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工作實際,論述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意義和有效途徑
十六大以來,我國政府效能建設在各地廣泛開展,並已取得壹定的成效,但我們也看到,各級政府行政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如何切實加強對政府效能建設的領導,深入研究和探討政府效能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理論界的壹項重要課題。本文擬從當前政府行政運行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著重探討政府效能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政府效能建設途徑之壹:引入企業科學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我國政府機構長期來壹直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造成這方面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長 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造成權力過於集中,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例 如,由於組織機構不合理、機構重疊,從而使得各部門職責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於行 政法規不健全,任意增加編制,從而造成機構龐大、臃腫、人浮於事。針對這種現象,效能建設首先應在政府管理體系中引入企業科學管理理念和方法,將效率放在首要位置。其具體方法主要有:?
(1)引入企業扁平式組織結構模式,充分發揮基層行政機構和行政官員的作用。我國政府機構由高層、中層、基層組織構成,基層行政機關和人員是政府組織與社會公眾直接接觸最多的部分,他們的行為與活動直接影響政府形象、政府威信以及公眾對政府的評價。但在傳統政府組織中,基層行政機關及其人員及其人員僅被當作領導的服從者和決策的執行者,他們受到政府組織高層嚴格的層級節制,沒有靈活處置的執行權,更沒有因地制宜的決策權;加上行政層次過多,機構重疊,多頭領導,交叉指揮,造成基層行政組織和人員工作被動而顯得缺乏活力、行動遲緩,難以獲得較高的行政效率和良好的社會評價。因此,政府機構改革應借鑒企業扁平式組織管理模式,采用盡可能少的層級平板式政府組織層次,對傳統政府組織的層級關系進行大幅度調整,減少政府組織層次,縮小行政高層與基層的溝通距離,下放權力於基層行政機關與人員,以達到開發基層人力資源、調動基層人員工作積極性和重塑政府形象的目的。?
(2)借鑒企業科學、合理的用人用工激勵機制,多方面調動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政府機關應實行聘用合同制,在合同中規定需要達到的績效,以此來對行政官僚加以控制。在分配形式上,廢除固定工資制度,采取績效同工資獎金掛鉤的靈活付酬模式,以激勵行政官員多、快、好、省地完成行政事務。政府機構的人事管理改革的目標是要形成客觀、公正、公平和能力競爭的人才選拔錄用機制、績效管理和評估機制、獎懲機制和公***責任機制,以增強政府官員的進取和創新精神。?
政府效能建設途徑之二:借鑒現代企業靈活組織模式設計政府公***管理創新載體。?
市場化改造的深化要求“政府及其機構要有能力根據環境變化制訂相應政策,而不是用固定的方式回應新的挑戰”。(1)(P87)只有靈活有彈性的組織結構才可能適應迅速變化的外部世界。?
我國傳統的政府內部組織機構具有常設性和穩定性的特點,這種特點的最大缺陷是運轉失靈。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嚴格的官僚等級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現代社會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已不是哪壹個部門所能單獨解決的,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壹般都存在於組織機構的結合部位,而且許多問題還是暫時的,這就要求政府組織機構要與社會其他任何意義上的產品壹樣,要有壹個不斷更新和替代的過程,必須根據社會需要能及時擴大或收縮。而我國傳統組織機構壹旦設置就很難撤銷,以致許多機構在問題解決後不再發生作用而導致資源的浪費。此外,在傳統行政體制下,政府人員壹旦進入政府組織,只要本人願意且無重大工作失誤,即可終身任職。政府人員任職終身制對於培養政府人員對政府的忠誠、積累政府人員的工作經驗、保持公***政策執行的連續性等具有重要價值,但任職終身制也會滋養政府人員的惰性,使其固步自封。更嚴重的是組織機構的常設制和官員的終身制,會使官員對機構自身利益的關註超過對政策、對責任的關註,並使官員對政策的理解與執行固定化、格式化,難以跳出舊模式去思考所面臨的新問題,更談不上創造性地理解和執行政策了。因此,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壹條重要途徑就是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采用靈活彈性的組織模式來設置政府機構。?
靈活彈性的組織模式就是要加強政府組織的靈活性,在政府組織中減少常設機構,引入“臨時雇員制度”,設置臨時機構(如特別委員會、項目團隊小組等),需要時,臨時選調或雇 用臨時人員去完成行政任務,特別是新增行政任務。壹旦任務完成,這些臨時機構和人員即 刻撤消。(臨時機構的權、責、利設計及人員素質保證等不屬本文研究內容,這裏不作論及) 這種方式既可以改善政府組織狀態,增強組織機體活力,使政府組織保持對行政環境變化的 快速應變能力,又可以避免“永業制”對政府人員的消極影響,使政府人員保持敏銳的判斷 能力和積極的創新、進取精神。?
政府效能建設途徑之三:放松政府行政規制,推行績效目標控制。?
