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始祖鳥化石發現在什麽時候?

始祖鳥化石發現在什麽時候?

1861年,德國的內科醫生卡爾·哈百林在巴伐利亞索倫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巖中采集到世界上第壹件始祖鳥化石標本。它的外形很像添翼的爬行動物,具有羽毛、飛翼、“開放雖然我不夠漂亮,但我是最早的鳥類式”骨盆和三前壹後的四足後趾等鳥類特征;但始祖鳥的肋骨無鉤狀突,而有牙齒、分離的掌骨和尾椎骨等爬行類特征。這個始祖鳥化石生物呈現出爬行類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形態,它壹直被當作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鳥類化石,現收藏在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鳥類是從中生代侏羅紀的壹種古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由於鳥類適應飛翔生活,骨骼脆弱,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直接祖先尚未查明。始祖鳥化石的出土,為傳統的動物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但是,1985年英國加的夫考古學院的鳥類古生物學家F·霍爾和古物理學家C·維克拉馬辛卻對始祖鳥化石提出疑義,認為始祖鳥化石是偽造的,只不過是在標準的爬行動物骨骼上,人為地配上美麗的裝飾羽毛而已。以色列物理學家L·史培納在倫敦自然博物館的支持下,拍攝了化石標本的照片,並刊登在當時英國的《攝影月刊》上。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羽毛上下模型的疊影和羽毛下的塗膠痕跡。說明偽造者是在普通爬行動物骨骼上粘上羽毛,並翻模制作成的“始祖鳥化石”。霍爾和維克拉馬辛在取樣並仔細檢測了化石標本後又提出證據:化石標本上的壹道裂縫是用工具人為敲擊的結果;翅膀化石部分的枝葉晶體與其他部分的截然不同;況且,化石骨骼沒有龍骨突和胸骨,說明此種動物根本不會飛翔,這就從根本上違反了始祖鳥的概念——壹支古爬行動物為了適應飛翔生活,前肢轉化為翼,鱗片演化成羽毛。

霍爾和維克拉馬辛的觀點引起了古生物界的壹場激烈的爭論。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贊同,倫敦自然博物館的A·查利基先生說,他簡直不相信過去的古生物學家何以把鳥類的進化描繪得如此栩栩如生,也許偽造者正是利用人們急於揭示鳥類進化的緊張心理來達到壹鳴驚人乃至流芳百世的目的。

最近,收藏始祖鳥標本的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兩棲類、爬行類、鳥類館館長A·克利格及其同事們,正式撰文反駁了霍爾和維克拉馬辛的觀點。他們認為始祖鳥化石絕非贗品,其依據是:用顯微鏡觀測,化石標本沒有任何塗膠的痕跡;標本上的壹道裂縫幾乎成直線,人工不可能敲擊出這種形狀,這是最基本的概念;用紫外線攝影檢測,整個化石與枝葉部分的晶體結構和分布是完全壹致的。克利格等人說,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已不再對始祖鳥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

霍爾與維克拉馬辛卻不理會這些反駁論據,他們要求從化石標本上取樣重新進行測定,但卻遭到博物館的拒絕。克利格說,除非他們自己發現了明顯的可疑點,化石標本不再鉆孔化驗,並壹概謝絕外借。

由於博物館對始祖鳥化石標本具有絕對的支配權,這場爭論很難進壹步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