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Tritium 電池有何特別
談起核電池,許多人都會想到通過核裂變,產生大量能量的核反應堆。但,核電池卻並非任何形式的核反應堆,而是利用放射性元素衰變所放出的能量供電。
放射性元素很不穩定,其原子核不斷的向外界放出射線,轉變成穩定的新原子核。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形式有所不同。α 衰變、β 衰變被用於制作核電池。其原理並不復雜。
α 衰變
α 衰變時,會產生 α 粒子,發射出 α 射線,帶有大量能量。這壹部分能量中,有壹部分轉換成了熱能,放出可觀的熱量。這時,利用熱電效應,將其熱能轉換成電能;或者利用光電效應,將紅外線轉換成電能即可。
鈈-238 就會發生這種衰變。各類星際探測器,早就開始以此作為能源。遠至 1977 年發射的旅行者 1 號(其核電池還能工作到 2025 年),近至壹年前發射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和剛剛發射的嫦娥三號都搭載了鈈-238 電池,不但可提供電力,還可靠核電池放出來的熱量保溫,可謂是星際探測器的理想能源。
顯然,鈈不是壹般人可以獲取來制造民用電池的。
β 衰變
β 衰變時,會產生 β 粒子,發射出 β 射線。而 β 粒子本身就是高能電子,直接就可以發電啦~氚(氫-3)就會發出這種衰變,而 NanoTritium 電池,正如其 Tritium(氚) 之名,利用這種效應來產生電力。
---------------
由此可見,核電站是通過核裂變產生的熱燒水,然後用蒸汽機發電,與核電池的原理完全不同。有人把 NanoTritium 比作氫彈的言論十分荒謬。
至於射線對人體的危害,α 射線無法穿透壹張紙,β 射線無法穿透壹片鋁。除非妳直接吸入鈈-238或者氚,其射線才會對妳產生危害。
不過,壹旦吸入,會對人體產生致命的危害,生產時風險較大。隨著冷戰結束,已經無人再生產鈈-238,宇宙探測器將隨著儲備用盡而無能源可用。此問題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