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雞?
我國著名優良肉卵兼用雞品種。原產江蘇如東、南通兩縣,以南通南部的狼山命名,原名”岔河大雞””馬塘黑雞”。現如東縣的馬塘、岔河、掘港和通州市的石港仍多有飼養。這些地區的氣候濕潤,東北兩面臨海,境內河渠交錯,飼料充足,適於狼山雞生長。羽毛多為純黑色,少數白色的已逐漸被淘汰。單冠紅色,頭頸挺舉,尾羽高聳,背部似“U”字形,胸部發達。體高腿長,腿上外側多有羽毛。嘴、腿均為黑色。成年公雞體重約3.5~4公斤,母雞2.5~3公斤。年產卵量120~170個,每個卵重55~65克,卵殼褐色。狼山雞性情活潑,覓食能力強,適應性和抗病力也很強。肌肉發達,肉質細嫩,全國各地均有飼養。曾於19世紀後葉輸往英國,後又分布到其他國家。英國著名的黑色奧品頓(Orpington)雞即由它改良育成。對其他外國雞種的形成也起了壹定的作用。
“狼山雞”的壹段有趣故事
說起“狼山雞”,還流傳著壹段有趣的故事。遠在1872年,壹艘英國商船,停泊在南通附近的長江中,炊事員上岸買回壹批黑雞做菜。因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異常,船長甚感驚奇,如獲至寶,便將剩下的幾只帶回英國。後來這種黑雞竟然在英國家禽展覽會上展出,受到歐美各國養禽專家的青睞,獲得金質獎章。於是,歐、美、亞許多國家便從我國進口此雞。由於這些雞都從南通狼山出口,故取名“狼山雞”。建國後,狼山雞又曾作為種雞。飛往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壹時,狼山雞身價百倍,中外馳名。
狼山雞是蛋肉兼用型雞種之壹。以產蛋多、蛋體大,體肥健壯、肉質鮮美而著稱、按毛色分為黑白兩種。黑色的稱之為“狼山黑”,羽毛黑而發綠、發藍,熠熠生輝,色彩絢麗。“狼山黑”中有壹品種頭冠後有壹蓬毛,又稱作“狼山鳳”,如東人稱之為“蓬頭雞”。白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數量極少,其羽毛潔白無瑕,配以鮮紅的雞冠,紅白分明,賞心悅目。狼山雞,體似馬鞍,尤其公雞,頭昂尾翹,氣宇軒昂,可謂風度不凡。
產地分布
狼山雞是我國古老的優良地方品種,並在世界家禽品種中負有盛名。狼山雞原產於江蘇省如東縣境內,以馬塘、岔河為中心,旁及掘港、拼茶、豐利及雙甸,南通縣的石港等地也有分布。該雞集散地為長江北岸的南通港,港口附近有壹遊覽勝地,稱為狼山,從而得名。1872年首先傳 入英國,後在家禽展覽會上博得英美各國養禽界的關註和好評,繼而又傳入德、法、日等國,並且載入各國的家禽品種譜。
狼山雞以體型碩大、羽毛純黑、冬季產蛋多、蛋大而著稱於世。該雞在國外經過進壹步選育,並與當地雞雜交培育成新的品種,如當代著名雞種黑奧品頓、澳洲黑等。因此,狼山雞對世界養雞業也有壹定的貢獻。
建國前,狼山雞雖已馳名中外,但國內無專場進行選育工作,不過由於產地比較偏僻,交通也不便,該雞在群眾中仍然大量飼養並得到保存。
?1952年,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首先對狼山 雞進行了原產地的品種調查和導入雜交試驗。1959年,江蘇省農林廳和南通市農林局分別在如東和南通建場進行狼山雞的選育工作。20年來,兩場的規模和種雞的質量均有所發展和提高,每年推廣種蛋、種雛30~40萬只,除本省外,黑龍江、新疆、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上海等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引種飼養,對保存、選育和推廣地方良種起了很大的作用。
