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滸》2,《駱駝祥子》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4,《童年》某些人物形象
林沖是《水滸傳》中出場次數較多的壹個人物,也是壹個完全被惡勢力、被黑暗
社會逼上反抗道路的形象。壹開始林沖對奸臣惡勢力的迫害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可是惡勢力總是不放過他,要置他於死地。當他完全看清社會的本質,認識到
對惡勢力妥協是沒有出路的時候,他由軟弱變的剛強,積極地與命運抗爭,表現
出了壹個英雄形象。在林沖形象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悲劇性。
林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壹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若非林沖的妻子意外的
遇上高衙內,林沖的壹生可能會平靜的度過。然而,自從林沖的妻子遇到高衙內
後,林沖平靜的生活被打破,這也成為林沖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從此,惡勢力開
始迫害起林沖的家庭、家人和林沖本人。林沖先是受高俅迫害,差點被判成死罪
,後被發配滄州,但是高俅並沒有放過他。高俅收買了押送林沖的兩個差役董超
和薛霸,要他們在半路上殺掉林沖。幸得魯智深相救,林沖才免於壹死。到滄州
後,林沖被派去看管草料場,這時,高俅又派陸謙壹夥去殺林沖,林沖被逼上了
絕路,同時也認清了社會的本質和奸人的面目,最終他殺掉陸謙壹夥,上了梁山
踏上了反抗的道路。
林沖上山前後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形象有壹個發展轉變的過程。壹開始他
表現出的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軟弱的形象。這壹形象在小說中有多處描寫:
如小說第七回寫到,林沖的妻子遭人調戲時,林沖本要發作的,可壹看是高衙內
就立刻忍住了,趕緊息事寧人。同時,他也阻止別人為他抱打不平;當魯智深趕
來為他出氣時,林沖勸阻道:“原本是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實在無禮”
。[1]林沖本要痛打他壹番,但怕太尉面上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就怕管。林
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放過他這壹會,最後只得放高衙內走。
1.委曲求全的軟弱英雄
林沖在發配往滄州的時候,押送他的兩個差役壹路上對他百般折磨。給他帶厚重
的枷鎖、讓他光腳走路、給他吃很少的食物,甚至用開水燙他的腳。這壹切林沖
都毫無反應,順受了對自己的折磨。後來走到野豬林,兩個差役要殺他時,林沖
還是壹點警惕都沒有,要捆就捆吧,要是換成其他的好漢,在這種情形下是決不
會聽天由命的。他到滄州後因為沒有及時送給牢頭銀子被牢頭罵做賊配軍,壹番
話說的林沖哪敢擡頭。等他罵完了,林沖去取了銀兩,陪著笑臉說:“差撥小哥
,些小薄禮,休言輕微”。[2]想想林沖昔日在京師作教頭時也是很威風的,現在
卻被原屬於自己手下的人辱罵,罵完後還要陪上笑臉,這些都表現了林沖的軟弱
和逆來順受。
林沖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是其形象發展、變化的轉折點。林沖滄州後被派去
看管草料場,這時他仍抱有幻想。希望通過改造,掙紮回去重見天日,繼續過平
常人的生活。林沖的幻想太天真了,高俅又派陸謙壹夥來殺他,幸虧他當時為在
