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班裏易被忽視的洪拳高手 曾因故淡出影壇 後為推廣洪拳再出山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劉家良領銜的“劉家班”在影壇成功開創了硬橋硬馬的洪拳(南拳)功夫片時代,而班底成員劉家輝、劉家榮等人也因此而被全球範圍的功夫片影迷所記住。不過今天筆者要談的是劉家班另外壹位很可能容易被人忽視的重要成員,他叫劉家勇。
別看劉家勇身形像劉家良、長相似劉家榮,但其實他的本名並不姓劉,其原名叫何誌雄,1958年於香港出生,母親劉瑞意是劉家良的親姐姐,所以按輩分來說的話,他是劉家良的外甥。
因少時無心向學,於是劉家勇便先後隨母親、外公劉湛以及舅舅劉家良學習洪拳,後來又接觸到了泰拳、猴拳以及螳螂拳等等。
壹次機緣巧合,他經人介紹到了麗的電視臺以龍虎武師而入行,幾年之後又進入邵氏跟隨舅舅做武術指導以及副導演,從此正式成為了劉家班的壹份子,所以也有了“劉家勇”這個藝名。
1979年可算是劉家勇星運最好的壹年,先是導演郭南宏以《五爪十八翻》將他推上了男壹號的位置,其後導演羅棋又為他度身打造出功夫喜劇《麻瘋怪拳》,就連他的父母以及哥哥均參加演出以為劉家勇助陣,不過在洪金寶諧趣功夫片大行其道的年代,這批作品的反響都平平淡淡。
八十年代,劉家勇雖在《老鼠街》、《洪熙官》等影視劇中繼續擔綱重要角色,但離功夫明星的地位仍有不少差距。
為了突破事業困境,1989年他轉型當起了導演,並首次自編自導電影《黑色迷墻》。
然而本片走的並不是舅舅劉家良那樣的功夫片路線,而是對準了當時頗為盛行的江湖題材,因內含大量的bao力場面,所以該片也成為香港電影分級制度實施以來第壹部本土III級電影,但拋開這點來說,本片的制作水平卻普普通通,尤其是過多慢鏡頭的運用更是“浪費”了劉家勇的武指能力,而其票房成績也並不好,僅排在同年電影榜第99位,最後反而是BEYOND為之譜寫的主題曲和配樂流傳了下來。
後來劉家勇又拍出《初到貴境》和《燈籠》兩部江湖片,可票房依然慘敗,對他打擊極大,因此94年演完《醉拳3》的牙擦蘇之後,劉家勇也漸漸淡出電影制作。
九十年代,劉家勇壹度移民美國居住並在當地教授洪拳,因有感於海外習武者日漸增多,而國內習武者越來越少,於是他決定於2010年回到中國繼續推廣洪拳文化,長期不遺余力地指點並栽培功夫新苗,後成為香港中外洪拳國術會館的永遠會長。
雖然劉家勇的幕前成就比不上劉家班其他三位,但他在傳統武術界卻貢獻頗多,尤其對繼續弘揚洪拳文化發揮了重要力量,壹樣值得敬重。
近年來,劉家勇又客串了《壹代宗師》《歐洲攻略》《特區》等影視作品,壹方面是戲癮發作使然,另壹方面也是為了掌握更先進的影視拍攝技術,好拍出他心目中最想拍的新壹代洪拳電影。雖然這部電影說了快十年仍沒下文,不過還是很有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