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線路翻漿冒泥養護維修環境溫度要求

線路翻漿冒泥養護維修環境溫度要求

線路翻漿冒泥養護維修環境溫度要求:首先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我國的交通網絡也越來越完善,鐵路建設是我國當前重要的交通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區域經濟交流水平。在其建設過程中,路基施工作為重要的基礎工程,需要施工單位在充分考察施工現場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施工,但是就當前鐵路運行的情況來看,路基翻漿冒泥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鐵路在運行過程中不僅會承受鐵路軌道的重量及機車車輛的動力荷載其次,還會長時間受到水流、風沙、雨雪、嚴寒、高溫等的侵襲和各種不良地質條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路基結構發生變化,加劇翻漿冒泥病害的發生,嚴重威脅著鐵路運行安全。基於此,本文就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鐵路路基;翻漿冒泥機理;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U216.42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簡介:劉向明(1970- ),男,高級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建設工程管理。

翻漿冒泥是基床土受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浸濕軟化或液化後形成的泥漿,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形成沿道床道碴的空隙向表面湧出的壹種路基病害現象。壹旦該現象發生就會鐵路線路的技術狀態發生急劇變化,降低線路的運行質量,而且後續的維修工作中二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以及財力,但是由於基床的軟化和道碴板結使道床的整體彈性降低,導致維修後的鐵路路基需要花費較多的資源進行後期的維護,大大提高了運營成本,且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要深入分析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現象產生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以便能夠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進壹步提高鐵路路基的施工質量。

1 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病害分類及其機理分析

1.1 翻漿冒泥病害分類

1.1.1土質基面翻漿

土質基面翻漿壹般會發生在路堤和土質路塹,該路段並沒有地下水或地下水不甚發育,主要是因為該路段的基床為粘土、粉質粘土,其具有不密實、強度低等特點,壹旦出現較大的降雨就會因為在活載作用下翻漿冒泥進入道床,因此該路段在雨季或者春融後經常會出現翻漿情況,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基面下沈問題[1]。

1.1.2巖質基面翻漿

巖質基面翻漿現象的出現壹般是因為該路段的路基是由泥質軟巖構成的,因此極易會在雨水、活載和道床研磨作用下翻漿,壹般在雨季翻漿,旱季停止。

1.1.3裂隙泉眼翻漿

裂隙泉眼翻漿壹般會發生在山區和丘陵區的路塹處或隧道內,該路段屬於地下水較發育地段,泥漿內裂隙水和軟巖風化物在抽吸作用下形成,由壓力水帶至基面汙染道床,由於該路段地勢低,地下水發育較好,因此翻漿常年不斷,雨季更為嚴重。

1.2 機理分析

由於鐵路路基易受降雨和地下水的影響,壹旦地表水或地下水滲入特定的地基土中,在活載的作用下,孔隙水壓力不斷變化,會產生翻漿冒泥和道碴陷入等整體軟化的現象,翻漿冒泥的形成過程主要經過了泥漿擠壓上升、積壓抽吸聯合作用和翻漿冒泥形成等三個階段。壹是擠壓上升階段,壹般是線路經過壹段時間的運行後,有列車的荷載作用導致基床鋪有的親水性粘性土或存在易風化親水的軟質巖出現了不均勻沈降,如果遇上雨季就會導致雨水下滲到機床中造成積水,在反復作用下會使得基床面土層軟化形成泥漿,且泥漿會沿道碴孔隙上升,如果連續降雨嚴重也會加劇翻漿冒泥現象;二是泥漿擠壓抽吸階段,第壹階段過後,機床會因為幹燥等因素形成板結道碴層,其會產生收縮裂縫,泥漿在這時上升受到兩種力的作用,壹種是擠壓力,另壹種是抽吸力,板結層對封閉的泥漿加壓,使孔隙泥漿水壓力加大,並且列車在運行中還會產生抽犀利,最終導致翻漿冒泥現象加劇;三是翻漿冒泥形成階段,泥漿被擠壓抽吸上升反復進行,使道碴板結越來越嚴重,基床在幹燥與濕之間來回切換,泥漿產生的越來越多,不斷透過板結層縫隙向上湧出,直至使泥漿漫溢道床,掩蓋軌枕,並使道床積水,雜草生長,嚴重影響了列車的行駛安全[2]。

2 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病害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性質決定了路基施工質量和難易程度。路基填料性質好、級配合理,路基施工容易,路基填築質量也容易控制和保證;反之,路基填料性質不良,級配不合理,在路基施工過程中就需要施工人員按照施工要求采取各種改良措施來進行處理,壹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施工質量問題。就當前我國鐵路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翻漿冒泥現象老看,頻發地段壹般的土質基面滲透系數範圍為1.05×10-5-9.5×10-7cm/s;石質基面的滲透系數範圍為4.8×10-5-6.1×10-7cm/s;其礦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蒙脫石或以其中之壹為主,因此也需要重點對這些路基填料進行有效的改進。除此以外,粉質土具有的較強凍脹性也是發生翻漿冒泥情況的主要地質,當其含有較多腐殖質和易溶鹽時,路基更易形成翻漿冒泥。