草料場中,才逃過壹劫。當他在山神廟裏聽見陸謙壹夥的談話時,林沖忍無可忍
了,他決心要為命運抗爭了。於是,他壹腳踢開山門,毫不猶豫的殺掉陸謙壹夥
人,從這裏已經可以看出林沖形象開始發生變化了,開始變得堅強了,但是他還
是有壹點猶豫,如他在殺陸謙的時候,面對陸謙的求饒,他又心軟了下不了手。
可是惡人就是惡人,陸謙卻趁此偷襲林沖。這讓他看清了惡人的本質,最終殺掉
陸謙壹夥,義無返顧的踏上了去梁山的道路,踏上了積極反抗的道路。林沖也變
成了剛強的、積極抗爭的英雄了。
2.積極反抗的真英雄
林沖上梁山以後,就完全是壹個剛強的、積極反抗的英雄形象了。他上山以後,
面隊王倫的排擠和壓制,他先是爭取留了下來,也沒有因受氣而魯莽地將王倫殺
掉,畢竟王倫和高俅等奸人是完全不同的,可是當王倫要趕林沖下山時,林沖就
開始積極的抗爭了,因為他已經走投無路了,趕他下山就等於把他往死路上逼。
此時的林沖已不會就此認命了,在王倫的壹再相逼下將王倫殺掉,為自己爭取到
了安身之處。後來朝廷派大軍來圍剿梁山,林沖總是積極請戰,而且每次出戰總
是勝利而歸,完全的表現出了積極反抗的英雄形象。
“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種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沖突”。[3]在林沖形象
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林沖又是壹個悲劇性的形象。林沖本來
是宋朝官僚階層中的壹員,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就因為高俅之子貪戀林沖妻
子的美色,害的林沖家破人亡,自己也淪為囚犯,最後不得不上梁山落草。此外
,陸謙本是林沖十分信任的好兄弟,但陸謙為了高官厚祿,背叛、出賣了林沖,
並且幫助高衙內霸占林沖的妻子、幫助高俅陷害林沖,甚至不惜要殺掉林沖來換
取榮華富貴。被自己十分信任的人出賣、陷害不能不說是壹件可悲的事。後來,
高俅被捉上梁山林沖本可以殺掉他以解心頭之恨,因為宋江的勸阻,林沖不得不
放高俅走,就因為這林沖被氣的吐血而亡。壹個為梁山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竟被
氣死,讓人不由的為之感到惋惜。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林沖的壹生是很不幸的
,是壹個悲劇英雄的形象。
總之,《水滸傳》中林沖形象在上梁山前後是不同的,他的形象有壹個發展變化
的過程。由壹開始的軟弱,委曲求全、逆來順受,轉變為上山後的剛強、積極反
抗的英雄形象。同時,小說中林沖也是壹個不幸的、悲劇性的形象。
魯智深
魯智深,位列天罡,蓋世英豪,從來處來,到去處去,赤條條無牽掛,說打就打,說罵就罵,說殺就殺,說砍就砍,不來壹絲壹毫的虛假,也決不受半點腌氣,自己不受,也見不得別人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頂天立地,仗義執言,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拼得壹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延安城裏,三拳打死鎮關西,五臺山上,赤膊薅惱佛羅漢;大鬧赤松林,燒瓦官古寺,夜宿桃花村,滅周通威風;倒拔垂楊柳,鎮東京潑皮,授命野豬林,救林沖危難;水泊梁山,奏響聚義凱歌,中華青史,留得萬世英名。響當當的男子漢,當當響的大丈夫,豪傑中的豪傑,英雄中的英雄。金聖嘆自愧弗如:魯達壹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李卓吾贊不絕口:是仁人!是智人!是勇人!是聖人!是神人!是菩薩!是羅漢!是活佛!
