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大夫在古代是什麽意思

大夫在古代是什麽意思

大夫在古代是官階名稱,指從五品官員,地位低於公和卿,金朝大夫指從六品官員。

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殷周有大夫、鄉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

秦漢以後,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至唐宋尚有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至宋代,大夫和醫生開始產生聯系。

戰國時期的“大夫”具有多種含義。

首先談大夫與爵位的關系。戰國時期的大夫是不是壹個特定爵位呢?從壹些材料看,這壹點是無疑的,且看如下壹些記載:

“庶人不得壹次(恣)已而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已而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而為正,有諸侯正之……” 這裏描述的庶人—士—大夫—諸侯序列,既可視為行政體系,又可視為等級系列。

“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天子棺槨十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這些制度未必指戰國,但表明大夫仍是壹個特定的等級。

《墨子·七患》談到災年時提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孫詒讓雲:五當為三之誤),大夫徹縣,士不入學。”說明大夫是壹個等級。

《管子·立政》載:“……將軍大夫不敢以廟,官吏不敢以朝,命士止於帶緣。”(依許維?校改)孟子是戰國中期人,他葬其母與其父不壹樣,母以三鼎,父以五鼎,其原因是“前以士,後以大夫” 。此例說明士與大夫等級分明。

孟子說:“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 荀子講:“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 民、士、大夫分為三個不同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