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區健麗的成長經歷
毛區健麗的童年是在當時的英屬香港度過的。因為喜歡鄧麗君的歌曲,她學會了普通話。80年代初,在Frank Sinatra 的歌曲“New York, New York” (紐約,紐約)紅及全球的時候,紐約成了無數年輕人的夢中王國。“如果妳到了紐約,妳就征服了世界”。渴望“make the world” 的夢想,把少女時代的毛區健麗召喚到了紐約。初到紐約,她選擇了在城市大學讀書。象牙塔沒有關住那顆已經放飛的心。潛心完成學業的同時,她還在“最會做生意的猶太人”公司裏打工。毛區健麗每周工作近40個小時,每小時只掙區區幾塊錢。她可以不必打工,即使需要,她也可以選擇收入相對豐厚的唐人街。然而,在壹個以猶太人為主流的國家,為了能真正了解美國,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她選擇了辛苦。
1983年,毛區健麗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獲得了會計學學士及稅務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順利進入門檻極高的安達信(Arthur Andersen)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成為安達信公司歷史上第壹位有中英雙語和中西雙文化背景的高級雇員。上世紀80年代,美國掀起了壹股企業並購的熱潮,安達信公司為此忙得不亦樂乎,而年輕的毛區健麗則更是如魚得水。她先後參與並執行了包括摩根斯坦利、貝塔斯曼等歐洲、拉美壹系列大銀行和媒體在美國的收購與兼並,業務水平迅速提升,並成為公司骨幹和安達信大中華區業務的負責人。
1987年,毛區健麗幫助華晨金杯汽車在美國成功上市;1989年,她參與了臺灣對美國壹個價值6億美元的能源項目的收購,並為此項目組成貸款銀團,得以結識壹大批臺灣銀行,並成為其財務顧問。至此,她真正進入了“國語世界”:除了深諳美國的法律法規,她開始了解更多的中國政策與遊戲規則。從此,在世界各大銀行雲集的紐約世貿大廈裏,多了壹位經常奔波其間的亞裔小姑娘,格外引人註目。
到了90年代初,毛區健麗已成為中國大陸及港臺在美國開設的銀行和各大財團的長期顧問。美國的銀行監管制度極為嚴厲,投資銀行和基金運作都在聯邦和州證券法的約束下,對任何違規操作的懲罰均非常嚴厲。這種經歷鍛煉了毛區健麗在財務問題和項目運作上的嚴謹作風。
半生在美國的打拼,令毛區健麗感觸最深的是,海外華人是壹家。她以前在香港的時候,對中國大陸了解甚少;但到了美國,便覺得黃皮膚黑眼睛的人格外親熱。上世紀80年代,很少有外國人來中國,更談不上了解中國。偶爾有海外媒體報道中國,也是宣傳些負面的東西。毛區健麗相信那些報道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作為炎黃子孫,在毛區健麗的身上,壹種使命感油然而生。
1992年,毛區健麗離開安達信,並在美國紐約、加州和日本東京同時創立會計師事務所。同壹年,她逆流而上,開始把美國資金引向中國市場,並結識了壹大批有遠見卓識的中國企業家。中西兩種文化的熏陶和早年良好的教育,使毛區健麗對中美兩國的生意場都有很強的理解力和控制力。盡管在當時開放程度不高的中國她面臨著重重困難,但頑強的意誌和對國人的信心,使她不斷地思考、不斷地開拓而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