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是什麽?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是什麽?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使用IP的設備A------------------------三層交換機------------------------使用IP的設備B。

比如A要給B發送數據,已知目的IP,那麽A就用子網掩碼取得網絡地址,判斷目的IP是否與自己在同壹網段。

如果在同壹網段,但?不知道轉發數據所需的MAC地址,A就發送壹個ARP請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裝數據包並發送給交換機,交換機起用二層交換模塊,查找MAC地址表,將數據包轉發到相應的端口。

如果目的IP地址顯示不是同壹網段的,那麽A要實現和B的通訊,在流緩存條目中沒有對應MAC地址條目,就將第壹個正常數據包發送向壹個缺省網關,這個缺省網關壹般在操作系統中已經設好,對應第三層路由模塊。

所以可見對於不是同壹子網的數據,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網關的MAC地址;然後就由三層模塊接收到此數據包,查詢路由表以確定到達B的路由,將構造壹個新的幀頭,其中以缺省網關的MAC地址為源MAC地址,以主機B的MAC地址為目的MAC地址。

通過壹定的識別觸發機制,確立主機A與B的MAC地址及轉發端口的對應關系,並記錄進流緩存條目表,以後的A到B的數據,就直接交由二層交換模塊完成。這就通常所說的壹次路由多次轉發。

表面上看,第三層交換機是第二層交換器與路由器的合二而壹,然而這種結合並非簡單的物理結合,而是各取所長的邏輯結合。

其重要表現是,當某壹信息源的第壹個數據流進行第三層交換後,其中的路由系統將會產生壹個MAC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表,並將該表存儲起來,當同壹信息源的後續數據流再次進入交換環境時,交換機將根據第壹次產生並保存的地址映射表,直接從第二層由源地址傳輸到目的地址,不再經過第三路由系統處理。

從而消除了路由選擇時造成的網絡延遲,提高了數據包的轉發效率,解決了網間傳輸信息時路由產生的速率瓶頸。所以說,第三層交換機既可完成第二層交換機的端口交換功能,又可完成部分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即第三層交換機的交換機方案,實際上是壹個能夠支持多層次動態集成的解決方案,雖然這種多層次動態集成功能在某些程度上也能由傳統路由器和第二層交換機搭載完成,但這種搭載方案與采用三層交換機相比。

不僅需要更多的設備配置、占用更大的空間、設計更多的布線和花費更高的成本,而且數據傳輸性能也要差得多,因為在海量數據傳輸中,搭載方案中的路由器無法克服路由傳輸速率瓶頸。

顯然,第二層交換機和第三層交換機都是基於端口地址的端到端的交換過程,雖然這種基於MAC地址和IP地址的交換機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各節點之間的數據傳輸率,但卻無法根據端口主機的應用需求來自主確定或動態限制端口的交換過程和數據流量,即缺乏第四層智能應用交換需求。

第四層交換機不僅可以完成端到端交換,還能根據端口主機的應用特點,確定或限制它的交換流量。簡單地說,第四層交換機是基於傳輸層數據包的交換過程的,是壹類基於TCP/IP協議?應用層的用戶應用交換需求的新型局域網交換機。

第四層交換機支持TCP/UDP第四層以下的所有協議,可識別至少80個字節的數據包包頭長度,可根據TCP/UDP端口號來區分數據包的應用類型,從而實現應用層的訪問控制和服務質量保證。

所以,與其說第四層交換機是硬件網絡設備,還不如說它是軟件?網絡管理系統。也就是說,第四層交換機是壹類以軟件技術為主,以硬件技術為輔的網絡管理交換設備。

最後值得指出的是,某些人在不同程度上還存在壹些模糊概念,認為所謂第四層交換機實際上就是在第三層交換機上增加了具有通過辨別第四層協議端口的能力,僅在第三層交換機上增加了壹些增值軟件罷了。

因而並非工作在傳輸層,而是仍然在第三層上進行交換操作,只不過是對第三層交換更加敏感而已,從根本上否定第四層交換的關鍵技術與作用。

我們知道,數據包的第二層IEEE802.1P字段或第三層IPToS字段可以用於區分數據包本身的優先級,我們說第四層交換機基於第四層數據包交換。

這是說它可以根據第四層TCP/UDP端口號來分析數據包應用類型,即第四層交換機不僅完全具備第三層交換機的所有交換功能和性能,還能支持第三層交換機不可能擁有的網絡流量和服務質量控制的智能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