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叫板特斯拉Model S 復仇者之車Lucid Air Dream量產版車型發布

叫板特斯拉Model S 復仇者之車Lucid Air Dream量產版車型發布

特斯拉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他招致大量競爭者,不過真正能對他們形成威脅的對手並不太多,最近又壹個新品牌Lucid帶來了旗下全新的產品,欲對特斯拉構成威脅,而他們之前還有著壹段隱藏的淵源。

品牌介紹?Lucid來自哪裏為何與特斯拉反目成仇

Lucid品牌的創立初衷就是為了叫板特斯拉,兩家企業也有著壹定淵源。在馬斯克加入特斯拉並成為董事長之後,由於對此前管理團隊的不滿導致擁有最高決策權且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馬斯克,“第壹把火”便燒掉了此前董事會成員兼電池研發負責人的謝家鵬(Benard?Tse)。?

2007年謝家鵬創立了Atieva公司,主要致力於電動車三電系統的研發。同年,特斯拉最初團隊成員兼CEO馬丁·艾伯哈德也被馬斯克踢出了團隊,隨後加盟Atieva擔任技術顧問。?

2012年丹尼斯·格蕾與彼得·羅林森分別加盟Atieva,前者在通用汽車擔任多年Volt項目主管,而後者則是蓮花汽車與捷豹汽車多年的首席工程師,後來還在特斯拉負責?Model?S的工程設計。

2016年Atieva更名Lucid?Motors,在此前多年的研發與團隊建設,有了成熟的技術保障與團隊後正式進入新能源車制造領域。不過這家企業的發展並不是順風順水,原本2018年他們就計劃發布並量產第壹款產品,不過由於技術與資金問題計劃被迫延期。

好在經歷低谷的Lucid公司最終獲得了沙特相關財富基金的10億美元投資,才讓他們順利渡過難關,隨後2019年開始不斷曝光自己的產品序列,包括轎車與SUV車型,並且在亞利桑那州開始建立工廠。而當時沙特財團的投資本來是為特斯拉準備的,不過因為馬斯克想把特斯拉私有化的消息提前曝光,因此Lucid公司獲得了這筆不菲的資金。

產品簡介?主打車型-純電動轎車Lucid?Air

外觀部分,新車采用了十分未來化的外部設計,整體造型簡潔,線條雖談不上犀利,但采用了更多圓潤感為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做出很大貢獻。?

車輛整體的造型采用前後均比較短巧,而中央座艙部分很長的設計,也就從側面說明車輛的軸距很長,這也會讓車輛內部空間有所保障。同時車輛的高度較低,支撐柱設計也比較流暢。?

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十分出色,擁有0.21cd的風阻系數,這要比車輛的直接競爭對手特斯拉Model?S來的更加優秀。此外車輛還可根據客戶是選擇個性化還是長續航來裝備19或21英寸輪圈。?

進入車內,車輛充分展現了未來感十足的內部設計,屏幕雖然在尺寸方面不算太誇張,但是所用材質與顯示保持高水準。車輛還帶有十分智能化的語音操作、人臉識別等先進科技。

車內除了貫穿式中控屏幕,下方空調控制區也采用壹塊縱置液晶顯示屏,車內的屏幕均能夠達到5K顯示清晰度,並且還將擁有全車OTA升級等智能化應用加持。

Lucid汽車的平臺命名為Space?Concept太空艙概念,這樣的設計理念充分在車內得到印證與應用,車內用壹塊巨型天幕作為車頂中央帶有支撐鋼梁提升抗扭剛性,除此之外這塊巨型天幕從車頭貫穿至車尾。

內部空間方面,即便是車頭與車尾都比較短巧,但是也擁有出色的行李容積,總容積可達739升,作為對比,全新梅賽德斯-奔馳S級的行李總容積僅為529升。

三電系統與自動駕駛科技

作為壹款新能源車,車輛的三電系統毫無疑問是車輛的核心部分,想要與目前市場中無論是性能還是口碑都保持在頭部的特斯拉競爭,Lucid壹定要有著壹定的底氣,而他們的底氣便是來自於出色的三電系統。

Lucid汽車的電池技術大量采用FE電動方程式賽車的理念與技術,這也使得車輛在能源管理方面包括能量釋放、能量轉換、能量回收等反面有著獨到之處,並沒有壹味地通過增減電池容積或者改變電機輸出來得到出色的續航與性能,而是通過對電池技術以及能源管理方面來達到更長的續航與更佳的性能釋放。

Lucid?Air長續航版車型將采用113kWh電池組,將擁有行業內領先的效率,根據官方公布數據,采用這款電池組的車輛滿電EPA續航裏程可達517英裏約合832公裏。

除了出色的能量管理以及性能之外,對於新能源車大家關心的壹點還有自動駕駛技術或者說是輔助駕駛技術。Lucid汽車在這方面也擁有級別領先的研發成果與技術。

車輛采用高效激光雷達作為核心,輔以普通毫米波雷達、探頭等設備來實現道路識別、人員、物體識別等。全車***有多處攝像頭、雷達與感應裝置。不過Lucid表明,自動駕駛並不是他們最終的研發領域,而從公布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保守,據了解擁有如此高科技以及如此眾多雷達攝像頭等系統的車輛,僅在原始狀態下達到L2級自動駕駛。

總結

其實對於這樣壹款車來說,他們對於自動駕駛領域的保守還是值得贊許的,因為這是壹種很負責任的表現。

此外車輛將於2021-2022年全面投入市場,先期肯定會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地區,隨後有可能進入到全球市場,包括中國,我們敬請期待,對於新車的更多報道我們也將隨時關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