“靈光壹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敬拜高僧,摩頂受記,智深乃佛門弟子,方外之人。但他卻不守戒律,擾亂清規,我行我素,胡作非為,既不坐禪——十字橫羅,鼻息如雷,又不忌口——酒也吃得,肉也吃得,人家罵和尚是禿驢,他也罵和尚是禿驢,佛殿後拉屎撒尿,酩酊中砸爛金剛,卷堂攪鬧選佛場,出手打倒眾禪客。然而,“率性而行,不拘小節,方是成佛做祖根基”。智深初上五臺山,眾僧謂其形容醜惡,貌相兇頑,不似出家模樣,不可剃度。智真長老力排眾議:“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凈,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中國禪宗,乃民眾的宗教,批判的宗教,革命的宗教,不立文字,不尊佛祖,我心即佛,率性而為。智深即最具禪宗精神,不讀經,不禮佛,心性本靜,無念為宗,揭竿斬木,乃光大佛法,放火殺人,皆修行的功課。水滸傳詩贊:
自從落發鬧禪林,萬裏曾將壯士尋。
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壹片殺人心。
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成佛做祖,當之無愧。
武松
古代英雄似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那些性格豪爽的壯士武夫,古典小說中常常通過寫酒來表現英雄。酒在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思想,烘托環境氣氛等方面,都顯示出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而成為作品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滸傳》中的酒活了起來,與英雄融為壹體,密不可分。酒成就了水滸的好漢,使其成為英雄,酒也因水滸好漢而五彩紛呈,在文學史上為人所稱道。
在梁山泊眾好漢中,武松應該算是最搶鏡頭的酒中豪傑。壹出場還沒多久,就是接二連三的醉打系列,十八碗烈酒下肚,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老虎;受施恩相托,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還有醉打孔亮。第壹次是無心之醉,順手打虎;第二次是有心買醉,專門找茬;第三次則是酒後生事無理取鬧。三段故事都寫得都極其生動,前兩次尤其精彩。
武松是壹個專打天下強暴的義士,是壹位叱咤風雲的孤膽英雄。這壹形象,數百年來壹直激蕩著人們的心靈,受到讀者敬仰。施耐庵為什麽能把這壹形象刻畫得如此鮮活動人呢?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藝術手段就是運用美酒烘托,可以說武松是美酒烘托出來的英雄。施耐庵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和誇張手法,借助“酒”這種媒介,塑造了武松的曠古英雄形象。
武松打虎是壹系列精彩故事即所謂“武十回”中的第壹個。通過他在景陽岡與老虎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這位草澤英雄便初露頭角,使他在卷入尖銳激烈的矛盾之前就在讀者面前顯出了英雄本色。
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進入酒店的第壹句話是:“主人家,快把酒來吃。”有此句,才有連吃十八碗酒的豪飲,才有“三碗不過岡”的韻味,才有半醉半醒上岡的逸趣,才有醉態折棒的波折……壹句話生出多少文章,故金聖嘆批道:“好酒是武二生平,只此開場第壹句,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1]情節的高潮固然是打虎,寫得驚心動魄。然而在此之前,作者卻用了大量篇幅敘寫了武松在酒店喝酒的情形。先寫陽谷縣地面壹家酒店在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點明了酒的烈性、後勁。下邊壹系列戲劇性情節都由此敷衍而出,正是圍繞著這叫“透瓶香”又名“出門倒”的烈酒,反復鋪寫喝酒的武松與店家之間的爭執沖突,增添了許多韻味情趣。
