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音樂療法?
自20世紀40年代起,人們已逐漸將音樂作為壹種醫療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復中起壹定的作用,如減輕疼痛及消除緊張等,這種療法即音樂療法、也稱心理音樂療法。在最初階段多采用單純聆聽的方式,後來發展到既聆聽又有主動參與,如包括簡單樂器操作訓練,還有選擇地音樂遊戲、音樂舞蹈等而形成綜合性音樂活動。
另外,人類通過身體可以感受到的音樂振動稱之為“音樂體感振動”,即體感音波治療系統,其最大範圍為16~20000Hz,20~50Hz的頻率範圍最能夠給人以安全舒適感,這種感覺是存在人的潛意識中。
燒傷康復是燒傷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治療環節,良好的康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瘢痕的增生,降低瘢痕增生、攣縮引起的功能障礙,明顯減少後期整形手術的次數,降低治療費用。兒童燒燙傷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表現為極大的不配合性,這主要與兒童的心理特點有關,表現為對疼痛的極大恐懼感,對康復師的不信任性。因此,如何消除這種燒傷後的疼痛恐懼感,在患兒與康復師之間建立壹種信任關系,是影響康復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兒童具有好奇心強、主動參與性強、註意力容易出現轉移等特點,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音樂治療,尤其是帶有遊戲性質的音樂治療是燒傷兒童康復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
通過本組病例的分析,我們發現擊鼓治療是調動患兒主動參與意識的良好手段,在擊鼓過程中患兒很容易與康復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此基礎上康復師可以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如手法按壓、被動訓練等。同時在擊鼓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變換的姿勢、樂器種類等,患兒可以在手指精細運動、大關節運動等方面得到主動的康復鍛煉,同時在擊鼓過程中的團結協作及遊戲氣氛,能很好緩解兒童對疼痛的恐懼感,轉移對患肢的註意力,提高其對康復治療的依從性。當然,部分患兒對於體感音波治療、單純錄放樂曲也表現出很好的依從性,這類患兒更容易接受後續的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段的患兒對音樂均有較好的感知力,對不同患兒可針對性選擇擊鼓療法、體感音波治療、單純錄放樂曲等方式,形成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康復治療的效果。但兒童康復治療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客觀性量化指標,這也是下壹步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