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民主制度的制度
(ecclesia,亦可寫作ekklesia) 是古希臘城邦和古羅馬的最高權力機關。
古希臘公民大會起源於公元前11~前9世紀的荷馬時代,當時稱人民大會。由王或議事會召集,全體成年男子(戰時全體戰士)參加,討論、決定部落各項重大問題。通常用舉手或喊聲表決。城邦建立後,希臘多數城邦都設立此類大會。在雅典稱公民大會,20歲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參加,由500人會議中壹專門委員會召集,每年分為10期,每期召開1次(後增為4次),討論、解決國家重大問題,如戰爭與媾和、城邦糧食供應、選舉高級官吏、終審法庭訴訟等。通常用舉手表決。公元前5世紀伯裏克利當政時,參加者可獲少量津貼。公元前276年馬其頓王國的安提柯王朝建立後,公民大會逐漸失去意義。 又譯作五百人議事會,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壹個總司壹切事務的行政組織,為西元前6世紀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時創立的機構,此機構壹直延續到西元前3世紀。
議員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個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會議由五百個年滿三十歲的公民組成,每個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個議員,由於每壹個特裏提斯(意譯作三分部,即 trittys)及德謨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壹個特裏提斯及德謨所派出的代表皆並不平均,但每壹部落所屬的三個特裏提斯的議席總數必是五十人。
議員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於城郊。克裏斯提尼將雅典分配作三個不同地區,包括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組成的城市地區,內陸地區的議員人數大致有壹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區則有壹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區則有壹百三十個議員。在城市地區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個議員、雅典城的周邊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議員有五十七固,而比裏夫斯港也有十名議員。
和其他行政官員壹樣,五百人會議的議員任期是壹年,而且不得連任,每個公民壹生也最多只可以擔當議員兩次。和四百人會議壹樣,議員資格是五百 medimnoi階級pentakosiomedimnoi、騎士階級hippeis、有軛牲階級zeugitai的成員才可參選,雇工階級thetes 是被排除出外的。
運作
五百人會議每日在雅典城中亞哥拉市集中的大會堂內召開會議,除了節日及兇兆日子外,會議皆會舉行。會議容許居住在城外僻遠地區的議員間歇地的出席會議,不過若太常缺席會受到其他議員非議,而且會為令各代表不論居於城內或僻遠地區皆須承擔會議責任,會議進壹步設制五十人團,由五百人會議中各個部族的成員輪流中擔任,類似常務委員會般按每個部團期(prytany)輸流執掌雅典政務。十個部落擔任五十人團的次序由抽簽決定。首四個部團期為三十六日,其余六個部團期則是三十五日。整個五十人團在所屬部團期內均須住在大會堂旁的建築中起居,如此便確保每名成員均出席至少十分之壹的會議。每壹天五十人團均需抽出壹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須全日待命以應付突發事件,並主持該日的五百人會議。如果當日舉行公民大會,他也必須負責主持公民大會。
職責
五百人會議握有的最重要權力,是安排公民大會的所有議程,包括向公民大會起草議案(稱作probouleumata)、及預先審查提交公民大會的議案。他們也負責某些外交事項,如接待外交使節,而會議最重要的責任是執行公民大會的決議。
特權
