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輝煌的背後經歷了多少苦難?
可以說每壹次的成功都是站在無數次的失敗上建立起來的。航天技術是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在壹次次科學實驗中,成功和失敗,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只是因為中國航天總體比較順利,許多人大概沒有意識到太空探索是多麽危險的活動。
實際上,航天發射向來以危險、復雜著稱,縱觀整個航天航空的歷史,是血與淚的歷史,大量的慘痛失敗提醒我們人類還沒強大到能輕易征服宇宙。
在征服太空的路上,中國人同樣走得磕磕絆絆。
1969年9月3日,兩枚最新研制的“東風4號”——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長征1號”運載火箭秘密運抵7號測試廠房。這兩枚火箭正是在東風系列中程導彈基礎上研制而成,專門用於發射東方紅衛星的。
1969年11月16日下午6點,首發“東風4號”火箭發射升空。但是,火箭第二級突然發生故障,未能入軌,墜毀在新疆。
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在酒泉發射中心進行了第壹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壹號。由於火箭上控制系統中的壹根導線暗傷斷裂,導致姿態失去控制,飛行試驗失敗。
1984年1月29日長征三號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壹顆試驗衛星時取得部分成功,然而對於航天發射這種不能絲毫馬虎的事情來說也就意味著失敗!
1991年12月28日長征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時失敗。
1992年12月21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E進行發射澳普圖斯B2衛星,當火箭起飛後約48秒澳普圖斯B2衛星爆炸。
1995年01月26日長征二號捆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亞太二號通信衛星時失敗。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由於壹個電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慣性基準傾斜,火箭按錯誤的姿態信號進行姿態矯正,導致火箭在飛行22秒以後,觸地爆炸,星箭俱毀,發射失敗,造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壹次重大事故。
1996年8月18日,“長征三號”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未能將“中星七號”送入預定軌道。
2002年9月15日,開拓者壹號升空不久就掉下來。2003年9月16日,開拓者壹號沒有把衛星送入軌道。最近的壹次:2006年10月29日發射的首顆直播衛星“鑫諾2號”失效,衛星無法為地面提供通信廣播傳輸服務。故障原因是衛星上的太陽帆板和通信天線未能展開,但是衛星還能收到地面的指令。
這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制造,經歷了十年研制周期,成本據估算在2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衛星,被修復的機會渺茫,將可能墜入大氣層燒毀。看到這麽多令國人心痛的發射失敗記錄,我想航天人更能感到刻骨銘心的疼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每個人最好的老師恰恰是自己犯過的錯誤!同理,航天事業中,失敗也是必然存在的,然而最好的老師也是曾經的失敗。也激勵著中國航天人戰勝失敗,攻堅克難、突破自我、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