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吐珠到底是壹種怎樣的魚?
龍魚的選擇1.體形:龍魚的身體應當長、及平行。其身體的長度和寬度也必須跟它全部的鰭、頭部以及眼睛的大小成比例。除了以正面觀看外,也要由上往下看。魚的角度由其頭部到腹鰭的地方壹律得平行。整條魚身體的線條由其頭部壹直到尾部都應當是流暢的。2.顏色超級紅龍幼魚辣椒或血紅胸鰭應該是談紅色的,身上有淡綠或者粉紅色的光澤,鱗片帶有亮度。它的觸須和唇不是紅便是粉紅色,成魚的色彩,不論是血紅或辣椒紅,都會隨著魚齡的增加而分段顯現。紅尾金和過背金龍,背鰭跟尾鰭上端三分之壹的部分有無黑或深褐的顏色;尾鰭其余三分之二部分、臀鰭、腹鰭和胸鰭則應該是橙紅色的。紅尾金帶有金色的鱗片只長到第四排;而過背金龍的卻能夠長至第五排,鱗片都必須大而帶有亮度,並井然有序地排列成行,鱗片更有\"細框\"和\"粗框\"之分,多數人在購買過背金龍的時候都愛選擇\"細框\"的超級紅龍,比較主觀地偏愛\"粗框\"的辣椒紅龍。3.觸須龍魚的觸須必須是長而筆直的,並且是朝上而非朝下的。兩條觸須也應該完全壹模壹樣,金龍觸須的顏色介於黑和深褐色之間,超級紅龍的則是粉紅或者紅色的。龍魚話說龍魚(壹)龍魚又名“龍吐珠魚”(香港、澳門)、“銀帶魚”(臺灣)和“銀船魚”、“銀大刀魚”(日本),在原產地則被稱之為AROWANA(當地華人讀為“亞羅娃娜”),是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龍魚的學名為“SCLEROPAGES”,是舌頭、硬咽狀的意思,在分類學歸屬於OSTEOGLOSSIDAE科(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因其體形碩大扁長,軀幹部覆蓋著碩大的、排列整齊、閃耀著光芒的鱗片,口大,口唇角有兩條觸須,遊動時神態悠然,活像神化中的“龍”,故此得名“龍魚”。它至今仍保留著遠古時代的體形特征,素有“魚類活化石”之稱,極具飼養與觀賞價值。龍魚是壹種大型的淡水魚,遠古石炭紀時出現在地球上,大約於侏羅紀時開始暢遊在地球上的淡水水域,並逐步從壹個***同的祖先分化為兩種,即澳大利亞龍魚和亞洲龍魚(也有日本科學家認為亞洲龍魚是白世紀從他們最近的親屬——澳大利亞龍魚也稱作Saratogas或者是珍珠龍魚)分化來的。現在,除北美洲以外的其他各個洲都有分布。在亞洲,主要在東南亞,有壹個種,即亞洲龍魚;在澳大利亞有兩種,即珍珠龍魚和星點龍魚;在非洲,有壹個種,即非洲龍魚;還有兩個種在拉丁美洲,分別是銀龍魚和黑龍魚。據有關資料記載,龍魚最早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Vandell)於1829年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並命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發現了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發現了壹些龍魚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