政府行政規章制度管理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與公務員、政府與公眾關系的調整。長期來,在我國傳統的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壹方面,公務員受到嚴密組織和繁瑣事務的雙重束縛,只能循規蹈矩、照章辦事,缺少權變決策的機會,不僅其自身潛能、創造力和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政府行政工作效率低下,影響社會整體利益。另壹方面,由於公***部門規章制度繁瑣、行政程序繁雜,政府公***服務成本過高,不僅造成官僚主義和腐敗,而且加重了公眾的負擔和政府與公眾的對立、磨擦。因此,在政府效能建設中,應通過放松政府規制,推行績效目標控制來改變此種狀況。“釋放政府公***部門蘊藏的能量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也就是解除內部的繁文縟節的限制,使政府的活動更具有創造力、效率和效能”。?(2)(P72)
政府人員掌握著大量的專業知識和信息,了解社會事務和公眾情況,客觀現實也需要政 府人員能及時,準確、合理處理社會公眾事務,為公眾提供滿意的服務。這就需要改革傳統 政府行政規制,放松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嚴格的行政規則,廢除過多、過繁的行政規章、行 政程序,突破科層官僚制把決策作為政府領導特權的傳統做法,使政府人員獲得更多的權變 決策機會和執行規章制度的靈活性,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工作積極性。 放松政府行政規制,需要與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相配套。首先,政府要在規定自己基本使命的基礎上,確定行政組織和政府人員個人的具體績效目標,並制定能讓政府人員放手去實現使命和目標的預算和規章。其次,要根據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對政府行政部門和個人的成就、效果、業績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績效評估的內容應包括工作效率和成本效益、服務質量和公眾滿意度等方面。?
政府效能建設途徑之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打破政府獨家提供公***服務產品的壟斷地位。?
市場化建設要求調整政府與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否認官僚體制在提供公***服務方面的壟斷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尋求合作方式和利用個人參與來加強政府效能。”(3)(P110) 我國長期來政府和國有產權壟斷公***服務領域和公***產品的提供,既導致公***服務領域效率低下,成本高漲,又造成因政府財政困難、資金短缺而形成的經濟發展“瓶頸”的狀況。因此,在政府效能建設中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政府公***服務領域,允許和鼓勵非國有產權進入這些領域與國有產權合作或單獨投資和經營。例如,政府可實行公***產品“業務合同出租”、“競爭性招標”;通過成立多家競爭性機構來提供同樣的產品和服務;在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電信、電力、鐵路運輸、自來水和燃氣供應等基礎設施產業中,鼓勵私人投資和經營,這不僅有利於形成公***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和壓力結構,提高公***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對改變我國長期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瓶頸”現象,增加公***服務的有效供給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政府效能建設途徑之五:推行橫向介入機制,降低政府行政運行成本?
長期來我國政府行政機構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運行成本不斷提高。首先財政供養人數越來越多,政府隊伍龐大,使有限的財政收入難以為繼,不少地方的財政成為“吃飯財政”,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不能足額發放機關工作人員工資的情況。其次,政府行政成本意識淡薄,只講投入不講效果,“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盲目的經濟投資、各種達標活動,以及壹些地方、部門領導熱衷於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壹味貪大求快、急功近利,以破壞環境資源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代價,換取壹時半刻的所謂政績和榮耀,導致了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再次,壹些地方、部門領導習慣於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文山越削越高,會海越填越深,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精力耗費在會議、文件和壹些缺乏實際效果的所謂調查研究、檢查評比、參觀學習上,不僅增加基層幹部負擔,而且大大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和負擔。以上情況雖然通過政府機構改革和市場化建設有了壹定的改變,但實質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必須通過政府效能建設過程切實改變這些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政府效能建設要求把行政管理成本與效益有機地結合,要求降低政府行政運行成本,提 高公***管理效率和效益。為此,必須堅決實施政府瘦身,推行公眾橫向介入機制,依靠公眾 自由選擇和監督帶來的壓力來提高行政管理和公***服務的效率和效益。首先,要隨著政府職 能轉變完成政府機構的“瘦身運動”,克服“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減少機構,在壹定時期內堅持公務員多出少進的原則,並通過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的改革和整合,加快公務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從總量上減少政府人員的數量,以減輕財政供養壓力;其次,要通過實行橫向的公眾介入機制和推行“公眾是顧客”的“顧客主義”形成壓力,使行政部門和公***機構服務的顧客能夠被直接吸收到管理決策中來,增加政府行政管理和公***服務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擴大公眾對政府行政管理行為失察和決策失誤進行追究的權力,促使政府增強成本意識,提高服務效率和管理效益;再次,要堅持結果取向,改變過去政府行政行為重程序過程輕結果效益的習慣。在傳統管理中,政府管理重視程序勝於結果,或者說不計結果,因為,結果往往難以預測,事後才能看到的結果往往富有爭議性,而程序則是立竿見影、廣為人知,更能顯示官員的政績。因此,現代公***管理職能要求把關註權力的運行過程轉向關註管理效果上來,即變重視程序過程為重視結果效益,以服務結果為取向,以管理效果為依據。具體做法上可通過在公***組織內部引進市場檢驗方法,仿效企業效益的市場評價機制,實行績效評估來改變忽視效益的傳統管理方式,以外部評價為方式,以服務顧客(公眾)為目標取向,以顧客滿意度即社會、公眾意見作為評估績效的主要尺度和標準,從而形成壹個重工作結果而不是重工作過程的高效率、低費用的政府管理職能;最後,要在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采用目標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成本核算等方法進行成本控制。積極推進公***財政制度改革,完善集中統壹的公***財政體制,加大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促進政府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參考文獻:?
(1)(2)(3)〔美〕蓋伊?彼得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