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怎麽使用6700s的PC套件?

怎麽使用6700s的PC套件?

投資家史玉柱巨人集團時代,史玉柱是個從不向銀行貸款的人,他覺得用自己的錢比較安心。等到巨人集團出問題,需要資金的時候,他發覺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有很大的難度。巨人集團失敗的教訓讓史玉柱改變了看法,他不僅向銀行貸款,還幹脆做了銀行的股東。

在很多人眼中,史玉柱的形象到了2004年前後才有了變化。在此之前,他壹直是個靠廣告狂轟濫炸來銷售保健品的家夥。直到他把腦白金和黃金搭檔賣給四通,並且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項目為外界所知,人們才驚呼:史玉柱變成了壹個投資家。

實際上,從史玉柱決心在公眾面前亮相的那壹天起,他就壹直兼備兩個角色:企業家和投資家,只不過在其後的幾年裏,他的投資家色彩越來越濃厚。

在巨人投資有限公司籌備成立期間,史玉柱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就講過,新的巨人公司“將是壹個投資控股公司,我將出任法人代表,以生物制藥、保健品為主,還是私營企業性質。巨人的牌子還要用,盡管它存在著許多汙點。我的主營產業壹定只有壹個,在無風險的大前提下以參股的形式有限介入其他行業。”

事實也如此,在史玉柱系中居於金字塔頂端的那些公司,不論是巨人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還是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有限公司,都沒有從事具體的經營業務,而是純粹的投資公司,在巨人投資和上海華馨的經營範圍裏,實業投資都排在了第壹項。史玉柱運用這些公司,搭建起他的企業王國。

史玉柱曾說:“搞投資的更需要低調行事,無須任何宣傳,會更沈默。”因此,最擅長營銷的史玉柱盡管讓腦白金和黃金搭檔的廣告在電視上閃個不停,但對他的資本運作和項目投資卻非常低調,往往是到了項目成熟之後,外界才知道消息。

對於史玉柱來說,雖然把腦白金和黃金搭檔賣給了四通,但保健品依然是史玉柱的根本。

2004年四五月間,壹種名叫“黃金血康”的保健品開始在吉林、無錫出現。這是壹種針對高血脂的產品,在這種產品的宣傳上,可以看到壹些似曾相識的地方。

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的,是黃金血康的軟文宣傳。這些相當講究平民化和口語化,比如,壹篇名為《三天血脂開始下降》的文章說:

高血脂直接導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溢血、中風,後果是:癱瘓和死亡!血脂每高壹天,壽命減少7天。

降血脂產品眾多,但有效的極少。有效且無毒副作用的則沒有。為了攻克降血脂特效且無毒副作用的世界難題,中國藥理學會專家組十幾年如壹日,千辛萬苦。

2004年初,中國藥理學會向全世界莊嚴宣布:“我們終於摘下了王冠上的明珠!”由純植物的天然他汀、銀杏葉、丹參組成的黃金血康配方成功實現了‘體內天然洗血’,降血脂快且無毒副作用。”大量人體實驗證明:服用黃金血康,三天後血脂開始下降,壹個月後大多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這篇軟文的訴求和當年的黃金搭檔如出壹轍:強調產品權威性(中國藥理學會研制)、產品的獨特性(降血脂快且無毒副作用)。事實上,這也的確是史玉柱的新產品,如同腦白金和黃金搭檔壹樣,在吉林和無錫進行的,是黃金血康的試銷,史玉柱用通過小市場試銷來實驗產品的市場反應。

除了上面這些似曾相識的操作方法,黃金血康同史玉柱以往所有保健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營銷手段不再采取“廣告轟炸”的老套路,而是采取“軟文+會議營銷”的新招數。

所謂會議營銷,是指通過尋找特定顧客,通過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會的方式銷售產品的銷售方式。會議營銷的實質是對目標顧客的鎖定和開發,對顧客全方位輸出企業形象和產品知識,以專家顧問的身份對意向顧客進行關懷和隱藏式銷售。具體分類,會議營銷又分成科普營銷、旅遊營銷、聯誼會營銷、餐飲營銷、愛心營銷、顧客答謝會、數據庫營銷業等。

