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陶藝的介紹
陶藝已經運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麽,對於生活陶藝,妳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為大家整理的生活陶藝的介紹,希望能幫到妳。
生活陶藝概念的來源
現代意義上的?生活陶藝?是在我國7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的,它是民藝運動的結果,由傳統陶藝發展而來,伴隨著現代陶藝的發展而產生的。目前,我國對於?生活陶藝?這壹概念的理解尚未形成確切的、統壹的看法,普遍認為是通過手工制作的日用陶瓷器皿,同時也有人提出不僅包括器皿,還應包括居室內所使用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陶瓷裝飾品或實用器物。因此,我們可以把生活陶藝概括為用於美化人們生活同時具有壹定使用價值的陶瓷藝術品。
實際上,在我國的傳統制瓷業中,生活陶藝壹直是默默存在的,只是這壹概念的提出則是在?陶藝?壹詞出現之後。所以我們在研究生活陶藝之前,必須要先弄清?陶藝?這壹概念的來源。
在現有的陶瓷文獻資料中,學術界普遍認為日本和美國是現代陶藝的發祥地。?陶藝?壹詞最初是否來源於日本還有待考證,但在日本辭書中的出現的確要早於我國,它的解釋是陶瓷工藝、陶瓷藝術的省略語,是對陶瓷器物美術價值的評價。在日本,?陶藝?壹詞的正式出現是在1932年日本陶藝協會的成立。日本陶藝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對近代工業陶瓷制品的反叛以及對傳統手工藝的頌揚,強調陶瓷制品的民俗趣味和古典情趣,從而體現匠心和人性。在日本陶藝協會成立後不久即1948年,八木壹夫創立了?走泥社?,並提出:?陶瓷從產生之日起就背負著壹個制約。我們要從中解放出來,陶藝要象繪畫與雕刻壹樣去創造,首先要忠實於自己的內心。?他的代表作《薩姆薩氏的散步》壹直被視為沖破傳統陶瓷枷鎖束縛的經典之舉,是現代陶藝在日本誕生的標誌(如圖1)。自此,日本陶藝出現了兩極分化,壹邊是觀念性的前衛陶藝,另壹邊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傳統陶藝。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陶藝壹直是以觀念性的前衛形式和器物性的傳統形式得到廣泛傳播。這裏所說的器物性傳統形式陶藝就可以視作生活陶藝。[1]
美國最初的?陶藝?這壹概念與日本不甚相同,不僅包括器物類的,還包括雕塑類的,而器物類的又可細分為量產陶器和藝術陶器。所謂量產陶器是指通過手工批量生產的實用性陶瓷器皿。通常這壹行業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作坊主本身精通於陶瓷手工藝,並雇用壹些助手從事生產,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這類陶瓷作品的特點是造型和裝飾簡潔、成型方便、利於批量生產,銷售主要是通過工藝品展銷的方式,可以視為傳統手工陶藝的壹種延伸。藝術陶器則是指陶藝家以自己的主觀意願為主來進行創作的壹種陶瓷藝術品,通常是不重復出現的。此類作品仍以日用器皿作為創作題材,但目的不是為了實用,更多是為了藝術性的純欣賞。因此,大多數創作者所關心的問題並不是作品的實用價值,而是作品最終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
通過對日、美?陶藝?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陶藝壹詞其本身就含有生活陶藝的部分,只不過是在後來的概念細化中,出現了壹些定語,才逐漸形成了諸如現代陶藝、傳統陶藝、生活陶藝等類別。並且,生活陶藝包含於現代陶藝和傳統陶藝概念之中。以上所談到的壹些傳統陶藝或現代陶藝――兼具實用和欣賞的功能,是?美?與?用?、?藝術?和?生活?的交融,我們都可以將其歸入生活陶藝的範疇。
生活陶藝的內涵
生活陶藝在功能上屬於日用陶瓷的範疇,與批量生產的機械陶瓷產品互為補充,兩者兼具?賞?與?用?的特征,但生產方式有所不同,前者也更加註重個性的追求和審美的取向。從生活陶藝的發展歷程上來看,它既可以是傳統性的也可以是現代性的。當陶瓷藝術尚未從傳統陶瓷生產中分離出來時,生活陶藝壹直被掩埋在實用陶瓷的生產中,伴隨著傳統制瓷文化的傳承而得以保留。自從現代陶瓷藝術從實用性陶瓷中分離出來之後,伴隨著藝術家群體的加入,才賦予了生活陶藝新的生命。
與傳統陶藝相比,現代生活陶藝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有所變化或發生轉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設計者和制作者的變化。傳統陶藝的設計和制作者多為手工藝人或普通陶工,他們技術精湛,但思想過於保守。而現代生活陶藝的設計和制作者則多為壹些陶藝家和陶?愛好者,他們並不滿足於技術層面的創作,在對待陶瓷材料的態度上更多的是發掘其自身的天然之美。第二,作品風格的變化。傳統陶藝在設計和制作上壹貫秉承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宗旨,以繼承傳統為主,變化不大。而現代生活陶藝在設計和制作上更加自由,加入了藝術家的個性特征,使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第三,使用對象和使用方式的變化。?傳統手工制瓷是以生產為主,以滿足人們實用需要為目的而存在的;現代生活陶藝則不同,由於大工業時代的實用功能產品的創造由機械和工業設計所承擔下來,現代生活陶藝成為機械制瓷的工業產品的補充。?因此,傳統陶藝主要是作為日用生活器皿,所承擔的是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而現代生活陶藝在具有實用性的同時,更多的是為了滿足使用者在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活陶藝只是文化人的消費,它體現的是壹種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