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皮”的孩子,越成功?
隔壁的張姐好長時間了總是愁眉不展!
仔細壹詢問, 張姐才不好意思的說出實情。原來從小到大,壹直被譽為“別人家孩子”的寶貝兒子,畢業大半年了,壹直找不到工作,在家裏每天玩遊戲,還亂發脾氣,張姐萬分苦惱。
那個從小引以為傲,年年成績優秀的乖兒子哪去了……
我們是多年的老鄰居,自然對她兒子甚是了解,從小都是在別人的誇贊聲中長大,因孩子成績好,所以張姐什麽事都替孩子包辦了,漸漸的這孩子就養成了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的壞習慣。
除了成績好,也就沒別的啥優點,這些缺點在上學階段,都被成績好給蒙蔽了,作為父母,覺得孩子成績好可以代表壹切。
02
無獨有偶,最近同事王姐也經常跟我抱怨,她家兒子太調皮了。
學習成績在班裏只能算中等,為了這孩子成績,王姐真的是焦頭爛額,到處求名師,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科成績都很優秀,自己兒子壹點都不著急。
每天放學回來,匆匆完成作業,就把自己關在房間,各種捯飭,每次王姐開門進兒子房間,都會驚呆到氣憤,房間裏總歸壹片狼藉,地上,桌上,都是垃圾,兒子很多時候呢?都是趴在地上貌似很專心的在畫著什麽,剪著什麽,切著什麽……
每次王姐都少不了壹頓血雨腥風的臭罵!
03
說來也巧,張姐的兒子,最近找到了份工作,好像還可以,可張姐卻高興不起來,兒子的老板是他上初中時,班裏最“調皮”的壹個同學,初中畢業上了所中專院校,後來就不知道了……
那幾年孩子在學校裏學了很多專業知識,再加上喜歡的專業更加努力。
出來工作幾年,慢慢的也做出了點成績,隨即又加入了創業大潮,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同學圈裏也小有成就,要不是兒子去面試,怎麽著也不知道老板是他。
04
再說到王姐的兒子,學校有次舉辦科技節大賽,讓感興趣的孩子積極報名,最好帶點作品參賽。
大部分同學都放棄了比賽,還有部分同學為作品壹籌莫展的時候,王姐兒子從家裏帶了好多作品,並且把制作過程都用說明書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同學和老師都大開眼界,目瞪口呆。
顯然,這次科技節王姐兒子得了金獎,老師當著王姐的面直誇這孩子以後是個人才,同學也投來羨慕的眼光,王姐樂了。
05
馬雲曾在壹期育兒節目裏談到:
1、特別優秀的孩子,在小時候無論做什麽事,都會被人誇贊,而他自己也處於這種被誇的環境中,長時間以來就會覺得自己高人壹等,等他進入社會時,他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會遭遇挫折,這將會極大打擊他。
2、不是特別優秀的人,因為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遇到失敗時,他自己知道怎麽去應對,怎麽去化解“危機”,所以處理很多事就更加遊刃有余了!
“調皮”不是真的調皮,孩子的天性使然。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壹個藝術家,愛動手,愛創造,剝奪孩子天性的罪魁禍首,正是自己的父母。
06
曾看過壹篇報道,上海壹位48歲的海歸碩士,拿著加拿大頂尖學府的學歷,2012年回國後卻壹直啃老。最後老母親忍受不了,把親生兒子告上了法庭!
這位老母親身患尿毒癥,他也不管不顧。
我們不禁要問了,是什麽讓壹位精英學子淪落到現在這樣的地步?
其原因主要歸結在兩個方面:
1、首先是父母的溺愛。在中國傳統的家庭,父母尤其會寵愛讀書讀得好的男孩。俗話說養兒防老,如果讀書讀的好,以後有出息和賺大錢的概率就會更高。所以,壹般父母對於這樣的孩子有求必應,恨不得捧上天。
2、其次是子女的性格。讀書的時候老師常和我們說,評價壹個人“德才兼備”,德永遠放在才的前面。而有些同學自以為讀書讀得好,是老師和家長眼裏的寶,因此自己各方面都應該比其他同學優秀。
盲目的自信讓優等生壹出象牙塔,參與到現實的社會競爭後心裏產生巨大的落差。想想自己那麽能幹,居然只拿這點工資,內心有千萬個不服氣!因此,很多類似的海龜,回國後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造成這樣的結局,其實很大壹部分原因,跟從小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的。作為父母,只壹味的追求成績,而沒有教會孩子怎樣先做人。
著名影星陳道明曾說過,所謂“家教”,就是壹個家庭的教育之道,而優秀的家教壹般都具有很強的傳承性。陳道明的教女之嚴是非常出名的,但同時,他的教育之道也很獨特。他說:“我從不改造她,絕不強加。我給她定的指標特簡單,第壹是身體好,第二是生活要快樂,第三是盡量學習好。”
短短壹段話,道出了教育壹個身心健康、優秀孩子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