品種形成
原產地位於長江三角洲北部,東臨黃海,土地多系逐年將海灘圍墾而成,農家歷來居住分散,多是單家獨戶星羅棋布於大田之中,連同周圍的農田構成壹個小農經濟的單元,宅旁四周多植竹林或叢生蘆葦,雞群可充分覓食到動物性飼料和青綠飼料;當地海產豐富,貝殼俯拾皆是,雞只所需礦物質飼料也不匱乏;加上產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勢平坦,土質疏松,河港交叉,排灌良好,農作物產量較高,群眾素有用玉米、大麥、稻谷補飼雞群的習慣。上述條件為雞種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養雞是當地農家主要副業,養雞數量較多,因此,每戶農家自行繁育而很少混雜。當地鄉俗對選種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對純黑羽毛的選擇就是因農家忌諱紅羽為火災的征兆,而視純黑為吉祥,漁民出海祭祀時也要求用純黑的大公雞,這就促使大家淘汰雜羽雞,專選純羽大雞。?由於狼山雞體態優美,羽毛純黑且富有燦爛的光澤而為人們所喜愛,故早在壹百多年前已被列為國際標準品種而聞名世界。
體型外貌
外貌特征?體格健壯,頭昂尾翹,背部較凹,羽毛緊密,行動靈活。建國初期調查時,按體型可分為重型與輕型兩種,前者多產於馬塘、岔河,公雞體重為4.0~4.5kg,母雞為3.0~3.5kg;後者以拼茶為多,公雞體重為3.0~3.5kg,母雞為2.0kg左右。按羽毛顏色可分為純黑、黃色和白色三種,其中黑雞最多,黃雞次之,白雞最少,而雜毛雞甚為少見。每種顏色按頭部羽冠和脛趾部羽毛的有無分為光頭光腳、光頭毛腳、鳳頭毛腳和鳳頭光腳四個類型。?如東縣狼山雞種雞場建立之初,曾對上述各類型的生產性能進行測定,最後以體型中等的黑色光頭光腳型作為選留對象,南通市狼山雞種雞場壹開始就以光頭光腳型建立基礎群,因此,兩場雞群的體型外貌基本壹致。?狼山雞頭部短圓細致,群眾稱為蛇頭大眼,單冠,冠齒5~6個。臉部、耳葉及肉垂均呈鮮紅色。眼的虹彩以黃色為主,間混有黃褐色。喙黑褐色,尖端稍淡。脛黑色,較細長。羽毛緊貼軀體,當年育成的新雞富有黑綠色的光澤。?成年黑色狼山雞多呈純黑,有時第9~10根主翼羽呈白色,但剛出殼的雛雞,額部、腹及翼尖等處均呈淡黃色,壹直到中雛換羽後才全部變成黑色,這與其他黑色雞種顯然不同。狼山雞的皮膚呈白色。
品種展望
狼山雞作為我國優良地方雞種早受到保護和培育,但同現代專門化的雞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保種的同時,必須進行品系繁育,並改善飼養管理,使狼山雞的生產性能進壹步提高。此外,對黑羽中的慢羽和快羽系也應繼續選育,以利今後形成配套生產時初生雛的雌雄鑒別。
新狼山雞?
產地分布
新狼山雞是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第壹個育成的兼用型雞種。1952年開始由華東 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1958年基本定型。1959年移交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繼續培育和 擴群繁育推廣。?該雞初步育成後,1955年曾送至北京農業展覽館第壹次全國展覽會展出,引起各地註意,並 要示引入,1956年起大量供應各地需求。1956年曾應捷克斯洛伐克農業部的要求向該國輸出 種蛋壹批。從1956~1977年間,在江蘇省內以及外省供應種蛋、種雛約60萬個(只)。並曾在 江蘇省的江都縣、揚中縣等地以及上海市禽蛋五廠等建立新狼山雞的種雞繁殖基地,繁殖狼 山雛雞向農家推廣。?
