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永嘉之亂是什麽意思

永嘉之亂是什麽意思

永嘉之亂,或稱永嘉之禍,是發生在中國西晉時代永嘉五年的壹場動亂事件。動亂由居於中原的外族人發動,外族軍隊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更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漢人政權治所被外族攻破後統治集團幾乎全滅的事件。及後西晉於316年滅亡。

背景西晉惠帝時,惠帝愚弱無力掌控國家,諸王大臣為爭奪權力而發生八王之亂,多年來的戰爭造成嚴重破壞,亦動搖了西晉朝廷的統治基礎。永興元年,匈奴貴族劉淵乘時起兵於並州離石,建國號為漢。當時的並州刺史司馬騰雖然試圖討伐,但都未能有效消滅他們,反而漢國壹直對外擴張,並州大部分土地及司州的河東郡、平陽郡都落入漢國控制;另外壹些在河北壹帶地方起兵對抗晉朝的勢力如石勒、王彌等都附於漢國,並得漢國授予官爵,這些都令漢國成為壹個嚴重威脅晉朝統治的軍事力量。

光熙元年,河間王司馬_被殺,以東海王司馬越為首的大軍迎惠帝自長安東歸洛陽,八王之亂終告結束,並由東海王越執掌朝廷。惠帝不久去世,司馬越在晉懷帝即位後繼續專權,但他未能集中力量討伐影響國內多處的反叛勢力,反因禦史中丞諸葛玫及吏部郎周穆支持前太子清河王司馬覃即位而先後將三人殺害。隨後司馬越為自領兗州而與交好的征東大將軍茍曦反目,又因猜疑而誅殺了王延、高韜等朝臣,大失眾望,亦令人心不安,晉懷帝亦不滿司馬越專權,於是聯結茍曦對抗他。司馬越面對此形勢,於是在永嘉四年以討伐石勒為由率領京師四萬軍隊及行臺出屯項縣,留部將何倫及李惲與東海王妃裴氏、世子司馬毗等留戍京師,遂令洛陽兵力薄弱,宮殿臺省都再無守衛,盜賊橫行,洛陽城中亦發生饑荒。鑒於洛陽的形勢,揚州刺史周馥及茍曦曾分別上議遷都壽春及倉垣,但都礙於司馬越集團的壓制而未能成事。

永嘉五年,茍曦上奏司馬越的罪行,懷帝亦下詔討伐司馬越,不久司馬越在憂懼之中於項縣去世。太尉王衍及襄陽王司馬範率軍護送靈柩歸東海封國安葬。大軍雖然沒有發布司馬越的死訊,但石勒所率騎兵還是在四月追至苦縣寧平城,擊敗將軍錢端,將這支晉朝中央軍隊及所俘行臺官員***十多萬人盡數殺害,晉廷遂再無力量抵抗外族政權。

經過司馬越死後,原留京的何倫、李惲聞訊即率領東海王妃及世子等眾人出奔,但不久亦為石勒所滅。洛陽城中饑荒嚴重,發生了人食人的事件,大部分官員亦已經逃跑了,晉懷帝此才決意東奔倉垣,命司徒傅祗準備船只,可是晉懷帝當時已無護衛可用,與數十個朝士壹起走至銅駝街就遭到盜賊劫掠,被逼撤還宮中。

劉淵在位期間已經數度派兵南侵,其子劉聰於永嘉四年繼位後繼續這個行動。永嘉五年年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二萬七千兵攻洛陽,兵至河南縣沿途已經十二度擊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余人。呼延晏接著攻下洛陽平昌門,縱火焚燒東陽門及城內府寺,並等待劉曜、石勒及王彌的增援部隊前來。六月,呼延晏以外援未至,帶著俘虜和掠奪戰利品離去,並將停靠在洛水用作出奔的船只焚毀。不久,王彌與劉曜先後攻至洛陽,王彌遂與呼延晏於六月丁酉日攻破宣陽門,直入南宮,攻進太極前殿,在皇宮中大肆搜掠。晉懷帝出華林園門,打算西出長安,但途中為漢國士兵所俘,留在洛陽的王公大臣和平民計有三萬多人被殺,宮中所藏被掠奪壹空,晉朝宗廟被焚毀,皇陵遭到挖掘破壞。當時王彌勸劉曜上請遷都洛陽,但劉曜認為洛陽四面受敵不可防守,於是將洛陽皇宮焚毀,俘晉懷帝與六顆玉璽,連同壹些晉臣北歸平陽。

結果永嘉之亂後,西晉於316年滅亡,瑯琊王司馬睿在士族王導等的支持下於317年建立了東晉。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遊,史稱衣冠南渡。這為東晉偏安壹隅作了預備,大量的僑州僑郡的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遊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壹步遷往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