2.2 水

路基翻漿冒泥的實質就是水在路基中的遷移、相變的過程,因此水也是造成翻漿冒泥病害產生的主要因素,對上述翻漿冒泥病害種類的分析來看,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都能夠導致該病害的發生,其中地表水會通過滲透作用滲透到路基的土體當中,大大降低土的抗剪強度,使得路基發生眾多病害,以翻漿冒泥病害最為嚴重;地下水則是使粘性土和泥質巖石中的路基土體含水量增加,長期侵蝕路基,再加上列車荷載和其他外力作用就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基床翻漿冒泥等病害[3]。

2.3 溫度

溫度是路基翻漿冒泥產生的原因之壹,凍害是導致該現象發生的重要溫度因素,可以說沒有壹定的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就難以形成凍脹和路基的翻漿冒泥。在同樣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的條件下,凍結速度和0℃以下氣溫作用的特點都會影響到翻漿冒泥現象的發生,比如初冬時節處於氣溫冷暖交替變化的時候,溫度則會在0℃到-5℃之間長時間波動,這時候路基就會有大量水分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而導致嚴重的翻漿冒泥現象出現;再比如,春季氣溫會見升高,這時候處於開始化凍的時期,就會因為土基急劇融化而加重路基翻漿冒泥。綜合以上情況來看,是因為水受到溫度的影響而出現變化,所以說相對於水,溫度是壹個間接因素[4]。

2.4 列車荷載

列車荷載是產生路基基床翻漿冒泥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因為列車荷載在基床中產生的動應力很大,並且其在路基的前進方向和橫斷面方向分布都不均勻,路基長時間受到較大的荷載作用力就會導致路基質量下降,而且在壹定的運量範圍內,運量與路基的翻漿冒泥病害的產生幾乎成直線的比例關系。

2.5 道床結構的缺陷

道床結構的缺陷指的是道床厚度不足與道床汙染板結等問題,其中道床厚度不足會使路床彈性變小、路基受力不均,導致道碴受力後侵入路拱造成路拱面破壞,破壞後的會出現道心積水問題,繼而轉變為積淤,最後造成路基因為壓實強度降低而產生塑性變形,當列車行駛經過後會給路基造成壹定的荷載,這時候淤泥就會因為受力露出地表,出現翻漿冒泥的現象;道床汙染板結主要是因為道碴潔度、級配、材質不達標,從而降低其耐磨和抗壓性能,列成行駛經過會將道渣碾為粉末,再加上貨運列車經過後產生的碳灰等贓物會與粉末狀的道渣混合,逐漸導致道床的透水性減少,形成積水、積淤情況,導致翻漿冒泥的情況發生。

3 翻漿冒泥病害防治措施

3.1 完善道床防汙系統,科學養護,確保道床清潔

完善道床防汙系統可以減少道床汙染的情況,比如在貨運列車車廂上加防護網,防止煤渣散落到道床上;或者是加強養護工作,定期對道床進行處理,采用清篩采取輪篩制,如果需要補充石料還需要確保石料的質量。

3.2 加強排水措施,完善排水系統

做好排水工作能夠減少基床被的積水情況,從而減少積淤降低翻漿冒泥現象的出現,比如在基床下埋設帶孔的PVC塑料管加反濾層來起到排除道床的積水的目的;如果是路基坡腳低於外側路面的情況還需要在坡腳與排水溝邊緣之間做不小於2%的坡度;對於地下水位較高的路基可通過加深兩側側溝,降低地下水對基床的影響。

3.3 改良基床土質

改良基床土質也會減少翻漿冒泥的問題,壹般是采用淺層滲透註漿法來對基床進行處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借助Tem-106高分子化學材料來提高基床表層的防水性和抗列車的沖擊性,Tem-106高分子化學材料會與土體中的水發生化學反應並產生高彈性和高韌性漿塊,從而進壹步提高基床的強度;除此以外,換填法也是改良基床土質的重要方法,壹般使用粗砂、中砂、級配碎石或加入人工材料的改良土作為換填材料[5]。

3.4 降低列車動荷載對基床的影響

通過采用重型鋼軌、增長軌枕長度,加厚道床厚度,加密軌枕減小軌枕距離等措施來改造軌道結構,以便可以減小動荷載對泥漿產生的向上的“泵吸”作用力,這樣也能夠大大減少翻漿冒泥現象的出現。

3.5 改善病害路基的溫度環境

我國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尤其是北方地區的鐵路項目更是極易受到溫度的影響,因此對於季節性凍土區易發生翻漿冒泥段的路基施工中應該註重保溫護道的修築,比如可以在路基坡腳修築保溫護道,護道表面可通過混砂土或者會EPS隔熱板盡心購銷的保溫;在春季開始化凍的使其則是在易發生春融翻漿路段種植綠植,盡可能減弱溫度的影響。

4 結語

鐵路路基出現的翻漿冒泥病害問題嚴重影響著行車安全,因而在當前的鐵路工程項目施工中要求施工單位能夠加強對翻漿冒泥病害問題的重視,在施工中要通過完善道床防汙系統、完善排水系統、改良基床土質、降低列車動荷載對基床的影響、改善病害路基的溫度環境等措施來預防翻漿冒泥現象的出現,針對已經完成並進行運營的鐵路項目,要加強維護工作,壹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治,最後規避翻漿冒泥病害問題的出現影響列車的行駛安全,保障我國鐵路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