議員們在擔任職務期間擁有壹些特權,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慶典中享有特別坐位,以及可以頭戴桃金娘制成的冠冕彰顯身份。而在西元前四五零年後,議員也可領取壹天兩個obol(六個obol等於壹個德拉克馬,壹個工匠的日薪約為壹個德拉克馬)的薪資。
結論
在議席分配上,反映出整個雅典城邦基本上仍是壹個以鄉郊為主的社會,因為整個雅典城及比裏夫斯港的議席僅占全會議的壹小部分。而且反映了雅典城中的非公民比率較之城內其他地區為高,因為估計的古雅典城的人口應占有整個城邦的人口百分之二十,但按人口比例分配的議員數中顯示,城邦出身的議員僅有百分之十二,反映城中居住有較他區為多的外籍人口及奴隸。
而且會議的組成全由pentakosiomedimnoi、hippies、zeugitai三個階級組成,反映了克裏斯提尼的改革仍蘊含著某些保守色彩。最後會議及五十人團輪替之頻密、特別職務由抽簽選出、加上每個部落各來自三個不同地區等無常的特性令任何利益團體皆不能掌控會議,反映會議的組成某程度上是避免了派爭鬥的惡果。 (board of ten strategi),古希臘雅典的最高軍事機構。約創於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首席執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時期。每年從10個部落中各選1名將軍組成,可連選連任。公民大會常以表決方式規定各將軍的職權,各將軍要向公民大會匯報工作並受其監督。各將軍享有參加五百人會議的特權,有時還被指定為國家代表與其他城邦談判,訂立條約,但條約須經公民大會批準。平時各將軍權力平等,輪流執掌軍事指揮權;戰時除統率陸海軍外,還掌管國家外交事務及部分財政。
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十將軍會在希波戰爭中的作用逐漸增強,取代了原來執政官的權力,成為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重要機構。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伯裏克利連續15年當選為首席將軍,握有最高軍事和行政實權,成為事實上的國家元首。陪審法庭是古代雅典最高法庭,由執政官克裏斯提尼所創設。它不但審理訴訟案件,還兼管官吏的資格審查、紀律檢查和投票表決國家法律廢立。這個法庭的審判員叫陪審員,由30歲以上的公民抽簽產生,任期壹年,不得連任,人數***6000名。 概述 古代希臘許多城邦的主要地方行政官(archon)。壹人或數人。希臘語原意為領導人、統治者。公元前682年起,雅典年年公布執政官名單。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行政權便掌握在9個執政官手中,由他們分擔過去由國王壹人獨攬的宗教、軍事和司法職責。正職執政官是主要的民政和司法官員,可能兼任五百人會議和公民大會主席,並且是名年執政官,以他的名字命名在職年份。其次是督軍,在戰爭中擔任統帥,在涉及外國人的訴訟案件中擔任法官。第三是維系王室的司祭官,是主要的宗教官職,並在貴族會議承審殺人案件時擔任首席。最後還有6名民事法官,處理瑣細的司法問題。執政官原先只能由貴族出身的人擔任,而且是終身職。最後任期減為10年,又減為壹年,任期結束不再當選,但可以成為貴族會議的終身議員。大約在公元前594年,梭倫規定財產最多和次多的兩個階級均可當選執政官,以前貴族壟斷的情況才告中斷。根據克利斯提尼憲法,執政官直接由公民大會選出;後來則由500名事先選出的候選人抽簽產生。後來被選舉權擴大到第三個、第四個階級。到公元前5世紀,執政官權力大減。受雅典影響,執政官制度廣泛傳布於愛琴海諸島,希臘化時期又傳到了安納托利亞。
執政官
古代羅馬***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也稱執政官(consul),壹年選舉兩名。他們實際上就是國家元首,負責統帥軍隊,主持元老院(Roman Senate)會議,執行元老院通過的法令,並在外交事務中代表國家。他們的辦公室設有“寶座”,他們的身邊有12名舉著權標的扈從。執政官壹般出身富有的貴族家庭。他們為兩人,是王權的繼承人,均擁有充分的“治權”,而且作為同僚擁有平等支配權,由此,每個執政官都可以充分地實行統治行為,除非他的同僚通過行使否決權阻止他。 壹、克裏斯提尼改革前執政官的任用方法。
