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陵縣國土資源所所長們的“三笑”
金豬報捷去,錦鼠送春來。2008年上班第壹天,寧陵縣國土資源局14個國土資源所的所長們早早地就聚在局門口,壹個個笑容可掬,這是他們第三次的忍俊不禁。
第壹次會心的微笑出現在前年六月底。眾所周知,寧陵縣地處豫東平原,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發展滯後,是有名的國家級貧困縣。鄉(鎮)國土所統壹上劃到縣局管理時,各個基層所“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有的跟其他單位擠到壹塊暫時遷就,有的流動辦公,“打壹槍換壹個地方”,緊緊張張工作壹天,連壹個喘息的地方也沒有。領導和同誌們雖然樂觀,但著實也為辦公條件犯愁。
俗話說“先安家,後立業”。怎樣為國土資源所的同誌們解決好“家”的問題,成為該局決策者的壹塊心病。為了解決國土資源所的辦公用房,局長馮業茂多方協調,采取“三點壹獻”的方式,即請示縣財政撥點,爭取各鄉鎮幫助點,縣局千方百計籌集點,發動國土人員獻工獻策。經過短短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在全縣14個國土資源所中,矗立起6座兩層辦公樓,出現了5所標準化的四合院,其余3個所也都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達到了有辦公室、有學習室、有資料室,有壹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在商丘市率先實現了規範化建設目標。特別是邏崗和陽驛兩個國土資源所都是裝飾壹新的辦公樓,四方小院,文娛室、圖書館、夥房、檔案室、職工宿舍等壹應俱全,引來了各縣、市國土資源系統前來參觀學習。至此,各國土資源所的基礎設施和辦公條件都達到了壹個新的境界,目睹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難怪同誌們喜不自禁,所長們更是笑逐顏開。
寧陵縣國土資源所所長第二次的笑是表現在人員素質的提高之後。國土所上劃後,整個國土系統開展了“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借此東風,該局針對新成分多、人員素質低的實際情況,先請縣中隊武警教官進行軍事化訓練,又邀請市局業務股室骨幹和專門人才進行業務培訓,最後實行閉卷考試,對考試不合格的人員停薪歇崗補課,並把考試作為壹種工作制度,堅持每月壹考,壹季壹查,半年初評,年終總結。並為全縣國土資源系統人員統壹配置了工作證、執法證,要求工作期間持證上崗、亮證執法、文明服務,發現不佩帶工作證、執法證的同誌給以嚴處。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國土所改變了以往的不良風氣,轉變了工作作風。用城郊鄉王儀賓村王老漢的話說,以前國土所下來執法,什麽也不講,就是要錢;現在執法,可比以前強多了,什麽事都給妳講的清清楚楚,什麽可耕地上不能建房,基本農田不準栽樹,像我這70多歲的老頭,都能背上幾條。所長們看著自己的幹部職工素質壹天天提高,不由得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壹次的笑是他們自己“長了腿”,今後下去巡查或執法省去了奔波之苦,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過去,因為寧陵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屬於“吃飯財政”,經濟十分困難,沒有壹個國土資源所擁有辦公用車,巡查、執法時全靠兩條腿,往往是顧此失彼,疲於應付,防不勝防,處處打被動仗。為了適應新形勢、快節奏的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把各種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消滅在初始階段,該局自籌資金300多萬元購買15部執法專用車,為每個國土資源所配發壹輛,使他們的執法條件顯著改善,依法行政能力大為提高。“妳看,這十多輛新車壹模壹樣,壹字擺開,多麽氣魄”!“上面還統壹噴著‘國土執法’四個大字,真神氣”!……他們今天就要把各自的新車開到所裏去,怎能不讓他們喜,怎能不讓他們笑語飛揚!
(原載《資源導刊》雜誌2008年第3期,作者: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