簡單地說,會議營銷就是廠家請消費者來開會,講解自己的產品和相關健康知識,從而影響消費者的選擇,達到向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目的。

會議營銷的出現,自有其根源。

首先是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經過保健品多年的“廣告轟炸”、“軟文圍攻”,消費者對於廣告和軟文都已經產生了免疫力,這些慣常的營銷手段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殺傷力。

其次,媒體廣告費用越來越高,但廣告效果卻越來越差。由於媒體分眾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政府對於廣告的監管也更加嚴格,因此投入巨資打保健品廣告並不壹定能產生相應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和媒體的質疑。

而會議營銷則有相當多的優勢,有人總結會議營銷同傳統營銷相比的十大優勢,包括“更有效地開發潛在顧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避免媒體的浪費,合理使用有限資金”、“容易操作,易復制”、“市場信息反饋快”、“銷售氛圍強烈”、“營銷費用容易控制”、“資金周轉快”、“經營風險低”、“排他性更強,可有效防範競爭對手的跟進”。

在2004年,會議營銷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成功先例,比如中脈,通過會議營銷在三年時間裏將銷售額從幾百萬做到18個億;綠谷集團從2000年的1個億左右,增長到近10個億。事實上,采用會議營銷模式銷售的產品收入在2003年就已經超過傳統模式。

史玉柱在黃金血康上采用會議營銷的方法,多少是受了綠谷集團的影響。綠谷集團董事長呂松濤是史玉柱的安徽老鄉,兩人早已相識。曾在巨人集團擔任企劃部部長的宋軍後來自起爐竈,代銷的“中華靈芝寶”就是呂松濤的產品。史玉柱復出之後,在1999年,還曾向綠谷集團借過400萬元,用以償還巨人大廈的樓花債務。綠谷采用會議營銷取得的成績,當然會讓史玉柱側目。

但是,會議營銷並沒有讓黃金血康獲得成功,壹年以後,黃金血康的會議營銷以失敗告終。這個2004年4月就已經投放市場進行試銷的產品,直到2006年2月才由四通控股主席段永基宣布,公司正準備推出繼腦白金和黃金搭檔之後第三種健康產品黃金血康,但能否在2006年推出還不好說。黃金血康成了史玉柱試銷時間最長的保健品。 投資家史玉柱(二)

不過,黃金血康不是史玉柱唯壹研制的新產品,在史玉柱的新產品名單上,還有“黃金減肥”、“糖必康”、“護肝片”等等。此外,他準備投資4 1億元,在上海松江建造占地205畝的巨人集團總部,將研發中心、營銷總部、結算中心、物流中心、培訓中心及新產品生產車間壹並遷去。

由於史玉柱在保健品行業裏的實力,在上海,他儼然已經成為行業領袖,不僅收購了上海恒壽堂藥業,2004年年中的時候,上海本土保健品公司雙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曾主動找到史玉柱,希望能夠被收購。

對於保健品這個立身之本,史玉柱壹刻也沒有放松過。在保健品之外,史玉柱也多有投資。

巨人集團時代,史玉柱是個從不向銀行貸款的人,他覺得用自己的錢比較安心。等到巨人集團出問題,需要資金的時候,他發覺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有很大的難度。巨人集團失敗的教訓讓史玉柱改變了看法,他不僅向銀行貸款,還幹脆做了銀行的股東。

2001年1月,華夏銀行的發起人之壹——北京華資銀團公司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中,200萬股被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凍結。2002年10月31日,重慶渝中區人民法院對這200萬股股票進行拍賣,上海健特競拍成功。在此之前,2002年4月22日和7月31日,上海健特兩次受讓北京華資銀團擁有的華夏銀行發行人股份***5800萬股;9月4日,上海健特受讓華夏銀行發起人首鋼總公司持有的8000萬股華夏銀行股份。這樣上海健特就壹***持有了華夏銀行1 4億股股份,以持股5 6%位居華夏銀行第六大股東。

