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那位徒步25公裏背兒回家的父親,如今現狀如何?
《格言對聯》:“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子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相對於母愛的溫柔似水,父愛顯得更加的嚴苛,然而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其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的子女好,只不過其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在2008年的那場汶川大地震中,壹位父親的腳印,深深地映入世人的眼裏。讓人們恍然大悟,父愛是如此的沈重如山。在汶川大地震中,就有這樣壹位父親,他徒步25公裏背著自己的兒子回家,如今他現狀如何呢?
汶川,這是壹個曾讓無數人為之心碎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地震,讓這片美麗的土地滿目瘡痍。這壹場災難不僅毀壞了整個城市的建築,更使無數的人民妻離子散。十多年後的今天,長在廢墟邊上的大樹抽發了新芽,那些地震的親歷者、幸存者或許已經回歸平靜生活,但對許多人來說,他們過得好不好,依然牽動人心。
程林祥,壹位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本該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日子,卻在那壹場可怕的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已上中學的大兒子程磊,這其中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我們不言而喻。在地震發生後,程林祥第壹時間便往兒子的學校趕,然而當初富麗堂皇的學校,如今已成壹片廢墟。
他在滿目瘡痍之中,盲目的尋找著自己的兒子,他用盡全身力氣喊著大兒子程磊的名字,卻遲遲沒有兒子的回應,他用雙手將石頭壹塊塊搬開,汗水浸透了他的短袖,鮮血覆蓋了雙手。終於,在壹片廢墟中,他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臉蛋,然而兒子卻早已氣絕身亡。
中國人總愛講究“落葉歸根”。面對已經沒有任何生命氣息的兒子,悲痛之余,程林祥決定要將兒子帶回家,不讓他壹人孤孤單單在外漂泊,而從兒子學校到家的這25公裏又該如何解決?程林祥環顧了四周,發現了宿舍樓那裏廢棄的被單,他便想到了用被單將兒子捆綁在自己的背上,壹步壹步帶著兒子走完這最後壹趟回家的路程。這個事件被媒體報道出來,看著照片上泥濘小路留下的腳印,無數觀眾默默流下了眼淚。
地震之後,全國各地響應為四川災區捐款重建,滿目瘡痍的廢墟在人們的幫助下轉化成壹片嶄新的氣象。幾年之後,程林祥的家庭又迎來了新的小生命,更值得程林祥興奮的是,那條從家到鎮上的25公裏,也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成新的水泥路,壹切的壹切,都將恢復往日的安寧。生命來之不易,我們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挫折,都應該珍惜生命,努力生活,因為風雨之後又見彩虹!
都說“父愛如山”,若不是父愛之偉大又何以擔得“山”的分量。在程林祥無言的父愛中,是責任,更是親情。縱觀程林祥地震後家庭的改變,即使是先有令人惋惜的喪子之痛,家國之殤,但好在震後的八方支援下,汶川也露出重建後的風采,程林祥也迎來了新的小生命,日子也總歸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