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簡介
張春,山西原平軒崗人,1950年出生,六九年參軍、七零年入黨、七二年退役。回鄉後被保送到太原工大學習,在校歷任團、黨支部書記,七六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忻州地區通用機械廠工作,歷任車間主任、技術員、質量管理員、副主任、生產科長。八五年調任臨汾機械鑄造廠廠長,後任山西省農業機械總公司董事長兼經理,今年五月十六日來到山西省平遙縣工礦電機廠擔任廠長。
■感人事跡
二000年八月二日,是平遙工礦電機車廠職工最難忘的壹天。上午十時許,天色陰暗,平遙環城大街,南至縣政府黨委辦公大樓、北到西關火車站之繁華地段異常熱鬧。主要十字路口以及街道兩旁都站滿了人,過往車輛無法通過,交通秩序受到嚴重影響。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議論紛紛,人們的目光都順著同壹個方向觀看,成千上萬的群眾翹首以待,大家全在等著看壹支由工人自發組織起來的特殊送葬隊伍。“看過來了,過來了!”隨著送葬隊伍的臨近,嘈雜的人聲逐漸平靜下來;臨到跟前,圍觀群眾的感情與送葬職工隊伍眼裏的淚水自然地融為壹體。
人聲化為默默。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壹輛披著黑紗的乳白色工具車,車上載著壹個白色大花球和由多名職工守護著的壹塊兩米多高的豎幅大匾。上面橫書:“痛悼英靈”四個大字;兩邊對聯:正氣動天地張春不朽;忠魂泣鬼神英靈永存。
中間詩句:
天國朝中有奸臣,黑白不分取人命,收去清官好張春,害苦平礦老百姓。
可恨上天錯收人,下崗職工失知音,聰明才智何處用?思君不見淚濕襟。
退休職工悼張春,痛惜失去保命人,今後生活誰保障?想您不知日西東。
職工家屬悼恩人,謝您萬事皆操心,夜以繼日為廠忙,為何蒼天不佑君?
全廠職工心相印,花圈挽聯悼忠魂,人雖逝去精神在,張春永留萬古名。
跟在汽車後面的是壹名步行職工,眼裏含著淚水,雙手捧著二尺多高的張春遺像,其清官形象正氣十足,讓人看後肅然起敬。隨後是壹眼望不到頭的工人隊伍,前面有兩人高舉沈痛悼念張春廠長的橫幅,後面眾人擡著捧著貳佰多個大小不同的花圈,還有用各種字體寫成敬仰其生平事跡的挽聯;大家痛心疾首,不少人眼裏含著熱淚,也有忍不住痛哭失聲的。其狀目不忍睹,越發引起廣大圍觀群眾的***鳴。特別是看到他們高舉著 “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廠長您慢走!”這樣的挽聯,更加引起許多下崗職工發自內心的傷感。
壹個從外地調來的幹部,與本廠職工相處的日子僅僅68天;壹個不大的官、壹個很普通的人,也就是做了壹個普通黨員應該做的壹點平凡事。為什麽會得到廣大職工們的如此厚愛,並能引起當地人民群眾如此巨大的反響呢?就因為張春對工人們好!在老百姓眼目中,他這個人太特殊了,他死的實在是太可惜了!面對惋惜與無奈,竟然還有人做出了這樣的結論:
“天意啊!這是天意,誰讓他要逆天行事來著?”老天爺啊!妳聽聽,這些人們所下的是多麽不可思議的斷語啊!他們為什麽會這樣?
