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麽吃餃子湯圓
吃餃子是為了紀念神醫張仲景,吃湯圓是為了團團圓圓。
在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物。諺語雲:“十月壹,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的故事而留下的。
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就搭起醫棚施醫施藥,並給大家吃壹種叫“祛寒嬌耳湯”的食物,人們吃下之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壹段時間之後,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這種面皮包羊肉做成的的“嬌耳”,就是後世餃子的雛形,漸漸地“嬌耳”也演變成“餃子”,在民間世代流傳。
而在南方,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南方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與過年壹樣,冬至也是個團圓的日子。和家人壹起吃湯圓,象征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