品種形成
50年代初,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派員去江蘇省南通地區狼山雞原產地如東縣的岔河 、馬塘、掘港等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到狼山雞的原始品種資源,是壹個有希望的兼用 雞種,但成熟期遲,在放牧半餵養的條件下,據195年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對個體記錄的統 計資料,約需8月齡開產,蛋重較輕,平均蛋重為49.8g。壹般年產蛋量為150~160個左右 ,群眾反映也希望能更多壹些。?為此,當時制定了期望能選育出適合長江下遊地區、農家放牧飼養的蛋肉兼用型新雞種的選 育目標。具體選種指標為:體質較強,年產蛋量為200個左右,蛋重為58g左右,成熟期為20 0d,成年公雞體重約3kg、母雞約2kg,皮膚白色。? 1951年、1952年兩次在產區選購較輕型、外觀鑒別產蛋性能較好的黑色狼山雞,作為原始素 材,為改進其性成熟遲、蛋重輕的缺點,並保存狼山雞原有的優良品質,決定以引入的成熟 早、體重較大、蛋較重、體型疏松、行動遲緩、覓食力差、不適合農家放牧飼養的澳洲黑公 雞作為另壹親本,進行了導入方式的育成雜交,即以第壹世代選擇早熟、體較重的優良澳洲 黑公雞作為父本,與經過個體觀察、生產性能優良個體母雞進行回交;第二世代選擇優良狼 山公雞與壹代雜種雞中的優良個體母雞進行回交;第三世代起選擇合乎預期選育目標的理想 個體自交,在以後的若幹世代,註意外貌鑒定、系譜選擇,並在童雞階段加強野外放牧,鍛 煉其體力,培育其覓食性能,至1958年基本定型。?
體型外貌
新狼山雞體型為兼用類型。背部平直,不象原來狼山雞的背凹。羽毛緊密程度介於 澳洲黑雞與黑色狼山雞之間,既不似澳洲黑那麽松,也不象狼山雞那麽緊湊。光腳,無毛腳 類型。全身羽毛黑色。單冠。眼的虹彩呈黃褐色。脛、腳部淺色呈藍灰色。新雞和換羽後的 羽毛發藍綠色光澤。以虹彩、腳脛部、羽毛色澤以及體型與原來的狼山雞有明顯區別。?
品種展望
新狼山雞是本世紀50年代培育出的適合於農家放牧飼養的兼用型雞種,具有較好的 生產性能,對青綠飼料特別愛好,肉質鮮、纖維細,在不同生長階段均宜於做各種名菜佳肴 ;仔公雞適合制作風雞;蛋殼深褐色,符合我國人民的需求,在六七十年代受農家歡迎。作 集約化飼養、與現代專門化商品雞種比較,當然有其不足之處,但可以作為合雜交中的壹個 素材來考慮應用。
愛與礙作文600 內容充實壹些愛與礙曾經,我看過這樣壹篇報導說:“有壹個醫生退休在家,準備去黃土高原植樹。
不過他種樹的方法很特別——他種樹總選那些土壤不太肥沃、幹燥的地方;每天非但不給樹澆水,還要每天用東西去抽打這些樹。
有壹次,經歷了壹場暴風雨之後,他的那些被整天磨煉的樹竟仍穩穩地紮根在土裏。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在西湖邊種著的柳樹,壹棵棵的樹被兩根木架所支撐著。
每天享受著環衛工人殷切細致周到的呵護。
微風壹過,他們就會搖來擺去,只要大風壹來他們就會東倒西歪。
只要臺風壹到,他們就會連根拔起。
看到樹壹旦被過度溺愛就會阻礙其正常的生長發展,他的根就不會向深處生長。
其實十年種樹,百年育人。
人和樹也是相通的,在生活中的我們必然會遇到挫折,就像樹遇到風雨雷電壹樣那麽的平常。
給予樹不恰當的愛,甚至溺愛.他就不會往土的深處紮根。
如果給予人的愛太多,他就不會往生命的深處紮根。
我們每每祈禱上帝給我們舒適、快樂、平安,可是我們的祈求少有如願,我們倒不如祈禱我們的根往深處伸展,這樣即使冷風吹,大雨淋,我們也不會散碎成壹片片。
生活本是艱難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只要我們的根往深處蔓延,我們就能從隱秘處獲取力量.舒適安逸我們都願意去接受,平安快樂我們都想擁有.但苦難和磨練都是必須的經歷!其實,逃避苦難去享受快樂是最大的不快樂!我想這也違背了愛意。
愛與礙本是相對的,如果愛壹個人,請不要給他太多的安逸與舒適,因為這些本無意義,應該為其祈禱生活之根深!