接著,則是借助巧妙的醉態描寫,著意加重打虎氣氛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從武松的言行可以看出,他處於壹種半醉狀態。文章之妙就在這半醉半醒中:若武松醉成爛泥,那定然是釀成虎吃人的惡果。若武松全然清醒,則不會誤入亂樹林的險惡境地,也不至於手忙腳亂地打折哨棒,造成赤手空拳打虎的局面,從而使顯示出英雄的剛強與勇力。至此,作者通過層層渲染,已最終完成了濃重的打虎氛圍的布置。
壹般過往行客“三碗不過岡”,而武松則是壹氣吃了十八碗“卻又不曾醉”。數次斟酒,寫武松三番叫好:“這酒好生有力氣!”“好酒!”“端的好酒!”粗看似乎主次不分,輕重倒置。然而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寫酒就是寫武松,寫吃酒就是寫打虎。英雄贊好酒,好酒襯英雄。單是通過他的酒量食量,壹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性格豪爽、爭強好勝的打虎英雄就已經站在我們的面前。
酒壯英雄膽,酒添英雄力,飲酒與打虎,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成為壹個有機整體。如果刪去吃酒的描寫,武松打虎就要大為減色,甚至簡直不可思議,人物形象也絕不可能象現在這樣血肉豐滿,真實動人。
第二十九回寫“武松醉打蔣門神”,這是全書極為精彩的回目之壹。精彩在於傳神的細節刻畫,在於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的個性、神態和氣質,在於惟妙惟肖地披露人物的心理活動。如描寫武松與施恩那充滿自信樂觀,而又蕩漾著詼諧輕松氣氛的對話;描寫那壹波三折、懸念高築的“無三不過望”;描寫武松那機敏靈活,又令人發笑的挑逗撩撥……這都是人物個性氣質的活生生體現,計有五千余言,占這個回目篇幅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真正寫“打”,則只有三百字左右。雖然“打”的描寫也非常成功,但如果去掉前面那些鋪墊、渲染,這“打”的藝術將黯然失色。所以“醉打蔣門神”壹回,關鍵詞不是“打”,而是“醉”。
醉打蔣門神,奪取快活林這壹回目,寫出了武松有勇有謀,既寫他借酒發威,憑著超人的勇力制服蔣門神,又表現了他粗中有細,他要在看清對手的相貌及周圍環境後才開始擺開架式與之對打。
要打蔣門神,武松只提壹個要求:“無三不過望”,即出城後,每遇見壹個酒店,妳必須請我喝三碗酒,否則“便不過望子去”。武松教訓了蔣門神後,邀眾高鄰慶賀,直吃得盡醉方休。
對喝酒過程,施耐庵是用墨如潑,通過層層鋪墊,把個“身長八尺,壹貌堂堂”的血性男兒,“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的江湖好漢武松借酒“尋釁”,為民除害的壯舉描寫得淋漓盡致。醉打蔣門神的故事,壹言以蔽之,酒也。因酒店被奪而起,靠酒引蛇出洞,憑借酒力制敵,最後又喝酒慶功。故金聖嘆評點說:“奇絕妙絕之文,無壹筆不在酒上出色。”
前面醉打蔣門神還是“假醉”,那麽第三十二回寫“醉打孔亮”卻是“真醉”了。武松夜走蜈蚣嶺以後,不分青紅皂白,醉打孔明和孔亮!這只是作者為了以後文字的發展做鋪墊。在關於武松的故事中,特別註意細節的真實,著眼於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英雄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英雄並非十全十美,唯其如此,英雄才有真實性,文學才有生命力。王望如評曰:“其於虎也,先醉後打;其於蔣門神也,先醉後打;其於王道人也,先殺後醉;其於張都監也,先殺後醉。或打或殺,皆籍酩酊以佐其神威,酒之動氣甚矣哉!”[2]
襯托是文學描寫的重要手法之壹,通過烘雲托月能更好地突出主體描寫對象。《水滸傳》對武松形象的塑造很少通過正面描寫來進行,而主要是通過施恩父子、景陽岡店家等人物的言行以及驚訝的表情,通過寫酒性之烈、碗數之多來側面描寫武松的勇力,這樣寫無疑能取得更加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總而言之,《水滸傳》中描寫最光彩奪目的英雄莫過於武松,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都很痛快。而與武松有關的壹切活動幾乎都是與酒聯系著的。酒是英雄的伴侶,友情的紐帶。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酒這壹媒介,武松還會有這樣大的藝術魅力嗎?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武松幾乎成了力量和正義的化身。但作為宋代綠林好漢的壹個典型,他卻帶有那個時代的草莽英雄與生俱來的性格缺憾:常常嗜酒若命,仗酒使性。此為美酒帶給武松的缺憾。
