩之多不可枚舉,最著名有天青、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天藍、胭脂紅、朱砂紅等。有的上面還有雜以紅色、紫色、或深或淺、或呈斑塊狀、或呈放射狀其變化,可以說復雜微妙,難以形容。我國過去有人曾有“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詩句來形容它的美麗。胎骨灰白,釉細而潤有淚痕。鈞窯瓷器的另壹特點是在瓷器上時常出現不規則流動狀細線,其形狀好象壹條“蜓蚓走泥紋”,這壹點往往成為後人鑒定鈞窯瓷真偽的壹個標準。燒造時,是懸燒法(支釘燒)底足有刻數字者,單數為好,壹般只是在精致的尊、盆及盆托等器物底部劃陰文數碼,從壹到十不等。過去對於這類鈞瓷曾有種種推測。例如: 1、在清人無名氏的《南窯筆記》壹書內曾提到鈞窯器“......有壹二數目字樣於足之間,蓋配合,副之記號也”。 2、有人認為器底單數是紅紫色器物的標誌,雙數則是青蘭色器物的標誌。 3、有人認為器底的數字是為了區別真品類的。最近鈞臺窯的發掘,才基本上解決了這壹多年的疑案。根據出土器物的排比分析,得出壹條規律:即數目字越大器物的口徑越小,或器身越低。宋代五大名窯之壹,窯址在河南省禹縣,古屬鈞州,故名鈞窯。創燒於北宋,盛於北宋晚期。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使用窯變色釉,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折線也是鈞釉的特征之壹。盆、托及尊等宮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壹個由壹到十的數字。鈞窯用的是壹種乳濁釉,釉的著色劑主要是銅元素。當時燒成技術較為熟練。然而,銅紅釉對溫度和燒成時窯內氣氛十分敏感,稍壹偏離就得不到正常的紅色,這種“窯變”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窯壹色,出窯萬彩”之說。由於釉層在幹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幹裂,後在高溫階段釉料流動填補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紋痕,這種缺陷美也是在鑒別時的重要依據。鈞瓷的傳世品以尊、爐、瓶、洗、花盆、盆托居多。 汝窯在河南省,過去叫汝州,現在叫臨汝縣。是唐宋以來,我國北方重要產瓷場地。汝窯青瓷,造型多樣,富於裝飾,不但在民間享有極高聲譽,同時,也倍受皇家的賞識。宮延禦用汝瓷,胎質細膩,呈香灰色,釉色光亮,瑩潤如碧玉。汝窯的釉色有:天青、卵青、海青、豆青、蝦青、粉青及茶葉末等色。袖料多於器物的上部,其形狀類似蠟淚痕的堆脂。無釉之處所呈之色類乎羊肝,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者乃為佳品。胎骨堅硬,采用支釘燒法

民窯

民窯即民間瓷窯,相對於宮廷(朝廷)興辦的官窯(禦窯)而言,屬非官方經營的,以商品性生產為主的瓷窯,生產的瓷器都為滿足國內外市場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陳設瓷,銷售地區極為廣泛。這裏的窯也是特指瓷窯,而非瓦窯、磚窯等。時間上也是特指民國以前,其中以明、清兩個朝代最為興盛。民窯的產品稱客貨,風格與官窯迥異,除去壹些限制生產的花紋和器型,可以說民窯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題材更豐富自由。明代景德鎮擁有為數眾多的民窯,是我國陶瓷窯的主體,其制品粗細,並不比官窯遜色多少。比較著名的有崔公窯、周公窯、壺公窯、小南窯等。

民窯特點

歷代瓷窯絕大多數都屬民窯。五代時期出現官辦瓷器,宋代有汴京官窯相修內司官窯的命名。如宋代著名民窯有磁州窯、哥窯、龍泉窯、耀州窯等。明清兩代在景德鎮設禦窯廠,但民窯仍大量存在。民窯生產的瓷器也稱"客貨",造型紋飾不受官府拘束風格與官窯瓷器迎然不同,題材豐富,畫筆自由奔放。清康熙時青花、五彩瓷器上的歷史故事畫大量出現,有伍子胥舉鼎、周處斬蛟、空城計、西廂記等。藍彩、黑彩、金彩的使用,使彩瓷更加輝煌燦爛,五彩品種由此得到新的發展。

