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洛克菲勒發家史
洛克菲勒做生意時總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時又言而有信,想方設法使自己取信於人。克拉克對洛克菲勒做事仔細十分欣賞,他描述當年的情況說:“他有條不紊到極點,留心細節,不差分毫。如果有壹分錢該給我們,他必取來。如果少給客戶壹分錢,他也要客戶拿走。”
這時候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已經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人像當初采金熱潮壹樣擁向采油區。壹時間,賓夕法尼亞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
洛克菲勒並沒有被這壹切沖昏頭腦,他冷靜地來到石油產地進行考察。而在盲目開采的現場,他發現了繁榮後面所隱藏的危機。洛克菲勒十分明白“後發制人”的道理,時機還不成熟,等等再說!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與愁眉苦臉的別人相比,洛克菲勒像是上滿了發條的鐘表,開始運作了。他迅速辦理了大額貸款,囤積了許多戰時必需的貨物,而當這壹切完成之後,戰爭打響了,洛克菲勒賺了大錢。
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這些,當時鐵路建設風起雲湧,石油需求量大增,洛克菲勒等待已久的機會來了。1863年,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開設了壹個煉油廠,把西部的石油運到紐約等東部地區。在石油工業中,勘探石油等工作被稱為“上遊工業”,精制和銷售屬“下遊工業”。隨著下遊工業的興盛,克利夫蘭出現了50多家煉油廠,洛克菲勒決定壟斷“下遊”工業,那時他只有28歲。
洛克菲勒熱衷於公司間的聯合,為了實現自己壟斷的理想,他聯合了兩位資金雄厚、信譽很好的投資合作者。3年之後,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創建了壹家資本額為100萬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標準石油公司。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的約翰·洛克菲勒獲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權,當時他年僅30歲。科學的管理、精細的經營、高質量的產品為標準石油公司贏得了聲譽,也具備了堅實的競爭能力。
“石油大王”的壟斷
僅僅在克利夫蘭的壟斷是無法滿足洛克菲勒的。他要的是對整個美國石油的控制,或者說,整個世界的控制。
壹次偶然的機會,洛克菲勒在壹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壹篇文章,裏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就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以高達500美元的月薪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
多德是個年輕的律師,他“走紅”後,就千方百計為洛克菲勒的公司尋找法律上的漏洞。壹天,他在仔細研讀《英國法》中的信托制度時,突然產生出靈感,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所謂“托拉斯”,就是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以高度聯合的形式組成壹個綜合性企業集團。這種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爾”,即那種各自獨立的企業為了掌握市場而在生產和銷售方面結成聯合戰線的方式,其壟斷性要強得多。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開“標準石油公司”的股東大會,組成9人的“受托委員會”,掌管所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屬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委員會的委員長。隨後,受托委員會發行了70萬張信托證書,僅洛克菲勒等4人就擁有46萬多張,占總數的2/3。就這樣,洛克菲勒如願以償地創建了壹個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結構下,洛克菲勒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占了美國經濟的90%。很顯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歷史上壹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
隨著洛克菲勒“石油帝國”實力的迅速增長,它的觸角也伸展到金融、公用事業和壹些工業部門。洛克菲勒依靠龐大的石油帝國和巨大金融的實力做後盾,大大加強了其在美國金融界的地位和影響。
在海外,標準石油公司進壹步向西歐和中國擴大海外市場,因為先進的技術,標準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中國,標準公司為自己開創了壹個全新的市場。它分送掉幾百萬盞廉價的油燈,使中國人購買和點燃標準公司的煤油,被人們稱之為“點燃亞洲光明之燈”。就這樣,標準公司壹步壹步地把石油市場從歐洲擴展到亞洲,進而擴展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