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薈團“離場”
日前,有消息顯示,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全國城市的所有業務均已關停,公司進入善後階段,包括清算供應商貨款以及結算員工工資等事項。而針對相關傳聞,十薈團官方並沒有進壹步的回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十薈團已經無以為繼的現狀。
作為社區團購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平臺之壹,十薈團的興衰似乎又是互聯網新興領域“萬骨枯”中的代表,而“倒下”的十薈團,對於社區團購行業又預示著怎樣的變化呢?
社區團購急先鋒倒了
“短期內,在部分效率較低的業務區域,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去年8月,十薈團創始人陳郢曾在內部信中透露,十薈團在國內多個城市圈展開了裁員、撤城動作,陸續將多地業務關停。
資料顯示,十薈團成立於2018年6月,以生鮮水果起家,隨後拓展至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等多個領域。其間,十薈團相繼並購妳我您、好集樂、鄰裏說等社區團購平臺。2018年至今,十薈團先後獲得8輪合計超過19億美元的融資,而最新壹輪的融資則在2021年3月,十薈團拿下阿裏巴巴等領投的7.5億美元融資,但是這僅僅讓十薈團“活多了”12個月。
如今連APP都打不開的十薈團曾經也有高光時刻。在2021年1月,十薈團峰值日單量曾達到1500萬單,處於行業第二梯隊。而為了在社區團購這個“百團大戰”中搶占市場,十薈團更是瘋狂燒錢,以平臺補貼的方式來獲客。但是這種“燒錢”的方式很快就被監管機構作出了處理。資料顯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2021年3月曾就刷單亂象等對包括十薈團在內的5家社區團購企業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十薈團被處以150萬元頂格處罰;同年5月,十薈團再次因“低於進貨成本價格銷售商品的低價傾銷行為”及“利用欺騙性的語言、文字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進行交易”,被處以150萬元的頂格罰款,江蘇區域停業整頓3日。
“當十薈團通過‘燒錢’的方式來進行擴張,就無疑是賭上了性命。”在業內人士看來,十薈團是中國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壹個縮影。網經社電商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認為,十薈團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平臺缺乏“造血”能力,無法再運營下去也在意料之中。
社區團購潮水退去
“從社區團購平臺同程生活倒閉開始,似乎引發了‘多米諾效應’,食享會接著倒閉,十薈團如今也活不下去,興盛優選也是備受壓力,甚至連橙心優選也在不斷收縮。”莫岱青認為,眾多曾經的“玩家”離場,也代表著社區團購的野蠻生長時期已經過去,而互聯網行業的“剩者為王”定律也開始在社區團購領域體現出來。
目前在社區團購領域,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和阿裏旗下的淘菜菜成為僅存的“實力玩家”。
“社區團購作為社群零售,是壹種新的零售形式,這種零售形式想單獨做成壹種模式是非常艱難的。它最好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和到店或者和到家零售做融合,也就是說,到店零售再加社群零售這種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單獨做社群零售、社區團購是非常艱難的,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建立供應鏈的體系很難,很難形成壹種吸引顧客、留住顧客的商品體系,這套體系建立不起來,這套模式的價值就是不存在的,而相對於創業者的“白手起家”,巨頭們成熟的供應鏈和商品體系,無疑在社區團購行業中占據了巨大的優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也表示,目前來看社區團購屬於附屬業態模式,需要依托成熟的業態(如電商、超市、便利店等)進行發展。“社區團購模式將會依托成熟的業態繼續長期存在。”
“正如網約車行業壹樣,當競爭者都退去,巨頭們也就不用再補貼打價格戰了,也可以讓商業模式回歸正常,這樣行業才能迎來 健康 的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社區團購眾多攪局者“離場”後,因競爭而造成的“燒錢”現狀有望得到改善,行業也迎來 健康 發展的機遇。莫岱青認為,在競爭壓力減少的背景下,未來社區團購平臺可以自身流量優勢,進行更多技術創新,在產品服務方面提升自己,讓社區團購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