民窯歷史

民窯的歷史遠比官窯早得多,陶瓷器均產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壹,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據考證,在這些地區都發掘有唐三彩,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等。民窯於此已有較大的發展,並帶有商品生產的性質。 唐代以後,各地民窯輩出,競相媲美,往往有供不應求之勢。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鈞窯,汝窯,定窯。章生壹的哥窯“紋片瓷)以及章生二的弟窯(龍泉青瓷)等。 宋元時,民窯發展較快,僅景德鎮的民窯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時的民窯完全屬於商品生產的性質,民窯在產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窯大得多,在質量上也有壹定的發展。到了清代,民窯占了壓倒優勢,官窯瓷器也為民窯所出。

宋代民窯的發展

正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方四個。北方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定窯,四個窯系;南方是饒州窯,就是景德鎮窯,以及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四個窯系。 實際上北方窯口非常多,只不過在學術上沒有劃分。人們就把北方廣袤土地上所有燒造民間用瓷的窯口,統稱為磁州窯。磁州窯的裝飾手法很多。而文字裝飾是其他窯口非常罕見的。這種書寫的文字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體現了宋人的哲學:祈求家國永安,願意過壹種安定的生活。 宋代瓷枕多,最早有人認為瓷枕就是給死人睡的,因為瓷枕非常硬。但後來發現不是這樣。原因是很多枕頭上有字,比如“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又如:“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這些提醒的話寫在枕頭上,就是給人個提醒。 我們今天覺得瓷枕硬,沒法枕。其實古代人枕硬枕頭是有傳統的,史書上記載司馬光就睡壹種“警枕”:截壹塊圓木頭,枕在腦袋下,上面還墜壹個鈴鐺。鈴鐺壹動,妳就醒了。司馬光之所以能寫出《資治通鑒》,就因為睡了這枕頭,珍惜光陰啊! 宋枕的造型最為豐富,有動物形的,比如獅枕、虎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兒枕、仕女枕;有幾何形的,比如長方、八方、雲頭等各種隨意造型。瓷枕上畫的內容也豐富,有畫熊的,還有反映當時民間生活的,如垂釣、蹴鞠(踢球)。

景德鎮窯

宋代南方民窯也有四大體系,第壹是饒州窯,世稱景德鎮窯;第二是龍泉窯,青瓷;第三是建陽窯,就是建窯,以黑盞著稱;第四是吉州窯,跟北方磁州窯有點兒相似。 饒州窯,現在稱景德鎮窯。景德鎮早在漢代就開始燒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間,正式在景德鎮建鎮,史書上有記載。景德鎮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擁有高嶺土,挖出來的土都是雪白的,非常漂亮。高嶺土後來被世界公認為是燒瓷器最好的原材料。 景德鎮原來總處在模仿的階段,不是青瓷,就是白瓷,但在北宋以後,開始走上創新之路,開創了壹種青白瓷,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顏色偏藍。這對景德鎮後來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青花瓷 壹統江山,君臨天下

“鬼谷下山”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拍賣了壹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價折合人民幣2.3億,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創造了單件工藝品的最高價。 元青花為什麽價值連城呢?第壹,是它的題材決定的。戰國時期的軍事奇才王翊,號稱“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孫臏(孫子)就是他的徒弟。當時燕國和齊國交戰,齊國人孫臏被燕國俘虜了。齊國就求他的師父鬼谷子下山救徒。這青花罐畫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第二,元青花開中國陶瓷裝飾的壹個先河。鬼谷下山罐的顏色、畫藝、質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第三,就是這個罐子的傳奇色彩。民國時期,壹個荷蘭軍官在北京無意中買了這個罐。之後帶回國放在閣樓上近壹百年。2005年專家發現它是壹個元青花才請出來拍賣。在賣之前,這罐子壹直在他們家裝CD。

