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是誰創的?
詠春拳的起源和創始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沒有壹個統壹的說法,具體如下:
1,說法壹: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壹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
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壹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壹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著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2,說法二:與清廷“火燒少林寺”有關。當時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復明”遭到圍剿。少林古剎也被官兵壹把火燒成廢墟,只有5個絕頂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來,其中壹個是五枚師太。她在南少林鶴拳的基礎上創立了壹套更重技巧的拳術,並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嚴詠春進壹步發展了這種拳術,後稱“詠春拳”。
3,說法三:福建泉州嚴詠春觀蛇鶴相鬥有悟,融合永春壹帶拳術和少林搏擊技法而自創。
4,說法四:五枚創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
5,說法五:詠春拳的創編與五枚師太或嚴詠春均無關系,更沒有什麽蛇鶴相爭,而詠春拳的前身應為詠春拳,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壹種鬥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壹塵庵主所創。
6,說法六: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壹度藏匿於粵劇紅船中當夥夫。
後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尤精,被人譽為“永春三娘”。後三娘將武功傳於紅船中人黃華寶、梁二娣等人,黃、梁又傳佛山梁贊,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發揚光大。
百度百科-詠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