在雅典歷史上,執政官的任命方法可追溯到梭倫改革以前,我們的主要依據是亞裏士多德的《雅典政制》。書中記載,梭倫以前貴族議會以門第和財富為標準從部落候選人中“欽定”執政官人選,並自行為他們分配職務。在這裏他沒有指明由貴族議會任命執政官的傳統起自何時,可能王政結束後,貴族議會就很自然地獲得了這項權力。古風時代,希臘經歷了壹場聲勢浩大的廢除王權的運動,大約公元前8世紀中葉,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期,貴族議會成為當時城邦的真正權力機構。這個議會的前身大概是王政時期國王召集的由顯赫家族首領組成的建議機構,《荷馬史詩》稱其為長老會議。隨著王權衰落,這個機構逐漸獲得了獨立於國王的地位,並成為新興的貴族意誌的代表。亞裏士多德指出,貴族議會享有保護法律、監督官員、管理國內重要事務等權力。這種地位的獲得,部分要歸功於長期以來長老議會樹立的威信,但更多的乃是王權傾覆、貴族權力上升的結果。王政末期,貴族分割了國王的權力,獲得擔任執政官的特權。按照傳統的觀點,貴族首先獲得了擔任名年執政官的權力,由他接管國王的行政權,他的名字作為當年的名稱;軍事執政官是貴族限制王權的第二階段,國王被剝奪了軍事權力;最後,世襲王權結束,國王成為三執政之壹,保留宗教特權。執政官退任後,自動進入貴族議會,終身任職,因此兩個機構形成壹個封閉的堡壘,有效地防止了貴族權力的旁落。貴族議會既是貴族的代言人,又是城邦最高權力機構,選舉執政官的權力非它莫屬。但希格內特對此種觀點提出了異議,認為在從王政向貴族政治過渡的過程中,作為承認這種改變的補償,公民大會獲得了任命執政官的權力,其他的低級官員可能由貴族議會任命。這種推理缺乏有力證據。當王權日趨軟弱無力,廢除王權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運動的領導者貴族大概無須為這壹行為向平民做出任何承諾。王政結束後,貴族成為城邦的統治者,為保證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他們不可能把城邦最高官職的任命權交給公民大會。另壹方面,我們發現至少在公元前7世紀末以前,公民大會的職能與荷馬時代相比並無太大改變,還沒有真正的表決權,這也證實了貴族對城邦權力的壟斷。即使能夠自備武裝的公民在德拉古立法中獲得了選舉權,這種選舉權很可能只是針對低級官員而言,至於它在執政官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大概是在貴族議會任命後,作形式上的表決。
二、公元前487年執政官選舉改革。
公元前487年,執政官的任命又開始采用候選人抽簽選舉法,但與梭倫時期形同而實異,因為希波戰爭後,雅典的政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關於這次改革的始作俑者,有些學者推測是鐵米斯托克利或阿裏斯泰德,但並無確鑿證據,很可能改革的推行並不是某壹個人的作用。從當時雅典的政治環境看,改革有兩個基本動因∶
(1)擴大執政官的範圍,改變貴族議會主要由親庇西斯特拉圖派構成的狀況。
(2)提高政治、軍事效率,為抵抗波斯做準備。
僭主政治被推翻後,貴族議會中大部分人是僭主的支持者。他們不僅可以網羅親信影響執政官選舉,而且本身也可以擔任執政官。公元前510年的執政官斯卡門德裏奧斯、公元前509年的執政官裏薩哥拉斯、公元前508年的執政官伊薩哥拉斯都與僭主有關系。公元前496年,僭主的親戚西帕爾庫斯當選執政官,此時距克裏斯提尼改革已有10年之久,表明親僭主派仍有壹定勢力。他們的活動首先與克裏斯提尼改革後雅典的民主化趨勢相悖,如果他們與逃跑的僭主西庇阿斯勾結,又會影響雅典反波斯的大計。通過抽簽的方法提高五百鬥級和騎士級中非貴族成員參加選舉的積極性,擴大他們入選的幾率,從而逐漸改變執政官乃至貴族議會的構成,不失為打擊親僭主派的壹個有效方法。為了同樣的目的,雅典人在公元前488年還啟用了擱置多年的陶片放逐法,雙管齊下足以說明當時形勢的嚴峻。另外,馬拉松戰役使雅典人認識到提高政治、軍事效率的重要性。改革前,10名執政官和10名將軍都由直接選舉產生,兩個機構的職能也有交叉,不同的是將軍可以連選連任,執政官卻只能任職1年。雅典未來面臨波斯強敵的入侵,戰爭將成為城邦生活的主題。有壹定軍事技能的將軍不僅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而且可以保證政策的連續性,時勢把將軍推到了雅典政治的前臺,這個結果是以執政官權力的下降為代價的。執政官改為抽簽選舉後,隨著對其能力要求的降低,官職本身的權力、榮譽也降低了,不再是城邦中最有能力的人角逐的目標,這是此次改革的實質,也是與梭倫執政官選舉改革的最大區別,因為梭倫利用抽簽主要是幫助富人進入壹直為貴族壟斷的執政官群體,執政官的地位並未受到影響,仍是城邦最高官職。這次改革後,將軍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僅接管了執政官的軍事權力,以後又逐漸取代了他們在內部事務中的首席地位。