青花之謎

由於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燒造,為元青花的誕生提供了壹個基礎。青花的創燒有宋代創燒說和唐代創燒說,但地點都不是景德鎮,而且到目前為止,幾乎未見完整器,而殘存的碎片的胎質跟景德鎮的胎質完全不壹樣。所以不能認為所謂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直接關系。 元青花有很多謎:它為什麽是藍色的?它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為什麽壹出來就是壹棵參天大樹?元青花為什麽題材眾多:花卉、走獸、戲劇故事、人物等等,無所不包?為什麽元青花大器特別多?有人猜測這些都和蒙古習俗有關,蒙古人崇尚藍色,並且和波斯來往密切;蒙古人性格粗獷,好大器…… 元青花是漢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結晶。因為有市場需求,元青花才迅速膨脹。後來明清兩代,瓷器都是以青花為主。青花瓷有很多優點:在元青花之前,陶瓷沒有這麽漂亮悅目;青花花色穩定,成品率高,工藝上有所突破。同時,青花質地優良,極具市場競爭力。元青花壹反宋代那種含蓄美,大膽奔放,開辟了陶瓷的壹條新路。元青花出現後,壹統江山,確立了景德鎮的瓷都地位,700年來無法撼動。

評判民窯價值標準  上個世紀80年代起,國內興起收藏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瓷器,到了90年代初,其價格出現了第壹個高峰,隨後又有所回落。近壹兩年,明末清初民窯青花的市場價格又開始新壹輪的攀升,並為眾多陶瓷收藏家所青睞。就目前來看,民窯瓷器尚有壹定的升值空間,況且眼下價位偏低,正是廣大低額投資者收藏的好機會。但是民窯當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投資者在購買民窯瓷器時也應該區別對待。  判斷民窯瓷器價值高低的標準:  壹看圖案。看民窯瓷器上繪畫圖案是否精美,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動物花鳥、簡單圖案4檔。在各種圖案中有字的比沒字的值錢,詩文題賦的價格更高。有些民窯青花瓷器上書有特殊的文字款識,其價格也相對較高。  二看器型。陳設瓷、琢器的價格高於日用瓷、圓口器。近兩年市場中收藏最熱門的是書房中用的印泥盒、筆架、筆筒等方房小擺件,其中以筆筒的價格升速最快。買壹些康熙時期繪畫水平比較高的香爐、筆筒等,比較有升值潛力。  三看工藝。在選購民窯瓷器時,要從它的工藝、裝飾、窯火3個方面來考慮它的價位。2003年春季拍賣會上,天津文物公司上拍的壹件康熙青花暗缸,在康熙時期是比較普通的器型,由於它的畫工比較精細,顏色燒得很好,但沿口上有傷,當時的估價在5萬元左右,最終以22萬元成交,說明了拍賣市場對這類民窯精品的認可程度。如嘉慶至道光時期的青花釉裏紅山水人物天球瓶,可以估到8萬至12萬元。在選擇這類收藏品時,壹定要選擇文人氣息比較濃、畫法精細、器型完整的瓷器。  四看品種。目前投資晚清、民間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列瓷器具有升值潛力。晚清、民國的粉彩器比同時期民窯青花器價格高,現有“壹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特別是清同治、光緒、宣統和民國初期江西景德鎮“珠山”生產的署“同治年制”、“光緒年制”、“官窯內造”或有準確紀年款的各類粉彩瓷器,特別是陳設器最具升值潛力。

中國歷史上有五大名窯,而非四大,最輝煌的時期在宋,以五大名窯為著名,有定、汝、官、哥、 鈞,被稱為五大名窯,它們各有特點,爭奇鬥艷。如果真要評出四大,那麽應該是哥窯、官窯、汝窯、鈞窯,它們可以真正表現出土與火的真諦,反映出的是壹種燒造出來的窯變自然之美。例如鈞窯,大規模燒造銅斑釉,給人壹種斑斕璀璨的感覺,它有壹種含蓄的美,是壹種半鎢光釉,汝窯、哥窯的釉面都是追求冰裂紋的效果,在器物造型上多仿青銅器,所以在審美上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