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的筆畫
本字的筆畫:橫、豎、撇、捺、橫。
本(拼音:bě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指事字,古字形在"木"的下部加壹指示符號標明樹根的位置所在,本義指樹根,又指草木的莖、幹。又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跟"末"相對。又引申為主體、原來、本來、原始等意義。
指事字。"本"字金文,主體是木(指樹),下部三處呈現膨大貌,似乎在凸顯樹木的根部。許慎在《說文解字·木部》的"本"字下列舉了壹個重文(異體字),與金文頗為相似,只是重文"本"的下部膨脹部分呈空心狀。從文字的發展角度來看,這壹重文顯然繼承了金文的特點。應該說,金文和重文的"本"字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樹根的特點。
戰國文字或體從臼(古者掘地為臼,在此表示樹坑),亦為強調樹根之意。到了小篆,"本"就抽象了起來。小篆"本"字,先前金文和重文中的三處膨脹部分連為了壹體,並細化為壹條橫線。這壹變化基本改變了"本"字的象形特點。隸書和楷書都線條化了。"本"的本義就是樹根。
草木的莖、幹與根部連結在壹起,故莖、桿有時也稱作本。草木的根是草木生長的開始,因此本字就指起始、根源。事物的根源往往決定了事物的性質,而事物的性質又是它的根源的反映,"本"字也因此帶有原來的、固有的含義,如本質、本能、本性、本意等等。草木的根與莖、稈緊密相聯,故古代把有血緣關系的嫡系子孫稱為本。
如《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本,本宗。又喻指自己或自己方面的、現今的。如本身、本國、本鄉;本年、本月。
樹木的根在下部,生長、繁茂要靠根部吸收養分。本字就用來指事物的基礎或主體。《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指基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