張春來了,他來的日子電機車廠的職工們記得最清楚,二00年五月十六日。據說,他是自願放棄省城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生活待遇來的。來到平遙這個小縣城,接手了電機車廠這個已經壹年多發不起工資垮得快要爬不起來的爛攤子。他風塵仆仆,走馬上任,到廠的第壹天,就深入到車間科室調查了解清況;然後又盡快組織召開了全廠職工大會,做了振奮人心的就職動員報告。他首先肯定了電機車廠有壹支好的職工隊伍,已經十六個月不發工資,而工人們還能夠照常上班,這是壹種多麽難能可貴的精神啊!他決心宏揚正氣、懲治腐敗,帶領全廠職工開創新局面。他所做的報告,深入民心、合符民意,壹下子擊中要害、打破疆局,激發起廣大職工當家作主,重振企業的決心與信心。他具有優秀企業家那種高瞻遠矚的眼光與英明果斷的決策才能。他制定出振興平礦企業的具體步驟,以及帶動平遙整體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總體設計簡明扼要,具體步署合情合理,感染力極強;全面調動起平礦職工群策群力、奮發向上的極積性。因此,職工家屬們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傳遍古城內外,引起其它廠許多下崗職工們的特別關註。大家都說,電機車廠來了個了不起的好廠長。張春對平遙的承諾,使許多平遙百姓也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說到做到。張春確實了不起,他認真分析總結了當前市場形勢,根據實際情況首先整頓廠銷隊伍;堵塞各方面漏洞,很快建立起東西北、兩大銷售公司,敞開了外界門戶。又將內部總體計劃設計成為四個臺階,並歸納成四組口號,在會議上提出來;大家聽了歡欣鼓舞,引發全廠職工的掌聲雷動。其總體設計如下:
壹,吃飽肚子練內功(先解決廣大職工們的具體生活,首先是吃飯問題)
二,盡快扭轉被動虧損局面(加強各方面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三,技改、合作、兼並,三管齊下(引進高科技技術人材,實施現代化企業管理,以及幫助其它兄弟廠走出困境)
四,努力實現本廠股票上市(爭取在三年內把平礦建成為現代化股份制企業集團公司)
對於本縣境內的大部分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來說,張春所構想的總體設施計劃,有點象是天方夜譚,而平礦的工人們卻都相信他,因為當時的張春正在照著他對工人們承諾的總目標,壹步壹個腳印朝前邁進。
電機車廠十六個月發不出工資,壹直無人過問。張春進廠後,用極短的時間就給廠裏追回壹百多萬元的外欠款,不但給工人們連著發了兩個月的工資,並且還在整改擴充原基礎產品的同時,為廠裏引進試制成功了壹種大有希望的新產品——鋼磨球生產項目,並極積關註改善職工們的具體生活環境,上任半月就給工人們解決安裝了他們盼望已久的有線電視,購置了鍋爐,重新開啟了職工澡塘,為退休老幹部老職工興修活動場所。兒童節期間,出差在外地的他還忘不了在電話裏通知廠有關領導,給幼兒園裏的孩子們購置贈送節假日禮物並親自過問職工困難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為了重振電機車廠大業,他和大家***渡難關,與工人們在職工食堂***用簡陋的飯菜。他號召、率領、感動大家參加義務活動,短時間內就使廠容廠貌煥然壹新。在他的帶動下,全廠職工群眾有了壹種發自內心的新感覺。張春廠長對待工作壹絲不茍、以身作則;有壹次發出去的產品質量上出現問題,張廠長決定先從領導自身做起,當場作出自罰,扣除他個人工資300元。張春在電機車廠的時間總***才68天,就給廠裏辦了許多實事,他的所作所為給廠領導做出了表率,使全廠職工都對他有了明顯的認識:“新廠長不貪。”
張春日以繼夜,時時處處都在為廠裏操心,他心裏邊總是想著如何為工人們辦實事。張春確確實實夠得上是壹位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廠長!嘗到甜頭、看到希望的電機車廠職工家屬們,打心眼裏喜愛上了他們的這位好廠長,因此,張春成為職工們的貼心人。可惜“他卻走了!”
7月23日淩晨1時,張春同誌壹人駕車因公出差,不幸中途出了車禍以身殉職。他的死如同晴天霹靂,電機車廠全體職工家屬們聞此噩耗尤如摘心摘肺;大家既恨天地不公,又怨眾人命苦。貧困的職工自發組成的數千名群眾悼念隊伍,捧著二百多個花圈,浩浩蕩蕩在古城外圍漫遊,意在讓人們知道,他們的好廠長張春永遠活在電機車廠廣大職工家屬的心目中。十裏環城大街人山人海,萬裏長空陰雲密布,上天哀哀動情、古城默默落淚。職工們手中高舉著橫幅,上書九個大字格外醒目,“好廠長永在職工心中!”
