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豆莢螟是什麽原因造成的?該如何防治呢?
豆莢螟的成蟲晝伏夜出,趨光性弱,可作短距離飛翔。豇豆結莢前多產卵於幼嫩葉柄、花柄、嫩芽和嫩葉背面,結莢後多產在豆莢上。幼蟲孵化後在豆莢上結壹白色薄絲繭,壹只成蟲可產50~200粒,壹般每個豆莢上產卵3粒右右,剛孵出的幼蟲,經過2小時左右作囊藏身,光露出頭來。經過1~2小時的蛀食,就可咬穿豆莢鉆進莢內。
豆莢螟發生較嚴重的地區,避免豆科類作物連茬,豇豆種植時盡量選擇遠離豆科類作物的地塊,種植過豆科作物的地塊與水稻或者玉米輪作,通過輪作減少豆莢螟蟲源。由於豆莢螟屬於蛀蟲性害蟲,所以必須掌握在③齡以前幼蟲期,進行藥劑防治。壹般在豇豆開花、結莢期間危害最大,所以應及時噴藥。壹般發現蟲蛾增多後2-3天為卵孵化期,此時用藥效果最好,壹般可選用甲維鹽加高效氟氯氰菊酯丶銳勁特、溴氰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應連同花、蕾、莢果等在內。
要及時對菜豆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可用4.3%高氯·甲維鹽乳油2500倍液,加上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防治豆莢螟和銹病。應用植物激素可以能防止落花落莢,增加菜豆的結莢率,壹般是用對苯氧乙酸噴灑花序或者用赤黴素(九二0)噴蔓的頂端。
如果菜豆生產期間降雨多,濕度大,高溫高濕花藥不能破裂散出,或雌蕊柱頭受雨淋而不能受精,或土壤水分過 多,根缺釭,使莖葉黃化,都會造成大量落花。防治豆莢螟,從現蕾開始時及時噴灑藥劑,可用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噴霧;銹病可用15%粉銹寧1500倍液防治;葉斑病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