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長征十壹號

長征十壹號

我們在探索宇宙方面落後於西方,但我們不願意落後。中國航天事業壹直在努力實現壹步壹個腳印的突破。幾天前,從黃海傳來了壹些好消息。9月15日9時23分,長征十壹號海射運載火箭搭載壹箭九星,成功將壹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吉林壹號高分03-1群衛星的發射,除了衛星本身,外界主要關註的是運載火箭和發射平臺。由於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十壹號,中國在彈道導彈上多年的探索有利於推動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發展,從發射過程來看,它與彈道導彈的發射方式相同,都是垂直發射。同樣的方法被用於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另壹個是發射平臺的選擇,這次我們沒有在陸地上發射,我們選擇了在海上發射。主平臺由壹艘浮力打撈工程船組成,排水量為12000噸,其寬闊的甲板為航天局創造了有利的發射條件。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港口資源、海上平臺、大型船舶綜合實力的證明。

需要指出的是,沒有多少國家擁有從海上平臺發射運載火箭的技術,特別是中國使用普通的打撈船進行了這樣的發射,而歐洲使用的是專門定制的發射平臺。值得註意的是,這不是中國第壹次嘗試海上發射。但第二次海上任務的成功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表明中國航天局已經實現了穩定和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

另外,海上發射本身是壹項非常困難的試驗,陸上比較平穩,但海上變幻莫測,不可能保持平靜,壹波海浪就可能影響發射,所以非常困難。那麽,太空當局為什麽要經歷海上測試發射的艱難過程呢?主要原因是為了使太空發射更加靈活。假設在戰爭的關鍵時期,雙方都在攻擊對方的衛星,可能還會瞄準發射場。陸地上只有幾個發射基地,敵人已經瞄準了它們,妳可以在幾分鐘內摧毀它們。但是海上的發射場非常靈活。它還具有戰略意義,因為它可以避開偵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