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關於巴頓將軍的資料

關於巴頓將軍的資料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1885. 11.11~1945.12.21)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雷克維尼亞德壹殷商世家。1903年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壹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較差,留級壹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 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幹涉。 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戰。 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壹個裝甲旅。1918年 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占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裏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占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與同樣滿嘴罵人字眼、在戰場上大膽潑辣的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相比,巴頓實為貌似大膽真小心。巴頓所做的壹項改革迄今仍影響美軍,即隨軍牧師主日講道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

巴頓,1885年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壹個軍人世家。他從小愛出風頭,立誌要成為將軍。

1919年回國後,返回騎兵部隊任職,同時從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

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

1940年春夏,德國以坦克為主力兵種橫掃西歐後,美國開始重視裝甲兵建設。巴頓於 7月被起用為裝甲旅旅長,12月升任為新成立的第 2裝甲師師長,並晉升為少將。

1942年再升任第 1裝甲軍軍長。同年 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占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策 7集團軍。

1943年 3~4月,他參加整裝被隆美爾擊敗的第2軍,並接替弗雷登道爾任該軍軍長;4月晉升為中將。同年 7~8月,指揮美軍第 7集團軍參加西西裏島登陸戰役,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該島首府墨西拿。

1944年 1月,到英國就任美國第 3集團軍司令。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率第 3集團軍跟進,8月進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隨即協同盟軍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在當年 12月開始的阿登戰役中,他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捏的美軍,打退了德軍。

1945年 3~5月,巴頓率部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德國投降後,調任第 15集團軍司令兼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

巴頓作戰勇猛頑強,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有“熱血鐵膽”、“血膽老將”之稱.

1945年 12月 21日死於車禍。

“喬治?巴頓設計制造巴頓劍”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號稱“鐵膽將軍”。粗魯、野蠻是他在戰爭中留給後人的印象,潘興元帥甚至把他叫作“美軍中的匪徒”。但如果僅憑這壹點就認為他是個只懂打仗的猛張飛就大錯特錯了。巴頓將軍投註在軍事領域

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慮的結晶,“巴頓劍”的成功就是壹例。

美國是壹個善於使斧的國家,早期的騎兵更習慣揮舞馬刀砍殺。訓練時,騎兵們乘坐在馬背上,像使用球棒壹樣瘋狂地舞動手裏的騎兵彎刀。年輕的巴頓把這壹切看在眼裏,不禁在心裏開始了思量。

那時的巴頓曾經在第5屆奧運會軍事五項比賽中獲得過擊劍的第3名,號稱“軍中第壹擊劍高手”,並獲得過“劍術大師”的榮譽稱號。在參加完奧運會後,巴頓到法國索米爾軍事學校學習擊劍課。在那裏,他發現法國騎兵使用馬刀的方法遠遠超過美國騎兵,原因很簡單:法國人是用刀尖去刺殺,而美國人則是用刀刃去砍殺。與砍殺相比,刺殺能更快地接近敵人,作戰效率更高。

懷揣改進騎兵軍刀的想法,巴頓調到了弗吉尼亞的邁爾堡。這是壹個騎兵駐地,有軍隊裏最優秀的騎手,有美國出身最好的軍官,他們熟悉華盛頓的每壹位要人。在這個“離上帝最近”的地方,血氣方剛的巴頓決定大幹壹番,改進騎兵軍刀就是他的“敲門磚”。

“以法國式的直劍取代美軍盛行的彎刀。”巴頓把自己的想法明白無誤地寫在文章裏,並把文章交給邁爾堡騎兵團團長格拉德上校。上校是位老騎兵,當然看出了巴頓的主張有多麽重要的意義。他建議巴頓再增添壹些內容,然後把文章投寄給《騎兵月刊》。

受到鼓舞的巴頓沒有聽從團長的建議。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級別的軍事刊物。他知道,小小的《騎兵月刊》不足以引起軍界高層的註意。他在給未婚妻的信中寫道:“我希望這篇文章引起轟動。我相信壹定會的。”果然,1913年1月11日,頗有影響的《陸海軍雜誌》刊登了巴頓的文章,並立即引起軍界的關註。“我想我要出名了!”巴頓心裏異常興奮。

幾個月後,陸軍參謀長伍德將軍命令按照巴頓設計的樣式和規格,打造兩萬把新軍刀。這種新型騎兵軍刀是直線型設計,刀有940毫米長,刀身的寬度為257毫米,刀刃非常長,是壹種理想的擊刺武器,能夠完美地用於刺殺。巴頓的鉆研和思考結出了果實。

新軍刀選在斯普林菲爾德的工廠鑄造。為保證軍刀的生產質量,巴頓被專門派去負責檢查驗收。美國軍械部次長也對巴頓設計的新軍刀很滿意。他說:“巴頓作為壹位擊劍手的技巧和經驗,對於軍械部價值無限。”

新軍刀還需要新的訓練教程。春風得意的巴頓開始編寫《軍刀教員講義》。1914年3月,《軍刀訓練》壹書由陸軍部批準出版。巴頓在書裏進壹步強化了他附著在新軍刀中的“刀尖”精神:要記住刀尖是壓倒壹切的重點,富有活力、勇於進取的勇士要像刀尖壹樣,在進攻中刺穿敵人的身體……

批量生產的新型騎兵軍刀在騎兵部隊中廣泛使用,並以“巴頓劍”聞名天下。1916年3月,巴頓調任布利斯堡騎兵團時,高興地看到團隊使用的軍刀全是自己設計的“巴頓劍”。這壹發現讓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但淩厲的槍彈使騎兵的軍刀失去了用武之地。“巴頓劍”更多地成了騎兵們的標誌性裝備,很少在實戰中使用。巴頓成名後,更沒有機會和膽量拿他的“巴頓劍”去和納粹們單挑。

《狗娘養的戰爭》作者:喬治?巴頓

本書原名《War As I Knew It》(《我所知道的戰爭》)由巴頓夫人比阿特麗斯?艾爾編輯,巴頓原副參謀長保羅?D?哈金斯上校撰寫腳註和引語,著名軍事傳記作家道格拉斯?S?弗裏曼撰寫前言,巴頓死後二年(1947)出版。

巴頓在這本書中對自己二戰時遠征北非,蕩平西西裏、橫掃歐洲進行了回顧,並同時表達了自己對戰爭的壹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