他的身上集合著許多英雄的特征,所以金聖嘆稱他為“天人”。但他並不是真正的天人,而是地上的人。他有人的局限性。例如在景陽岡打虎這段文字中,施耐庵除生動地描寫了他壹波三折的打虎過程,表現了打虎的艱難,進而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外,還突出了他打死老虎之後的筋疲力盡,以至於當他看到偽裝成老虎的獵人時,以為又見到老虎,心裏產生了“我今番罷了”的恐懼。這種與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似成天壤之別的畏懼心理,非但沒有玷汙英雄,反而使武松的形象更為逼真動人。作品的成功之處正在於此。作者在較廣闊的層面上,在對壹些重大事件的敘述中,真實而準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尤其是不掩飾與其英雄本質相矛盾、相雜糅的某些缺憾。那麽,美酒帶給武松的性格缺憾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第二十三回中打虎上山前的武松吧。
武松自在柴進府上與宋江分手後,本來是想回家看哥哥的。可是當路過景陽岡下的酒店時,不禁被“三碗不過岡”的招旗吸引了。於是全不顧酒保的提醒和勸阻,壹氣喝了常人酒量極限的五倍——十五碗。以至於酩酊大醉,誤入虎口。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壹場不是虎死就是人亡的驚心動魄的殊死戰鬥。最後借助酒力打死了大蟲,保住了性命。這次行動雖然在客觀上為百姓除了大害,其實是並不值得過於褒揚的。因為:其壹,他上山前喝酒,並不是為了壯膽打虎,而是壹種不聽忠告的肆意酗酒。他曾揚言威脅酒保說,不讓他吃飽喝足,“引老爺性發,通叫妳屋裏粉碎!把妳這鳥店子倒翻轉過來!”其二,後來打虎,也不同於魯智深為仗義救人而主動去拳打鎮關西,而是誤入絕境時的壹種被動的、本能的抗爭,是別無他途的惟壹選擇。因此可以說,景陽岡打虎,實屬因酒而起、迫於無奈。這壹事件除展示了武松的勇猛過人、力大無比外,還反映了他的好酒、嗜酒,以酒為命的性格缺憾。作者在敘述武松英雄故事的過程中,還在多處對他的這壹性格缺憾作了有意無意的披露。例如:在第二十三回武松剛出場時,作者就通過寫宋江與武松的燈下交談告訴讀者,武松當初在家鄉幹事時,“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壹時間怒起,只壹拳,打得那廝昏沈”以為出了人命,因而逃亡江湖。在這壹回中作者還寫道,柴進之所以對武松先親後疏,也是因為武松“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的,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裏莊客,沒有壹個道他好”。
此外,在第二十六回中還有兩處對武松的側面描寫。壹處是在武松東京出差回來之前,作者借何九叔之口告訴讀者,“他(武松)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另壹處是在武松回來之後,又借寫鄰居的反應這樣寫武松:“兩邊眾鄰居看見武松回了,都吃了壹驚,大家捏兩把汗,暗暗地說道‘這番蕭墻禍起了!這個太歲歸來,怎肯幹休?必然弄出事來!’”這些側面描寫既寫出了武松的不容欺侮、不畏邪惡的英雄氣概,也反映了他兇狠暴戾、令人畏懼的性格缺憾。
