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原導演陳曉卿再度發文,字裏行間透著辛酸和無奈,妳怎麽看?
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引發了網絡熱議。盡管更換了主創團隊,但大家對這個大IP還是相當期待的。
只是沒想到,真的是換了人就換了思想,在《舌尖3》裏,導演不再是陳曉卿,而是劉鴻彥。與此同時,整個團隊都變得更年輕,但制作的節目卻變得更有趣。
就像壹部美食紀錄片,食物介紹鏡頭不多。其余的時間,講完鍋講刀具,講完壇子講陶器,這些倒騰出來的三無品又上了線,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這壹巨大的變化,與舌尖1和2的主旨思想背道而馳,許多人認為,第三部並非美食紀錄片,純粹是為了商業宣傳和宣傳。
再看壹下網上的評分,口碑真的會崩潰。在第壹集9.3到第三季4.5之間,這種明顯的下滑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更重要的是,節目換了導演,創始人陳曉卿也離開了央視。事實上大家都不知道,為了拍《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等了十年,2002年,他三次申報《舌尖》項目,臺上的回音題材好但沒錢。截至2011年,央視九套紀錄頻道***獲得資金450萬元,陳曉卿也不負眾望,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不過看著自己壹手打造的品牌被後來人糟蹋成這樣,網友們都為他著急,紛紛在網上留言,詢問他的看法。
不過從這三次回應中可以看出,陳曉卿有太多的苦惱和無奈,團隊的骨幹都離開了,節目也與自己無關,版權也歸央視所有,就像是給自己的孩子送去別人,自己只能在有空的時候,想想那段那段美好的時光。
陳曉卿曾說過壹句名言:人情味比美食更可口。舌尖系列探討的焦點和目的究竟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哪壹類,自古文無第壹,武無第二,何況是各式各樣的美食呢?“舌尖1”旨在展示美食,讓大家看了都流口水流口水流口水流口水流口水。
“舌尖2”以味道講述故事,以美食觀察社會,以美食變遷記錄當代中國的飛速發展。現在真的可以說,年歲相仿,年歲不同,人也不壹樣。導演陳曉卿仍在尋找美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而舌尖系列卻成了爛尾樓。
這世上,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想著換我上去,我也可以上去,但當真的出來的時候,就會明白,天下哪有這麽簡單的事。
對於央視來說,壹場演出搞砸了,大不了以後不做,但對於美食愛好者和觀眾來說,再也看不到如此用心的美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