作文:白蒲法寶寺禪遊記600字園博園3、肉松·盆景(如派和通派)·文蛤 玩的地方1、如東洋口港5、狼山、火腿、如東黃海村的長沙海灘4、南通護城河濠河遊2南通特產·西亭脆餅·狼山雞·南通嵌桃麻糕·白蒲黃酒·石港乳腐 ·鳳尾魚罐頭 ·白蒲“三香齋”茶幹 ·海鮮珍品——文蛤·薄荷腦·藍印花布·南通風箏·南通刺繡·勾針衣·紮染·季德勝蛇藥片·王氏保赤丸·董糖·如臯蘿蔔·林梓潮糕·如臯肉松
說起家鄉,數千年的歷史,曾經如東的半個世紀就如書《日出黃南海》中所寫的那樣驚心動魄,浩瀚的南黃海,歷經桑海蒼田的變幻,孕育出美麗的扶海綠洲,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很多奇跡,用自己辛勤汗水苦苦耕耘。
當時光來到二十世紀上葉,如東大地蕓蕓萬千眾生,滄海間遍布辛酸和痛苦,國民 *** 欺壓百姓、橫行霸道、借機斂財,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我江海平原、民不聊生、生不如死,面對苦海無邊,人們仰天長嘆之際,中國 *** 猶如春雷響動,像黎明前的曙光,點燃了江海人民生存的希望,照亮了江海人民前進的方向,鬥土豪分土地,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打敗國民黨 *** ,把如東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救出,真正當家作主,過上了幸福生活,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勤勞的如東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壞境。
如東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
壹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長,季風明顯,溫和濕潤。
境內地勢平衍,林木繁茂,土地肥沃,田園蔥蘢。
全縣有農用地14。
33萬公頃,建設用地3。
13萬公頃,水域面積1。
70萬公頃。
境內水資源豐富,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量5億立方米,年引長江水5。
9億立方米。
境內地下水分布面廣,水量豐富,水質上乘。
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棉花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
如東曾3度突破皮棉總產百萬擔大關,在全省獨領 *** ,享譽全國,受到國務院表彰。
如東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瘦肉豬基地先進縣,全國山羊板皮出口先進縣。
如東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最大的文蛤和條斑紫菜生產和出口基地。
2007年,如東縣被評為全國海鮮之鄉。
近海內有各種淺水貝類50余種,其中被譽為“天下第壹鮮”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此外還有“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
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而以黃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鯔魚、鮸魚、刀魚、板魚、箭頭、河豚等最為知名。
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
被譽為“軟黃金”的鰻魚苗以及以海產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鰻、蝦米、文蛤幹(粉)、“醉八鮮”等則更是風靡海內外。
在如東綿長的海岸線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腳,海水水質在2。
7~3。
8波美度之間,壹立方米海水可產鹽27。
5公斤。
全縣1。
6萬畝鹽田,年產高品質原鹽3萬噸。
20世紀80年代,開辟“海上迪斯科”(灘塗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灘塗放風箏)兩個特色旅遊項目。
15萬~20萬噸級的洋口港,是江蘇境內優良的深水港資源。
如東是馳名中外的狼山雞故鄉,狼山雞被列為世界八大名雞之首,曾參與育成不少國際知名雞種奧品頓、澳洲黑等。
1872年,被引入英國,為國際標準雞種,世界家禽業的寶貴基因,入選世界優良雞種標準圖譜。
在野生動物中,有黃鼠狼、狗獾、水獺。
20世紀60年代,黃鼠狼皮出口名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狼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