張春同誌六九年參軍、七零年入黨、七二年退役。回鄉後被保送到太原工大學習,在校歷任團、黨支部書記,七六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忻州地區通用機械廠工作,歷任車間主任、技術員、質量管理員、副主任、生產科長。八五年調任臨汾機械鑄造廠廠長,後任山西省農業機械總公司董事長兼經理,今年五月十六日來到山西省平遙縣工礦電機廠擔任廠長。張春同誌在過不少地方,無論走到那裏,他都是本著壹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心態盡職盡責;為官壹任、造福壹方是張春同誌深得民心之根本。
機制完善,壹直就占有穩定市場、產品本不愁銷的電機車廠,迎著改革的春風,為何會連連虧損落到瀕臨倒閉的地步?問題的答案也許就在張春進廠之後。職工們送到他手中的壹千四百多封檢舉信(暫被封存),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做任何處理,就扔下熱愛他的電機車廠全體職工家屬們走了。
張春去了,但他的精神還在。他給電機車廠工人們留下了信心,也給後來的廠幹部留下了榜樣。而在外面社會上卻還有人不相信他的作為,有的人更不相信如今還會有這麽個好官,眾說紛醞,引出許多的非議。有人懷疑:“也許此人是位高手,大概自有圖謀。”也有人說:“凡人所為,非名即利。”筆者之見尤異,言之:“為利者可惡,為名者可敬,而不為名利者反倒讓人有些深不可測。”張春同誌那樣做,也許他就是為了名,為了能稱得上是壹名合格的***產黨員。為了名,他也真正地留下了名,而且是留下了永久的名。平遙電機車廠的職工們自發集資在廠內為他樹起壹塊“張春精神永存”的豐碑,張春的姓名和事跡,永遠刻在了電機車廠人們的心裏。
張春精神永存!碑文如下:
夏日春潮湧動,五月張春到任。真乃英雄虎膽,匹馬單槍臨陣。
廠長有膽有識,三年規劃驚人。美好宏圖展開,前景五彩繽紛。
召開各類會議,講話深得民心。更新廠容廠貌,革除機構弊病。
威震腐敗分子,清理南郭先生。工資按時發放,職工有了希望。
旱苗喜得春雨,平礦步出困境。腐敗分子寒膽,職工揚眉挺胸。
廠長平易近人,廠事件件操心。日夜為廠操勞,辛苦廠長張春。
廠裏正氣日盛,豈容邪氣橫行,職工前程似錦,感謝廠長張春。
驚聞張春噩耗,古陶為之震動。職工頓首泣血,恨天恨地不公。
六十八天雖短,張春偉績豐功。英年以身殉職,張春精神永存。
張春遺誌誰繼,張春精神誰揚。待等廠興之日,祭告廠長英靈。
職工自發集資,樹起心中豐碑。以此激勵後人,張春功德永記。
壹顆明星化作壹道長虹,在漫漫夜空壹閃即逝,張春化作春雨浸入廣大職工們的心田,化成千萬名群眾的眼淚。張春去了,他不但給電機車廠的廣大職工們留下了好的印象,也給全體平遙人民留下了壹座豐碑。還給更多的老百姓們留下了思考。張春壹個真正的***產黨員,為什麽會有許多人懷疑他偉大的真實存在呢?“人心”為什麽會墮落到如此地步呢?上蒼啊!請妳大發慈悲,凈化壹下汙濁人們心靈的空氣吧!但願平遙電機車廠的職工們能夠再盼來壹位張春式的好廠長。
[編輯本段]
書法家
男,1966年12月生,黑龍江省克山縣人。?1986年畢業於長安書法函授學校。13歲開始臨寫顏真卿《多寶塔》。1995年參加長安書法函授學習壹年,1986年開始臨寫《勤禮碑》,並學《龍門二十品》、《曹全碑》、《張遷碑》,繼而涉豬二王。書法作品追求以正為奇、奇正相生,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並註重博采眾家之長,寫出個人面目。近幾年來,書法作品多次參賽獲獎和入編被收藏。1989年漢隸書法作品獲山西省“利達杯 ”書法大獎賽青年組優秀獎,1994年書法作品獲諸葛亮杯國際書畫攝影大獎賽佳作獎,被收藏入編《當代書畫攝影家大觀》。1997年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卷,1998年入編《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紀珍藏版,並任編委。1998年5月,書法作品參加《慶祝香港回歸壹周年及南陽解放五十周年書畫國際巡回展》,先後在中國香港、南陽、日本國家 等隆重展出,博得好評,並發榮譽證書,作品被收藏。
明末民族英雄
張春(1565年-1641年)字景和,號泰宇,陜西同州(今大荔)人。舉人出身。歷官至永平兵備道,晉太仆寺少卿。崇禎四年奉命以監軍兵備道率兵奔赴遼西,以解救錦州,於大淩河(今遼寧淩海)前線與後金交戰中,兵潰被俘,拒不投降,被羈沈陽三官廟凡十年。被拘期間,始終“著漢服”,“不為剃頭”,堅持明朝衣冠,堅守明臣氣節。並積極溝通明廷與後金(清)間之議和。他認為明清議和有利於國家,所以含辛茹苦堅強地活下來,“只為講和”,他“壹息尚存,壹隙之明不泯,死不瞑目者此也”,這是在特殊環境下為國效忠。後議和不成,明清戰爭升級,他苦苦追求的希望破滅,乃絕食而死。死前留下壹首《不二歌》,中有“之死誓靡它,苦節傲冰霜”,“俯仰能不愧,至大而至剛”之句,以明艱貞不二、視死如歸的心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