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圓明園全景

圓明園全景

連續幾天都在介紹圓明園十二銅首,事實上圓明園的 歷史 故事還真不少。

畢竟作為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壹,圓明園占地面積就達到3.5萬平方千米,相當於8.5個紫禁城。

從康熙48年建起,經過雍正、乾隆、嘉慶以及道光等幾代人陸續完善,圓明園被譽為“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就連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都被譽為----“ 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但可惜,經過戰亂、 歷史 的摧殘,如今圓明園所呈現給世人面前的,只是壹片廢墟罷了。

被英法聯軍毀掉的圓明園,到底是什麽樣?

1860年,圓明園遭受英法聯軍所焚毀,在火燒圓明園時,本來想將其夷為平地,但由於圓明園所占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又很遼闊,圓明園壹些不起眼的角落又或者水中景點才能幸免遭受焚燒。

13年後,也就是1873年,在清朝海關任職的德國人--- 恩斯特·奧爾 壹次來到圓明園,用隨身帶來的攝像機拍攝了這座已被戰亂摧毀的皇家園林的照片。

這批照片也成為了目前 歷史 上的發現最早的圓明園影像。

這批照片也保存完好,不僅能記錄圓明園廢墟,同時也記錄了這段屈辱的 歷史 。

諧奇趣主樓北面:

諧奇趣全景:

諧奇趣音樂亭:

諧奇趣主樓東側面: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在圓明園建成首座 歐式水法大殿 ,壹***有3層主樓,樓前左右九間弧形走廊連接著兩層八角樓聽,背面有壹座小型的噴水池。

大水法:

大水法是圓明園廢墟最典型的代表物,它是圓明園三處大型噴泉群,其12銅獸就在大水法周圍。

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殘垣斷壁是圓明園象征,也成為了遊客必到的打卡之處。

方外觀

方外觀是乾隆二十四年所修建,當時主要是壹座清真寺,是專門給乾隆的 容妃 (也就是《還珠格格》裏的香妃)做禮拜的地方。

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方外觀與其他西洋樓建築壹樣,只是被燒毀的建築木質結構,大理石和房瓦尚未被燒毀,不過今天咱們所看到的方外觀殘跡大部分是軍閥和土匪等倒盜運石所造成。

海晏堂壹角

作為圓明園西洋樓規模最大、裝飾最精美的建築,在奧爾末拍攝的海晏堂畫面中,樓頂已經坍塌,樓前水池也都長滿了雜草。

從照片咱們可以看到,屋頂和樓板基本已經倒塌,內部的磚墻也都垮塌了壹部分,南側上還保留壹些玻璃殘跡,造型和裝飾也跟史料記載壹樣,只是墻面上的灰有些剝落。

奧爾末拍攝的12張圓明園照片中,原作底片從未在中國大陸所公開,之後奧爾末去世後,其妻子將這組12張玻璃底片交給德國建築學者 恩斯特?柏石曼

之後隨著戰火的隔斷,這批底片經過重重困難,最終秦風老照片館在2009年被找到其下落,籌募巨資從海外購回這組底片。

隨後在紀念圓明園150周年之際,這批珍貴的 歷史 照片最終首次公開。

如今圓明園已經不再有12組照片這樣的情景。

這批圖片清晰可見,仿佛就像昨日的情景壹樣,除了我們能目睹壹些圓明園風采外,更多再次激起我們對這段屈辱 歷史 的思考---- 落後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