華夏銀行不是史玉柱投資的唯壹壹家銀行,2003年9月9日和11月13日,民生銀行原第九大股東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兩次將持有的14393 56萬股股份轉讓給上海健特,由於原第八大股東也將部分股份轉讓給了另外壹家公司,上海健特成為了民生銀行的第八大股東。

對於投資銀行,媒體多揣測史玉柱意圖染指金融業,但史玉柱本人則表示對銀行的投資純屬財務投資性質,“李嘉誠曾說過,投資首先是要看退出機制通暢不通暢、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我覺得很對,所以我想尋找的是風險不大、變現能力強的行業。基於這種認識,我投資了銀行。”

按照史玉柱在200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他在銀行的投資收益相當不錯。“我在銀行業的投資三年翻了壹番,有機會的話,我壹定增持在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股份。”

三年翻壹番,意味著史玉柱在這兩家銀行的投資三年的收益率達到100%,這是壹個同當年史玉柱允諾的巨人大廈樓花收益率壹模壹樣的數字。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真的具有如此強大的贏利能力嗎?

如果查閱近三年兩家銀行的年報,會發現兩家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並不是壹個超出人們想象的數字。民生銀行的收益率在15%上下,華夏銀行更低壹些,在10%上下。如果僅僅是分紅,絕無可能在三年時間裏取得100%的收益。如果史玉柱關於“三年翻壹番”的數字屬實,那麽相當部分的收益必然來自其他渠道。

這個渠道或許是將上海健特手裏的股份轉手賣給上市公司。

2005年4月16日,青島健特生物發布公告,稱其控股的無錫健特與上海健特簽署了壹份《股份轉讓協議書》,受讓上海健特持有的4500萬股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青島健特生物以2004年華夏銀行每股凈資產為依據,溢價16 6%,用了1 17億元收購了這些股份。

史玉柱公司體系的作用在這起交易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在股權上無錫健特和上海健特沒有任何關聯關系,因此這起交易不屬於關聯交易。公告說:“本次股權受讓有利於公司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有利於公司及廣大股東的利益。”這是壹個表面上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理由,誰都知道相比保健品市場的變幻莫測,銀行的收益要穩定得多。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從2003年開始,華夏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之以前有了比較大的下滑,2003年以後的收益率,雖然略有上升,但同民生銀行相比,仍然低4個百分點左右。

對於銀行的投資,基本上是壹個可以坐享其成的項目——盡管也需要巧妙安排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在2004年,市場上似乎充斥著機會,其中之壹,就是國內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帶來的投資熱潮。這個熱點,史玉柱沒有放過。

2004年11月23日,青島健特生物與唐山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書》,準備收購其持有的唐山港陸焦化有限公司75%的股權。收購價格為2 299億元。公告稱:“公司本次收購資產的目的是為了進入煤、焦壹體化產業,為公司未來利潤增長培育新的增長點,以期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分享行業增長帶來的利潤,不斷提高盈利能力,回報公司廣大股東。”

根據青島健特生物與唐山港陸鋼鐵公司簽署的《關於資產轉讓合作備忘錄》,它分享的,將是高達每年2億元的利潤。因為唐山港陸鋼鐵作了保證:港陸焦化2005年~2007年,每個會計年度凈利潤不少於2億元,如果盈利達不到保證目標,港陸鋼鐵須對盈利不足部分進行補償。

由於收購的主體青島健特生物是上市公司,這個過於優厚的允諾引起了證券界的懷疑。有分析師指出,作為壹個正常的股權收購,會涉及到應收賬款的保證,但要求出售方保證未來的利潤,則顯得太沒有道理;其次,青島健特生物要支付2億多元的收購款,而當時它手裏只有9700萬的貨幣資金,即使再加上8000萬的短期投資,資金缺口仍然達到5800萬元。如果依靠銀行貸款,對於從事保健品生產流通的青島健特生物來說,是個挑戰;況且,港陸焦化主要從事焦炭的生產經營。受國際焦炭價格下滑和宏觀調控的影響下,焦炭遠沒有2004年初時的風光。而港陸焦化是在2003年7月才成立的企業,趕了壹趟行業景氣的末班車,其前景不容樂觀。

