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個寺院除了明代壁畫是壹絕,2棵千年樹齡的白皮松也很美
沿途往法海寺去的路上是個小村子,感覺是準備往民俗村發展的,道路兩邊擺了很多玉米棒子和紅燈籠什麽的,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繼續前行至高處就到了法海寺了。平常日子的寺院人非常少,獨有壹份古樸清幽。
法海寺始建於明英宗的1439年,名字取自佛法廣深,大如海的含義,是由朝廷大臣,官家集團等***同修建的皇家寺院,在 歷史 上經過多次修繕,至2007年基本恢復了寺院裏的全部建築,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法海寺依著翠微山,四進的院落層疊而上,兩側是鐘鼓樓,祖師堂等,中間是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閣。天王殿裏是多安彌勒花生的布袋和尚坐像,兩側是四大天王,背後是壹幅韋馱像,這座大殿是1986年重新復建的。
穿過天王殿就是寺院的主體大雄寶殿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殿前與眾不同的兩棵高大挺撥的松樹,和其他松樹樹皮的棕灰色不同,這兩棵松樹的樹皮通體雪白,繁盛的枝椏縱深向上生長,與紅色的大殿行程鮮明的對比,構成極富美感的壹幅畫,壯實的樹幹圍度足有4,5米,這兩棵白皮松已經有千年 歷史 ,堪稱北京白皮松之王,更是活著的文物。
大雄寶殿左側有專門的展示廳,展出法海寺的各種鎮寺之寶,文物古跡,從中可以壹點點打開法海寺的悠久 歷史 長卷。進門處就是法海寺大鐘,泥範兒青銅鑄造,工藝和精美堪比世界四大鐘王之壹的覺生寺永樂大鐘。這座大鐘與法海寺大雄寶殿內的明代壁畫,曼陀羅藻井以及寺前的橋,千年白皮松並稱為“法海寺五絕”。
來法海寺最主要的就是參觀大雄寶殿裏的壁畫,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講解,還沒到時間的時候,可以先在寺裏其他地方轉轉,繼續往後走就是藥師殿,大殿頭頂的藻井很美,殿中是大雄寶殿中經典壁畫的復刻品,文殊菩薩,水月觀音,帝釋梵天圖等,雖復制但也足見瑰麗和氣勢,於細節之處還是足見功夫。
法海寺最後面的藏經閣要走壹大段臺階上去,不過現在可以不必上去了,正在修繕,爬臺階氣喘籲籲上去也沒什麽可看的。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又壹路下坡返回大雄寶殿,跟著工作人員的指引穿上鞋套,拿好手電,就進入了壹團漆黑的大殿內。這是第壹次用這種方式觀賞壁畫呢,為了對殿內壁畫進行保護,整個大殿都是避光處理,只能通過手電照明參觀而且不能拍照和錄音。講解員壹路從大殿的最左邊開始講起,壹幅幅壁畫雖然經過了近600年的歲月,細致和精美程度依然讓人覺得嘆為觀止。
這裏的壁畫可以說是明代壁畫的巔峰,唐宋時期的風格得以完美的傳承,那個時期的《帝釋梵天圖》唯有法海寺壁畫中有。在壁畫墻面的處理上,除了糯米漿外,還加入了壹層羊絨,以至於歷經數百年除了人為的稍作破壞,壹直沒有脫落。
作為宮廷壁畫,不僅形式上華麗唯美,線條的勾勒更是精湛,其中有壹副圖中的人物是披著薄紗的,細膩層疊的白色筆觸輕盈又靈動的就把這個質感表現出來了,而且壁畫中鳥獸的毛發不僅根根分明還帶著十足的浮雕立體感,有壹種裸眼3D的既視感。
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瀝粉貼金的技藝,壁畫中所有人物的各類首飾都是立體效果的金色,仿佛真的首飾壹樣,隨著講解員壹道光束的斜上方照上去,非常的明顯而且異常的華貴,細膩傳神又栩栩如生。看完真跡再看藥師殿裏的復制品,差距立顯。
講解員說法海寺的壁畫是從前年才突然火起來的,曾經有壹天壹場接待了100多人,為了保護真跡,後來就開始慢慢限流,講解時間也從1個多小時縮短到30分鐘。
法海寺門票20元,要是看大雄寶殿的壁畫聽講解的話就是100元,而且還只能用手電筒來參觀,很多人會覺得貴還不值,但是對於喜歡壁畫的人來說,聽聽壁畫的故事,看看精湛的技藝還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