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PP和PE到底有什麽區別

PP和PE到底有什麽區別

PP材料概述:

PP塑料,化學名稱:聚丙烯

英文名稱:Polypropylene(簡稱PP)

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縮率:1.0-2.5% 成型溫度:160-220℃

PP為結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輕,密度僅為0.91g/cm3(比水小)。通用塑料中,PP的耐熱性最好,其熱變形溫度為80-100℃,能在沸水中煮。PP有良好的耐應力開裂性,有很高的彎曲疲勞壽命,俗稱“百折膠”。PP的綜合性能優於PE料。PP產品質輕、韌性好、耐化學性好。PP的缺點:尺寸精度低、剛性不足、耐候性差、易產生“銅害”,它具有後收縮現象,脫模後,易老化、變脆、易變形。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鮮盒就是由PP材料制成。

成型特性:

1.結晶料,吸濕性小,易發生融體破裂,長期與熱金屬接觸易分解.

2.流動性好,但收縮範圍及收縮值大,易發生縮孔.凹痕,變形.

3.冷卻速度快,澆註系統及冷卻系統應緩慢散熱,並註意控制成型溫度.料溫低溫高壓時容易取向,模具溫度低於50度時,塑件不光滑,易產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發生翹曲變形

4.塑料壁厚須均勻,避免缺膠,尖角,以防應力集中.

PP 的工藝特點

PP在熔融溫度下有較好的流動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兩個特點:其壹:PP熔體的粘度隨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顯的下降(受溫度影響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現較大的收縮率。

PP的加工溫度在200-300℃左右較好,它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分解溫度為310℃),但高溫下(270-300℃),長時間停留在炮筒中會有降解的可能。因PP的粘度隨著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顯的降低,所以提高註射壓力和註射速度會提高其流動性,改善收縮變形和凹陷。模溫宜控制在30-50℃範圍內。PP熔體能穿越很窄的模具縫隙而出現披鋒。PP在熔化過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熔解熱(比熱較大),產品出模後比較燙。PP料加工時不需幹燥,PP的收縮率和結晶度比PE低。

聚丙烯(PP)性能概述與橫向比較

PP與其它幾種主要的通用塑料的性能比較

塑料種類 PP PE PVC PS ABS

密度 最小 小於水 較大 略高於水 略高於水

剛性 較好 差 好 好 好

收縮率 壹般 差 好 好 好

韌性 低溫下差 好 差 差 好

強度 較高 低 較高 高 高

耐熱性 好 壹般 差 較差 較差

化學穩定性 好 好 好 好 好

耐候性 差 差 壹般 壹般 較差

毒性 無毒 無毒 可以無毒 無毒 無毒

粘合劑粘合 差 差 好 壹般 壹般

熱合性 壹般 好 壹般 壹般 壹般

成型加工性 好 好 麻煩 好 好

1、密度:PP是所有合成樹脂中密度最小的,僅為0.90~0.91g/cm3,是PVC密度的60%左右。這意味著用同樣重量的原料可以生產出數量更多同體積的產品。

2、力學性能:PP的拉伸強度和剛性都比較好,但沖擊強度較差,特別是低溫時耐沖擊性差。此外,如果制品成型時存在取向或應力,沖擊強度也會顯著降低。雖然抗沖擊強度差,但經過填充或增強等改性後,其機械性能在許多領域可與成本較高的工程塑料相競爭。

3、表面硬度:PP的表面硬度在五類通用塑料中屬低等,僅比PE好壹些。當結晶度較高時,硬度也相應增加壹些,但仍不及PVC、PS、ABS等。

4、熱性質:在五大通用塑料中,PP的耐熱性是最好的。PP塑料制品可在100℃下長時間工作,在無外力作用時,PP制品被加熱至150℃時也不會變形。在使用成核劑改善PP的結晶狀態後,其耐熱性還可進壹步提高,甚至可以用於制作在微波爐中加熱食品的器皿。

5、耐應力開裂性:成型制品中殘留有應力,或者制品長時間在持續應力下工作,會造成應力開裂現象。有機溶劑和表面活性劑會顯著促進應力開裂。因此應力開裂試驗均在表面活性劑存在下進行。常用的助劑為烷基芳基聚乙二醇。試驗表明PP在表面活性劑浸泡時的耐應力開裂性能和在空氣中壹樣,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而且PP的熔體流動速率越小(分子量越大),耐應力開裂性越強。

6、化學穩定性:PP的化學穩定性優異,對大多數酸、堿、鹽、氧化劑都顯惰性。例如在100℃的濃磷酸、鹽酸、40%硫酸及其它們的鹽類溶液中都是穩定的,只有少數強氧化劑如發煙硫酸等才可能使其出現變化。PP是非極性化合物,對極性溶劑十分穩定,如醇、酚、醛、酮和大多數羧酸都不會使其溶脹,但在部分非極性有機溶劑中容易溶解或溶脹。

7、氣密性(氣體阻隔性):PP對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都有壹定的透過性,比起尼龍(PA)和聚酯(PET)都有明顯差距,對於高阻隔性塑料,如PVDC、EVOH等就差得更多了。但與其它非塑料材料相比其氣密性還是相當好的。通過添加阻隔性材料或在表面塗敷阻隔性塑料,可以大大提高其氣密性。