2005年9月,這筆看上去很美的交易終於取消了,青島健特生物以國家宏觀調控對鋼鐵、焦炭行業影響較大,產品價格波動劇烈,原雙方簽訂協議中的預期事項不能按期完成為由,取消了在當年4月已經完成股權過戶的交易。青島健特生物將這筆股權原價退還給港陸鋼鐵。

在上市公司青島健特生物忙於收購港陸焦化的時候,史玉柱的巨人投資已經在操作另外壹個投資項目。這是壹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項目:網絡遊戲。 投資家史玉柱(三)

雖然從推出腦黃金開始,史玉柱壹腳踏入保健品行當,但他對於起家的IT行業壹直念念不忘。史玉柱復出之後成立的公司裏,大多數的經營範圍都包含計算機。上海健特是計算機硬軟件開發、技術咨詢;懷遠宏強是電腦電子產品;黃山康奇是電子計算機咨詢服務;巨人投資是計算機網絡開發;上海華馨是計算機。這些都說明,史玉柱壹刻都沒忘記過他的老本行,只要時機成熟,他還是要殺進IT業。史玉柱後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他有IT情結,“其實我們最早就是做巨人漢卡起家的,跟我們的大部分幹部都是做軟件工程師出身,我們遲早是要回到這個行業裏的。”不僅是史玉柱本人,對於當初的輝煌,大樂透直選,史玉柱的追隨者們也記憶猶新。他們認為,巨人是中國軟件業的先驅者,其技術甚至過於領先而成了“先烈”。因此,投資網絡遊戲,算得上是重拾本行。

從外部環境來看,2004年5月盛大網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展示出的遊戲“錢途”讓無數業內和想要進入業內的人垂涎,而與此同時,社會對青少年沈迷於網絡遊戲的批評已具聲勢。此時,上海已經提出網絡遊戲“民族牌”和“綠色遊戲”的概念,強調自主研發和遊戲的教育性;而上海健特註冊地徐匯區政府也計劃在徐家匯以南至上海南站之間形成壹個數字娛樂產業帶。開發網絡遊戲,不僅可以實現史玉柱壹直以來的“重回IT”心願,而且可以吻合政府的需求。

在史玉柱將上海健特註冊到上海市徐匯區之後,他同徐匯區政府之間的關系壹直非常融洽。上海健特每年超過億元的稅收讓區政府對公司非常重視,後來黃金搭檔公司註冊到浦東,徐匯區還是想方設法說服史玉柱將其改到了徐匯。史玉柱自然也有意識地將政府的需求同自己企業的戰略結合起來。實際上,徐匯區之所以對上海健特非常重視,除了它是納稅大戶之外,更重要的是生物工程是徐匯區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之壹,史玉柱的上海健特雖然做的是保健品,但公司名稱和對外宣傳都強調“生物科技”,非常吻合徐匯區的產業定位。這壹次做網絡遊戲,史玉柱也打出了壹張符合上海市政府和徐匯區政府需求的牌——自主開發教育益智類遊戲。

這樣的定位當然會贏得政府方面的支持。於是,上海健特註冊所在地徐匯軟件基地壹位負責人將史玉柱的網絡遊戲公司介紹到徐匯浦原軟件園。

網絡遊戲項目從2004年年中就已經開始操作。具體操盤手,是黃金搭檔公司副總經理費擁軍。費擁軍,本科學歷,最早是巨人集團天津公司的普通員工,追隨史玉柱多年,被媒體稱為史玉柱麾下“四個火槍手”之壹。費擁軍是史玉柱的股肱之臣,壹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當年史玉柱登珠穆朗瑪峰,因為迷路被困,形勢危急之時,史玉柱說:“不要緊,老費會來救我們的。”可見費擁軍在史玉柱心目中的分量,由費擁軍來負責網絡遊戲這個新項目,也足見史玉柱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

