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與歐體書法
顏體寬博宏偉、沈雄樸茂;歐體法度森嚴,寓動於靜,寓險於平;柳體瘦硬堅挺,骨力洞達;趙體華貴典雅,俊秀婉麗。四家各有所長,但是作為初學模板也存在許多難點。顏體多筋,棉裏藏針,柔中寓剛。歐體書風含蓄,法度嚴謹。歐、顏二家比較難學,入門階段不容易把握要領。柳體程序化傾向明顯,入帖容易出帖難。趙體流暢秀美是其長,也存在缺乏遲重的弱點,學不好容易走向流俗油滑,雖有益於應用,從向藝術方面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後學為好。
柳公權
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壹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壹個低級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壹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有壹絲不茍,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壹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壹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壹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棱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壹***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壹,較後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2、《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壹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鐘(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3、《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陜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壹。
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壹居士。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貧,他的母親以荻畫地,教他寫字。多誦古人篇章,為詩文,“下筆出人意表”。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歐陽修寫信斥責司諫高若訥不主持正義,被降知夷陵縣。康定元年(1040)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慶歷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誥。五年,杜衍、範促淹、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被排擠出朝,歐陽修上疏為他們分辯,因被貶知滁州,後又改知揚州、潁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和宋祁等壹同編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太子少師。神宗熙寧五年(1072)卒於家,謚文忠。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範促淹等***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裏,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並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壹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俞文集,出仕後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提出要使“文”有光輝,“學者當師經”,師經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韓愈的某些偏頗。在對“道”的解釋上,他把現實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體內容,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在對待“道”與“文”的關系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於“道”,但並非“有德者必有言”。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壹。這是歐陽修對創作的基本論點。他的主張得到了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熱烈贊同。後來,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時,又鼓勵考生寫作質樸曉暢的古文,凡內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壹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並不亦步亦趨。他的散文深入汪出,既精煉又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壹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上高司諫書》、《朋黨論》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系當時政治鬥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壹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悼亡憶舊、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以文為詩”。通俗流暢。古體詩有的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壹部分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例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中,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而百姓“釜無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現象。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勸統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秩序。另外壹些詩,多是抒發詩人的生活感受,如《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寫出了對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歐陽修不僅善於作詩,且時有新見,後人集錄成書,稱為《六壹詩話》。今人郭紹虞說:“詩話之稱,固始於歐陽修,即詩話之體,亦可謂創自歐陽氏矣。”(《宋詩話考》)歐陽修的詩話,改變了以前的論詩這作或重在呂評、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並蓄,細加抽繹。他在評論詩的時候,雖然不廢雕琢,但主張歸於自然。他特別稱許梅堯臣“意新語工”之說,正是為宋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占了壹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寫的多是男女愛戀、離情別緒壹類的題材。但格調較高,技巧嫻熟,不乏藝術珍品。例如為人們所稱道的《踏莎行》,末尾兩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從思婦眼中寫征人,情意深遠,含蓄蘊藉,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覺。又如《朝中措》開頭兩句:“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由於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
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壹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千載傳誦。
歐陽修壹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有獨到見解,金石學有開辟之功,史學成就尤偉。他的獨生子歐陽發等曾作了壹個統計,所著將近二十種,僅《四庫全書》收錄或存目就有十三種。以現行《歐陽文忠公文集》和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的《文忠集》壹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為較全。
顏真卿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瑯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壹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世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壹。
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壹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範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而他壹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沈著,剛毅。
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兵連禍結,舊有的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新典範,正是重建新秩序的壹種心經呈理反映。但是,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是有距離的,因此唐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古典的典範終於讓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格和筆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後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壹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後世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詩另壹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莊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楷書,岑勛撰文,徐浩題額。字體勻稱,豐腴。唐玄宗天寶十壹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陜西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