8、老化性能:PP分子中存在叔碳原子,在光和熱的作用下極易斷裂降解。未加穩定劑的PP在150℃下被加熱半小時以上,或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曝曬12天就會明顯變脆。未加穩定劑的PP粉料在室內避光放置4個月也會嚴重降解,散發出明顯的酸味。在PP粉料造粒之前加入0.2%以上的抗氧劑可以有效地防止PP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的降解老化。抗氧劑分為遊離基鏈反應終止劑(也稱主抗氧劑)和過氧化物分解劑(也稱輔抗氧劑)兩大類,主、輔兩類抗氧劑的合理配合,將會發揮良好的協同效果。目前推薦使用的B215抗氧劑就是主抗氧劑1010(酚類)和輔抗氧劑168(亞磷酸酯)按1:2的比例復配而成的。為防止光老化需要在PP中加入紫外線吸收劑,它可將波長290~400nm的紫外線吸收激化轉化為沒有破壞性的較長波長的光線。對於埋在土壤中或在室內避光使用的PP塑料制品僅加入主輔抗氧劑即可,無須加入紫外線吸收劑。

9、電性能:PP屬於非極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且PP吸水性極低,電絕緣性不會受到濕度的影響。PP的介電常數、介質損耗因數都很小,不受頻率及溫度的影響。PP的介電強度很高,且隨溫度上升而增大。這些都是在濕、熱環境下對電氣絕緣材料有利的。另壹方面PP的表面電阻很高,在壹些場合使用必須先進行抗靜電處理。

10、加工性能良好:PP屬於結晶型聚合物,不到壹定溫度其顆粒不會熔融,不像PE或PVC那樣在加熱過程中隨著溫度提高而軟化。壹旦達到某壹溫度,PP顆粒迅速融化,在幾度範圍內就可全部轉化為熔融狀態。PP的熔體粘度比較低,因此成型加工流動性良好,特別是當熔體流動速率較高時熔體粘度更小,適合於大型薄壁制品註塑成型,例如洗衣機內桶。PP在離開口模後,如果是在空氣中緩慢冷卻,就會生成較大的晶粒,制品透明度低。果是在水中急冷(如下吹水冷法制薄膜),PP的分子運動被急速冷凍,不能生成晶體,此時的薄膜就是完全透明的。PP的成型收縮率是比較大的,達到2%以上,遠遠大於ABS塑料(0.5%)。PP的成型收縮率可以隨著添加其它的材料的種類及多少有所變化,這在制作具有配合尺寸的註塑制品時需認真加以考慮。

PE

中文名: 聚乙烯

英文名: POLYETHYLENE

英文名2:PE

分子式: (C2H4)n

結構式:

分子量:

CAS號: 9002-88-4

RTECS號: TQ3325000

HS編碼:

UN編號: 3314,塑料成型化合物

危險貨物編號:

IMDG規則頁碼:

Polyethylene

PE,全名為Polyethylene,是最結構簡單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高分子材料,由乙烯聚合而成,根據密度的不同分為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較軟,多用高壓聚合;高密度聚乙烯具有剛性、硬度和機械強度大的特性,多用低壓聚合。高密度聚乙烯可以做容器、管道,也可以做高頻的電絕緣材料,用於雷達和電視。大量使用的常為低密度(高壓)聚乙烯。聚乙烯為蠟狀,有蠟壹樣的光滑感,不染色時,低密度聚乙烯透明,而高密度聚乙烯不透明,

聚乙烯是通過乙烯( CH2=CH2 )的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由重復的–CH2–單元連接而成的高聚合鏈。聚乙烯的性能取決於它的聚合方式;在中等壓力(15-30大氣壓)有機化合物催化條件下進行Ziegler-Natta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這種條件下聚合的聚乙烯分子是線性的,且分子鏈很長,分子量高達幾十萬。如果是在高壓力(100-300MPa),高溫(190–210 C),過氧化物催化條件下自由基聚合,生產出的則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結構的。

聚乙烯不溶於水,吸水性很小,就是對壹些化學溶劑,如甲苯、醋酸等,也只有在70℃以上溫度時才略有溶解。但是微粒狀的聚乙烯,可以在15℃~40℃之間隨溫度的變化熔化或凝固,溫度升高時熔化,吸收熱量;溫度降低時凝固,放出熱量。又因為它吸水量很小,不易潮濕,有絕緣性能,因此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理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 有韌性的樹脂質顆粒或粉末,白色,有蠟味。

主要用途:

熔點:

沸點:

相對密度(水=1):

相對密度(空氣=1):

飽和蒸汽壓(kPa):

溶解性: 浮在水上,不溶。

臨界溫度(℃):

臨界壓力(MPa):

燃燒熱(kj/mol):

燃燒爆炸危險性

避免接觸的條件:

燃燒性: 可燃

建規火險分級:

閃點(℃): 231℃

自燃溫度(℃):

爆炸下限(V%):

爆炸上限(V%):

危險特性: 與強氧化劑接觸能引起燃燒和爆炸。與氟、四氟化氙接觸劇烈反應。與硝酸、氯化鈉、三硝基甲烷不能配伍。

燃燒(分解)產物:

穩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滅火方法:

包裝與儲運

危險性類別:

危險貨物包裝標誌:

包裝類別:

儲運註意事項: ERG指南:171 ERG指南分類:物質(低至中等危害的)

毒性危害

接觸限值:

侵入途徑:

毒性:

健康危害: IARC評價:3組,動物證據充分;人類證據不足

急救

皮膚接觸: 脫去並隔離被汙染的衣服和鞋。確保醫務人員了解該物質相關的個體防護知識,註意自身防護。

眼睛接觸: 如果皮膚或眼睛接觸該物質,應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20min。

吸入: 移患者至空氣新鮮處,就醫。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給予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難,給予吸氧。

食入:

防護措施

工程控制:

呼吸系統防護:

眼睛防護:

防護服:

手防護:

其他:

泄漏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