因此,公元前487年改革是將軍和執政官權力轉換的開始,而這個過程壹旦開始,即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發展。從改革的內容看,這次改革蘊涵壹些新的因素。克裏斯提尼改革後,平等的思想開始在雅典出現、發展。但以執政官而言,壹直是10個部落選舉9名執政官,這意味著總要有壹個部落甘心扮演陪襯的角色,因此雅典人在這次改革中設立了司法執政官秘書壹職,將執政官委員會湊足10人,確保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代表。但問題依然存在。設想某壹部落連續擔任名年官,而另壹部落卻連續擔任秘書壹職,盡管各自都有代表,仍難免產生異議。鑒於此,雅典人在增設官職的同時又將輪流的原則引入了選舉機制,在保證每部落都有代表的基礎上,規定每年每個執政官要來自不同部落,也就是說,以10年為壹周期,同壹部落成員不能兩次擔任同壹職務。這個原則的實現大概也是借助抽簽的方法。在每個周期的頭壹年,10個部落進行抽簽:第壹輪抽取名年官;第二輪,剩下的9個部落抽取王者執政官,然後依次類推。在接下來的8年裏,每次抽簽決定壹個官職,都應排除曾擔任過此職的部落,因此第壹輪抽簽即由9個部落參加。到10年中的最後壹年每個部落該擔任哪個職務已經不言自明,也就無須抽簽。部落代表原則和輪流原則保證了部落間的平等,而抽簽又保證了候選人之間機會均等,因此這次改革體現了民主政治的壹個重要理念——平等,它是雅典在民主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壹步。
公元前487年執政官選舉改革並未伴隨著任官資格的變化,有資格者仍僅限於前兩個等級,但抽簽的運用為執政官向更大範圍擴展準備了條件。公元前457年,法律規定第三等級也可以擔任執政官。這個規定本應是執政官地位降低後的應有之義,但從亞裏士多德的話推斷,它更可能是雅典的權宜之計。這壹年雅典陷於和波斯、斯巴達的兩線作戰,要求第三等級源源不斷地補充步兵,大概是為了提高他們作戰的積極性,所以官方不惜置法律規定於不顧,破格允許他們擔任執政官。可能到公元前5世紀末,第四等級參選執政官也被默許,這時梭倫的財產資格雖未正式廢除,但已不再嚴格執行了。
與此同時,執政官的任用方法又發生了改變,預先的直接選舉也為抽簽取代,選舉程序變為兩次抽簽:首先,10個部落通過抽簽選出100名候選人;然後,候選人再進行抽簽,產生10名執政官。選舉仍遵循部落代表制和輪流原則。公元前5世紀,這個過程可能仍借助大豆完成。到公元前4世紀,由於抽簽機的廣泛使用,執政官的抽簽可能也改用抽簽機進行。抽簽機由壹矩形石塊雕成,有10排10列凹槽,左邊是壹個銅制的管子,先將100名候選人的名牌按照每部落壹列的規則插入凹槽,然後再將9黑1白10個小球隨意放入管子,當白色小球出現時,指明的壹排即是執政官,每部落壹名。分配職務時,利用兩臺抽簽機,壹臺放入10個執政官的名牌,另壹臺放入寫有官職名稱的小牌子。為保證輪流原則,每次壹個抽簽機上的白色小球選出壹個執政官時,另壹臺抽簽機應先排除他所在部落曾擔任的職務,然後再釋放小球。至此,執政官選舉制度的演變畫上句號。這次改變應該說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自然結果。兩次抽簽進壹步提高了普通公民擔任執政官的機會,是民主制下“人民統治”思想的又壹次體現。
從直接選舉到純粹抽簽,執政官選舉制度的演變經歷了漫長的3個世紀。這個過程既是執政官權力變化的縮影,也是雅典民主化進程的壹個縮影。它不是直線進行的,有曲折往復:最初,執政官是城邦的最高官職,貴族將它的任用權交給了自己的代言人——貴族議會,形成了對執政官的壟斷。梭倫首次把抽簽法引入執政官選舉,擴大了任官資格,打破了貴族的壟斷,但沒有動搖執政官的地位。僭主為了維護統治,又將抽簽選舉改為直接選舉,執政官受到僭主的控制,克裏斯提尼改革後地位得以恢復。公元前487年,抽簽選舉制復興,執政官的地位無可挽回地下降了。公元前5世紀末,雙重抽簽取代了選舉和抽簽相結合的辦法,執政官也從城邦的最高官職淪落為幾乎向所有公民開放的普通官職。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雅典人主要通過改變選舉制度的辦法實現了執政官的日趨平民化。與之緊密相關的貴族議會,在公元前462年厄菲阿爾特改革及幾次執政官改革的沖擊下,也不再是貴族的代言人了。經過公元前5世紀民主浪潮的洗禮,執政官和貴族議會這個曾經的貴族堡壘,終於被民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