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論的體系構成
依附論沒有壹種理論流派能取得統壹的、占主導地位的“***識”地位,即它缺乏統壹性。甚至有的學者提出依附論是不是已經“死亡”的問題。面對眾多的理論學說,依附論是成為壹個整體的和相互聯系的,並不是壹種簡單的各種理論的堆積。 壹定的理論是與其相應的理論假設相聯系在壹起,“國際關系的任何壹項科學研究都是在壹定的理論或方法論支配下 進行的……事實上,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得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了解依附論,也是為了更好地對依附論進行評判,有必要對其理論前提進行合理的推斷與論證。
1.不發達和依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
“外圍”國家的發展問題是依附論所要解決的中心議題。不 論是哪壹學說都有壹個基本的研究出發點,就是不發達與依附的形成與發展是在於“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及其形成的國際分工格局、國際交換體系和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8]。對於如何改變這種不平等的發達或依附狀況,大多數依附論學者傾向於走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應該說是反對實行壹種全盤西化的政策。究其 實質,這是壹種結構主義的分析手法。
2.思想淵源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或者說是具有相關性。
這是因為它是建立 在中心國家對外圍國家的剝削的概念之上的。從壹種基本的理論價值傾向來說,依附論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壹些基本的分析問題的方法,盡 管他們都不是完全贊同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壹些基本判斷。如從方法論特征上講,依附論“***同點在於都采用總體分析方法、歷史—結構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盡管在運用這些方法上存在著分歧。另壹方面,所有的依附論理論對於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的新古典主義中的現代化理論都是持批判和否定的態度。
3.關於依附的定義
對於依附論來說,其首先要解決壹個概念上的界定問題,即依附的定義。對於依附的概念,壹般而言,普遍接受的是多斯桑托斯關於依附的定義:
所謂依附,人們指的是某些國家的經濟受到它們所依從的壹些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擴大的影響。當有些國家(主導國)能夠擴展和自我發展,而另壹些國家(依附國)只是這種經濟擴展的壹種反映,而這種擴展對依附國的發展或產生積極的影響,或產生消極的影響,這時兩種或兩種以上經濟形式之間以及這些國家和世界貿易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就采取了依附的形式。
從這壹概念出發,依附論探討了不同的國家(主要為中心與外圍國家)在依附中 的不同的結果。如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更多的是從這種不平等的依附關系中獲得發展和優勢;而對於不發達國家而言,則情況相反,即依附的存在是外圍國家不發達的根源或壹個主要的因素之壹。即使是從這種相互依存中獲得好處也只是發達國家對外資本輸出的結果,或者說,不發達國家應充分利用這些外部條件,實現自身的發展。“簡而言之,全球性相互依存關系愈發展,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以來就愈加深。”
正如美國學者羅伯特·吉爾平所言,依附論是將馬克思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參合在壹起,是對二者的有機結合。依附論從思想方法和理論淵源上吸取了馬克思主義的手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的分析,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壹部分。同時,依附論又是壹種經濟民族主義的體現。對於依附論而 言,本國民族經濟的發展是放在第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