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和湘繡、蜀繡、蘇繡不同,苗族刺繡的起源和特點是什麽呢?
苗族刺繡花色紋案對比鮮明,造型誇張,富有民俗特點。苗族刺繡的繡法上以”疊繡“”破線繡“出名。破線繡是指將絲絨破成六到十根進行刺繡,每壹根細如發絲,能夠用這麽細的絨線刺繡其技法精度可想而知。非手工是不可實現秀出的。苗族刺繡產品如綢緞般絲滑光亮,工藝刺繡時間也會更長,繡出的產品精細,非常珍貴。苗繡的圖案有植物、花卉、蝴蝶、魚、花鳥、花瓶、水果等,每壹幅圖案都有深刻的意義,這些圖案和生活息息相關,它每壹幅圖案都是描述的苗族人民平時的生活畫面,或者是節慶的場景圖案,畫面生動。
湘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湘繡繡制以日用品為主。湘繡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的效果,壹般采用套針、齊針等技法刺繡。繡品大部分為插屏、掛屏心,圖案以竹、石、花鳥為多,著色富於層次。
蜀繡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運用獨特的技藝繡制被面、枕套、衣物、鞋等日用品及畫屏。繡品針法有上百種。繡品的針法相對嚴謹,針腳平齊,色彩明快,圖案上有花草蟲魚,人物山河,相對題材廣泛。
蘇繡的繡工細密絲理圓轉繡面平服配色采用的是寒暉對比的退,暈法,色彩純凈雅潔。針法上有40多種,主要以真真重疊不露針眼的套裝和線條排列均起層層銜接的槍針為主,創造出光線明暗強烈,富有立體感的風格。
湘西苗繡源於古代濮人的雕題紋身。苗族的刺繡起源於大汶口文化時期或更早的河姆渡和半坡母系氏族時期,濮人後裔南蠻發明了桑蠶之術,蠻氏苴人織出了苴布”卡綈“,雕題紋身便成了描在布上的藝術。後來隨著時代發展演變為繡花。到周代有了鐵針後,繡花技藝得到飛速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蠻繡,隨著苗族的歷史地位確定後,它被稱為苗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