從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作為壹個義膽俠客,武松除具備剛烈、正直的英雄本色外,還常常嗜酒如命、愛使酒性,甚至尋釁滋事。他血濺鴛鴦樓、再進十字坡,被孫二娘改扮成行者後的經歷,更加充分地證明了這壹點。請看第三十二回的有關敘述:離開十字坡後,武松來到了白虎山下孔家莊小酒店裏。由於他是出家人打扮,再加上當時酒店裏確實沒有好酒,只有地主孔太公小兒子孔亮預訂的肉及其自備的白瓷甕酒,因此店主以實相告。這本來不該再計較了,可是看著對面而坐的孔亮壹行好酒好肉香氣四溢,而自己面前卻只有茅柴白酒和家常熟菜,我們這位視酒肉為第二生命的英雄半刻也不能容忍了!於是上演了壹場為酒肉而戰的鬧劇。最後,店主莊客被打得瘸手癱腳,如鳥獸散。就連還會幾套拳腳的獨火星孔亮也被武松在其“實落處”壹連打了二三十拳,末了被丟進了門外的溪裏。結束了這場酒肉之爭後,武松誌得意滿地說:“好呀!妳們都去了,老爺卻吃酒。”這自鳴得意的話,再次表現了武松嗜酒如命,為了酒肉而不顧壹切的性格缺憾。這種缺憾在他後來浪跡江湖的生涯中還有多次表現。這種性格缺憾不僅表現在武松身上,還表現在水滸中不少綠林好漢這個英雄群體身上。如第十回寫林沖在山神廟殺了陸謙等仇人後,在莊外草屋裏與幾個看夜的莊客爭酒吃,因夜深天寒,人多酒少,最後林沖轟散了莊客,也曾誌得意滿地說:“都去了,老爺快活吃酒。”再如,表現梁山好漢基本的人生追求的口頭禪“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就是明證。可見這種性格缺憾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縱觀武松的性格,我們對《水滸》人物描寫的特點有了更為具體的了解。《水滸》人物描寫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它將108將中的許多英雄描寫得個個面目不同,更在於它活生生地勾畫出了這些英雄性格的不同側面:既描寫了他們“路見不平壹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的英雄業績,也反映了他們有時不該出手也出手的蠻橫霸道;既展示了他們“妳有我有全都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藍圖,又渲染了他們“生死不渝壹碗酒”(電視連續劇《水滸》主題歌詞)的簡單盲目的豪俠情懷。總之,小說既展示了他們光彩照人的崇高精神,也不掩飾其作為當時特定社會土壤的產物所不可避免的“土腥味”——混跡於中下層社會中的江湖俠客的義氣和痞氣。通常說來,缺憾總是不完美的。然而它又是任何壹個真實的人所不可避免的。真實的人既具有人的創造性、能動性,又具有人的缺陷、缺憾,或曰局限性。具有創造性、能動性,人才區別於動物;具有局限性,人才區別於神。同理,“當壹個人被排除壹切善的時候,便成了魔。而當他被排除壹切缺點及弱點時,又成了神;這種魔性與神性,乃是人的性格壹極的畸形化——性格單壹化的極端化。”[3]文學藝術壹旦墮入這種極端化,就會變質,就會從人學蛻化成魔學或神學,從而喪失文學的本性。那當然談不上什麽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了。“美學中的所謂‘缺陷美’,往往能有力地表現出人性美。‘完美’與‘美’並不相等,‘缺陷’與‘醜’也不相等。”[4]由於人世間純粹完美與純粹缺陷的性格並不存在,因此,真實的性格,美而有魅力的性格,常常是在美醜、善惡矛盾統壹的關系之中。“‘美惡並舉’是矛盾狀況,‘美醜泯滅’是統壹狀態。‘高大全’性格的追求在美學上的錯誤,就是不了解“缺陷”在藝術環境中也可以作為美的構成成分,不了解絕對“完美”並非真正的美的境界。[5]由此看來,作者這種“美惡並舉”、“美醜泯滅”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的寫法,非但不會貶損這些英雄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使之更真實可信、更親切動人。正如狄德羅所言:“說人是壹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復合物,這並不是責難人,而是為人下定義。”[6]今天,我們對武松的性格缺憾作如上淺析,決非苛求於古人,而是為了走近古人、看清古人,進而從熠熠生輝的我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中尋得藝術的和人生的真諦,為塑造出更為真實可信的藝術形象提供壹面歷史的鏡子。
祥子
/user4/qianmoyehe/archives/2006/415927.shtml
保爾
/question/62676689.html
阿廖沙和外祖母的分析
/question/62676689.html
文字太多放不下了,所以就放連接了.LZ妳另外加分怎麽個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