不過,費擁軍只是負責網絡遊戲公司的籌備,並不參與公司的具體運作。他的使命是成立公司,網絡遊戲公司成立之後,他就撤出來了。這家2004年11月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00萬元,名為“上海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出現在工商登記資料上的發起人是三名自然人張旅、顧素蓮和徐峻。上海健特的程晨和陳愷,在公司裏擔任的職位是董事。

從2004年中籌建網絡遊戲公司之後將近壹年時間裏,征途網絡壹直在秘密狀態下籌備、成立、開發、測試,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的存在,也幾乎沒有人知道史玉柱投資了壹個網絡遊戲項目。壹直到2005年4月,上海壹家財經媒體才報道史玉柱投資設立了壹家名叫征途的網絡遊戲公司。

這個消息引起了不少媒體的興趣,但是沒有壹家媒體能夠挖掘出詳細的情況,因為此時的史玉柱和征途網絡都三緘其口。隨著時間壹天天過去,人們漸漸淡忘了這回事。

2005年9月,史玉柱的網絡遊戲《征途》完成開發,進入測試階段,不過,出現在玩家面前的並不是最初計劃的教育益智遊戲,而是壹款2D角色扮演遊戲。

《征途》的主要故事講的是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遊戲中加入了以國家為陣營的設計,在建立人物的時候可以進行選擇,這些國家分別是:齊國,燕國,宋國,魏國。為了加強遊戲的“黏度”,《征途》中為人與人的互動添加了很多元素,玩家和玩家之間有友好度的設定。但總體來說,這個遊戲仍然是典型的角色扮演遊戲,同盛大網絡的遊戲《傳奇》沒有區別。

隨著遊戲測試,史玉柱也高調“浮出水面”,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的時候講解自己為什麽選擇網絡遊戲作為新的投資項目。

按照史玉柱的說法,由於他自己的習慣是淩晨入睡,然後從午後開始工作。“而在腦白金走上正軌以後,不能要求所有的幹部,都跟我壹樣的作息時間,所以從12點到天亮這段時間,我基本是沒事幹,也就是從這段時間起,我開始打網遊。”

開始時史玉柱只有30多級,為了能快速升級,他就看這個區裏誰級別最高,發現他是70多級的玩家,是溫州網吧的壹個老板。這個溫州老板是以在網吧裏白玩為條件,找三個人為他24小時練下的賬號,於是史玉柱花了三千塊錢把這個賬號買下來。之後,為了提高級別,史玉柱又幾次花錢從其他玩家那裏買裝備。 投資家史玉柱(四)

史玉柱由此接觸到了網絡遊戲代練和裝備交易市場。他認為,由盛大開創的網遊按時間點卡收費在營銷上並不是壹個最佳的辦法,因為無論玩家有錢沒錢,在遊戲上的消費都是壹樣的。史玉柱分析,中國的網絡遊戲玩家有兩類,壹類是有時間投入練級的遊戲愛好者,另壹類是沒有時間,但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比如愛好遊戲的白領。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兩種具有互補性的需求中尋找商業機會。

基於上述判斷,史玉柱認為網絡遊戲市場份額最大的蛋糕並不在遊戲運營,每年遊戲開發運營公司收入不過30多億元,而賣外掛、代練收入就有50~60億元,裝備買賣市場就有90~100億元的規模,他希望在後兩部分市場掘金。

為了避開社會對青少年沈迷網絡遊戲的批評,史玉柱還別出心裁地將解決農民工就業同他的網絡遊戲模式聯系起來。“我們研究後發現,中國網遊用戶的金字塔其實更大,有70%的玩家是在小城市和農村,我曾經直接進到網吧裏和玩家聊天,有個玩家是安徽利興縣什麽鄉的農民,告訴我,他們那閑時間幾十個農民在網吧裏打遊戲是常事。調查數字說,有的省農民壹年60%的時間處於失業狀態,現在通常的鄉鎮都有網吧,對這些有大把時間的玩家來說,‘代練’甚至可以成為他們很好的打工收入。”

