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的含義
詩韻的含義:指詩詞所押的韻部,壹是詩詞所采用的韻書。
詳細解釋:
我在這裏只談近體詩的韻,實際上能理解近體詩是如何成韻,古體詩也就自然呼之欲出。古往今來,詩的成韻是有嚴格依據的,那就是韻書,現存最早的韻書是《廣韻》,它的前身是《唐韻》,而《唐韻》的前身則是《切韻》,《廣韻》分有206韻(人正好有206塊骨骼,不過大概是巧合)。
唐初許敬宗等人奏議將其中鄰近的韻合並來使用,因為韻分得太細受的拘束也越多。宋淳祐年間,江北平水人劉淵著成《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206韻合為107韻,也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平水韻》,清人又將之化為106韻,而今天認為唐人使用的是在許敬宗奏議後合並的韻,應該就是平水韻。
所以我們這裏都以平水韻為標準,清人所用的《詩韻集成》等都是傳承自平水韻,《中華新韻》中的分韻在這裏不采用。106韻分別有: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均采平生韻,故我們這裏也只討論它。
平聲韻分為上平聲15韻與下平聲15韻,這個劃分沒有特別的含義,它們分別是:上平聲:壹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壹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聲:壹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壹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鹹。
釋義:
1、詩的韻。
唐白居易《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壹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詩:“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
2、詩詞用韻所依據的韻書。
宋以後通用《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106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我是憑著壹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壹反三的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