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指哪些行當?
三十六行,是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三十六行是中國唐代社會主要行業的統稱,反映當時社會行業的分工。三十六行延伸出中國民間常用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的行業分類之說。三十六行的論述,見於宋代周輝的《清波雜錄》。徐珂在《清稗類鈔·農商類》中說:“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可見三十六行只是虛指數,實非具體數字。 中國古代流傳至今三十六行及他們的“精神領袖”: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哪行都有,但這三百六十行,卻是個有說道的話題。其實這三百六十行是三十六行總說。清朝的徐珂,在《東方雜誌》雜纂部任上,在《清稗類鈔·農商類》記載:“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可見“三百六十行”是由三十六行而來。我想,在古代各行各業的工種類也不會止於三百六十行。如果真的說三十六行,說著不繞嘴,聽著也不大氣。根據《辭海》記載:《清稗類鈔》“全書48冊。分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等92類,約壹萬三千五百余條。錄自數百種清人筆記,並參考報章記載而成。範圍廣泛,檢查便利,但選錄頗為蕪雜。”關於這三十六行。宋代的《清波雜誌》有述。
這三十六行是:1、肉肆行、2、宮粉行、3、成衣行、4、玉石行、5、球寶行、6、絲綢行、7、麻行、8、首飾行、9、紙行、10、海味行、11、鮮魚行、12、文房用具行、13、茶行、14、竹木行、15、酒米行、16、鐵器行、17、顧繡行、18、針線行、19、湯店行、20、藥肆行、21、紮作行、22、仵作行、23、巫行、24、驛傳行、25、陶土行、26、棺木行、27、皮革行、28、故舊行、29、醬料行、30、柴行、31、網罟行、32、花紗行、33、雜耍行、34、彩興行、35、鼓樂行、36、花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