史玉柱宣稱,自己為征途網絡準備了兩億美元的資金,征途的目標,就是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藍圖歸藍圖,網絡遊戲市場的現實對於史玉柱來說,既有壞消息也有好消息。

在2005年,網絡遊戲市場已經不是盛大靠壹款《傳奇》打天下的時候了。2005年反響最大的遊戲當數《魔獸世界》,這是九城公司代理美國著名遊戲開發商暴雪公司的產品。在國內遊戲市場上,占據最大份額的仍然是國外遊戲,國產遊戲僅占27%。國產遊戲中市場占有率居於前三位的是《夢幻西遊》、《熱血傳奇》和《劍俠情緣》,其市場占有率分別為9 23%、8 03%和8 02%。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史玉柱的《征途》需要面對的,絕對是壹個漫長的征途。

國內網絡遊戲市場的競爭在2005年也越來越趨向激烈。根據艾瑞市場咨詢公司的調查,網絡遊戲玩家對某款遊戲的平均黏著度為8個月,有2年以上長時間黏著度的網絡遊戲玩家為0,並且只有1個月以下黏著度的玩家占17 28%。這意味著,壹般來講8個月之後玩家就會換壹個遊戲。為了讓玩家更長時間黏著於壹款遊戲,在國家相關部門要求網絡遊戲必須加入防沈迷系統的情況下,遊戲運營商不得不祭出“免費”的大旗,2005年12月,盛大宣布《傳奇》遊戲永久免費。《征途》在這個時候推出測試,頗有些生不逢時的味道。

艾瑞市場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中國網絡遊戲玩家中無收入者和在校學生占20 7%,在有收入的人群中,平均收入為2144元,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只占7 69%。如果《征途》主要收入來源要依靠僅占7 69%的高收入人群,風險未免過大。在史玉柱的計劃裏,保健品銷售網絡會用來作為網絡遊戲的推廣網絡。眾所周知,史玉柱的保健品主要針對中老年人,而網絡遊戲的玩家中,19~25歲的超過50%,平均年齡僅為24歲。史玉柱的銷售網絡能不能做到“老少通吃”,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當然,市場也有好消息。

比如,2005年有44 05%的玩家是在家裏玩網絡遊戲的,在網吧的玩家只有29 54%。這意味著由盛大開創的通過網吧銷售點卡模式已經逐漸失去了存在基礎,老遊戲運營商需要重新調整銷售模式,但征途網絡沒有這個包袱;史玉柱的《征途》非常重視玩家之間的交流,而調查顯示,網絡遊戲玩家最喜歡在遊戲中做的事情是認識新朋友;網絡遊戲玩家最喜歡的遊戲類型仍然是武俠類,占35 42%,而這正是《征途》選擇的類型。

最為重要的是,有48 33%的網絡遊戲玩家能接受代練,比上壹年提高了13 58%;在遊戲中進行過現金交易的玩家占58 99%。對於史玉柱鐘情的代練和裝備交易來說,這意味著現實的市場空間。

但從整體來看,現在網絡遊戲產業熱度已經遠不如盛大上市之時,曾投資盛大的著名投資機構軟銀就已經明確表示不再投資網絡遊戲。史玉柱準備耗費2億美元打造的遊戲,最終能否成為如同腦白金那樣的新王國,還是壹個未知數。

從史玉柱投資的項目來看,涉及領域有作為主業的保健品、也有金融、原材料和IT,這些產業之間缺少相互關聯和互補性,而且原材料和網絡遊戲項目的投資很明顯有追逐熱點痕跡。但越是熱點項目,其風險也越大。

征途網絡在上海市徐匯區浦原科技園所租的辦公室,原本屬於壹家擔保公司。由於宏觀調控的影響,這家公司還沒有開始業務就關門了。唐山港陸焦化項目已經因為宏觀調控,無法達成青島健特生物希望的收益率而取消。網絡遊戲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也許比港陸焦化項目更多。

在這樣的錯覺氛圍裏,史玉柱的巨人集團的名聲越來越大。盛名之下的史玉柱和巨人集團,不免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錯誤的高估愈來愈同巨人的實際能力脫節