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十大名人郝柏村簡介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吳歌鎮榮昊村,臺灣省壹級上將。曾任臺灣省“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郝龍斌是前臺北市長。
郝柏村畢業於陸軍軍事學院第十二炮兵師,後參加抗日戰爭,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戰役和1939年的皖南戰役。後來,孫立人率領的中國遠征軍第38師赴緬甸作戰,勝利後遷居印度休整。1948年,在國***內戰的遼西戰役中,他被從錦州前線召回,成為蔣中正總統的副官。臺當局前“國防部長”郭寄嶠將軍是他的嶽父。
1958年金門炮戰發生時,他在金門擔任第九師師長,奉命率部防守小金門立功。因此被授予雲輝勛章和老虎榮譽旗,並升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晉升為陸軍第二上將、國防部副總參謀長。1978年6月,他出任偽軍總司令。1981年12月,蔣經國晉升為壹級上將,並升任臺灣省國防部參謀總長,任職8年。參謀長任期原本為兩年,但因各種特殊情況多次延期,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參謀長。
郝柏村傳
郝柏村老師1919年出生於杜妍吳歌鎮榮昊。從6歲開始,我在本莊凈土寺念了三年書,然後去了上莊小學和郾城縣第二小學。13歲小學畢業,考入鹽城中學讀初中。1935年,16歲的郝柏村考入長洲中學。因為家裏不太寬裕,他放棄了上高中的打算,來到南京報考了我最亮的學校,那個不用交任何費用的黃埔軍黃鉆名人。經過第壹次和第二次考試,郝柏村被軍事學院錄取為第12名新生。當時軍校分為步兵師和炮兵師,郝柏村又分為炮兵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軍校從南京遷到廬山,不久又遷到武昌。因為形勢緊迫,軍校加快了教學節奏。黃埔軍校第12屆學生提前於1938年1月舉行畢業典禮。畢業後,他們有兩周的假期。郝柏村回到他的家鄉,休息了兩個星期。返校後被分配到湖南寧陵炮兵學校,學習蘇聯援助的火炮技術。
在家鄉60年後,他沒有機會回到家鄉。
1940年,在郝柏村炮兵學校學習後,他5次當選為第14炮兵團代理連長。曾駐湖南邵陽、廣西興安等地。1944年被派往重慶陸軍大學第20期學習。學習結束後,升任第十四炮兵參謀長。隨部隊先後駐鄭州、徐州,1948年初調往沈陽。遼沈戰役前夕,郝柏村奉命離開軍隊,去南京國防部投奔袖手旁觀。後被分配到陸軍196師任上校參謀長,駐湖南衡陽。
渡江戰役前夕,郝柏村離開軍隊來到上海,然後到了重慶,在重慶附近的永川中學當了半年教師。
1950年春天,郝柏村從香港搬到臺灣省。憑著個人資歷,他在炮兵學校謀到了壹個教職。兩年後,他被提拔為炮兵學校的首席教官。1954年,他被派往陸軍大學軍官短期培訓班學習
1981年10月,郝柏村成為國防部的總參謀長,並晉升為壹級上將。在1986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委,是常委中唯壹的職業軍人。1988年1月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上臺,郝柏村留任“參謀總長”。1989年11月任“國防部長”。1990年初春,被提名為“行政院長”,兼任國民黨憲政改革規劃小組副召集人、“國統會”副主任。在任三年多。
1993年8月,郝柏村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副主席,並擔任“總統府”資政。
退休後,郝柏村多次到大陸祭祖、探親、旅遊。
1999年4月3日13時05分,先生和夫人郭及兒子、郝和孫女郝乘坐中華航空公司班機離開臺北,經香港—香港KA810航班抵達南京,開始了他離開家鄉61年以來的首次回鄉祭祖掃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